「速激」系列是如何成為影史最賺錢電影之一的?

2023-06-02     第一製片人

原標題:「速激」系列是如何成為影史最賺錢電影之一的?

2023年6月2日刊總第3441期

今年,好萊塢大片蜂擁而至,其中漫威宇宙第四階段結束的《黑豹2》與第五階段開始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最受關注,可最終影片口碑和票房都不盡人意,反而講述十八線英雄的《銀河護衛隊3》好評如潮。《銀河護衛隊3》延續了五一檔之後的熱度,緊接著《速度與激情10》又將熱度再次拔高,該片上映首日便成為2023年首部首映日票房破億進口電影,連續9天獲得日票房冠軍,超過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進入2023年全球票房榜前九。

這部被觀眾稱為「只要能在車上完成的事,絕不在陸地上完成」,閉著眼睛也能把整部電影的走向猜個七七八八的電影,不知不覺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直到今日,該系列在全球的票房收入已超過 70億美元,《速激10》也使環球成為2023年北美首家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電影公司。

早期第一部《速度與激情》只是部賺快錢的B級片,誰能想到22年後,它竟然成為和邦德、碟中諜、DC以及漫威群英會同等重要的系列電影,而且幾乎是21世紀以後新創電影系列僅存的碩果。《速度與激情》系列片為何會多年來持續吸引觀眾?

從「飆車犯」到「世界和平使者」,

劇情主打一個「隨意」

對比漫威、DC、盧卡斯影業旗下擁有龐大世界觀設定的系列IP,《速度與激情》的故事要顯得單薄一些,但較低的觀影門檻也為它帶來了更為廣泛的受眾群體。當時美國也正在流行 「飆車文化」,洛杉磯的街頭賽車正廣受年輕人追捧。每到夜幕降臨,飆車黨從城市的各個角落蜂擁而來,來自各行各業的車手踩足油門,在夜晚的街頭迎風飛馳,迎接眾人的圍觀與歡呼。其實早在1954年就有了一部電影叫做《速度與激情》,講述的是犯罪與飆車的故事,這部影片啟發了環球影業開始思考做這樣類型的電影,並在2001年終於將其搬上銀幕。

然而環球影業的《速度與激情》卻是部拼湊之作,影片主線情節挪用了凱薩琳·畢格羅在1991年導演的《驚爆點》,但它最終還是以3800萬美金為環球影業換來了2億美金的全球票房。強勢的黑馬怎能不出後續片。前兩部的《速度與激情》還是中規中矩的「飆車警匪片」,直到華裔導演 林詣彬拍攝了《速度與激情3:東京漂移》獲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與口碑後,《速度與激情》便確定了自己的基調,將 汽車與演員放在同等位置,圍繞汽車製造 奇觀

《速度與激情》最大的優點就是無論你有沒有看過前作,都能看懂當下這部講什麼,因為它的劇情擁有無限可能。或許該系列片太多了,到後面不知道講什麼了,「速激」逐漸開始偏離方向,開始朝著英雄主義、維護世界和平靠攏。並且無論是多麼厲害的反派,只要你來頭夠大,都能在電影中強行被洗白,多大的恩怨仇恨都能隨著下一部影片的到來一筆勾銷。零散混亂的關係,讓劇情帶著些既離譜又認真的既視感,當然也擦出了不一樣喜感效果。

「失效的牛頓引力」與「家庭親情」

讓感官和情感得到滿足

能支撐《速度與激情》系列繼續下去是原因有兩點:一個是反物理定律的飆車讓大眾產生爽感,另一原因則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家庭親情」撫慰了情感。而看了如此多反物理現象以及不和常理的設定,觀眾們也早就習慣了《速度與激情》的離譜情節,不會對這些情節過於較真,反而每次沒有這些離譜設定都還有些不習慣了。

其實,早期幾部作品受到劇本設定與技術限制,許多動作戲以及飆車場面還是相對比較保守的,最起碼車的奔跑還附和常理。從第四部開始,影片對動作戲與飆車戲的設計開始突破想像力,槍戰、搏鬥只是開胃小菜,坦克與跑車對決、跑車從高空飛機上降落、核潛艇飆車、限量跑車撞穿杜拜三座高樓等設定,不斷刷新觀眾對「飆車」的認知,到第九部,牛頓都無法阻止主角團開車上天放衛星,相比之下,剛上映的第十部里,唐駕車在台伯河邊飛檐走壁或順著水壩陡坡沖入深潭,已經很尊重地心引力了。

除此之外,影片的主角光環也強到有些離譜。作為普通人,主角們多少都擁有一些超能力在身上,飛檐走壁已經都不算什麼了,打鬥不受傷,大車撞不死,連大炮都只是炸破點皮,這樣的不死體制恐怕連中國神仙都有些羨慕。而唐和朋友們每次行動的內驅力,並非奪取權力、征服天下、獲得金錢,而是「拯救家人」。其實「家庭」這個概念來自迪塞爾的提議,因為項目早期欠缺規劃,三部電影留下一堆混亂的人物和時間線,但這個短板陰差陽錯地成就了後來的 「唐老大家庭宇宙」。迪塞爾對第四部劇本初稿故事線的不滿意,於是便提出把「家庭觀念」作為和飆車動作戲平行的文戲邏輯。雖然「家庭」這個概念算不上很有創意,甚至顯得很老土、很落伍,卻別有一種返璞歸真、淳樸厚道的感覺。

「飆車競技感」與「演員光環」

為電影創造持續吸金力

「競技飆車」是《速度與激情》能夠延續多年不衰的最大看點。隨著該系列IP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後,也讓觀眾也見證了 世界頂級賽車的發展史。從道奇Charger SRT、豐田Supra、雪佛蘭Chevelle SS、布加迪威龍,到法拉利FXX,當世界頂級跑車的引擎在耳邊轟鳴,於各種意想不到的場景中狂飆時,很難不隨之心跳加速、血液沸騰。大量的實拍場景、不計代價地用車、毀車,也為留下不少 名場面。范·迪塞爾也在訪問中強調,「無論塑造的世界如何廣闊,汽車永遠是故事不變的核心。」可以說《速度與激情》系列對賽車的呈現,做到了二十年如一日的用心。

其次,強大的演員陣容也是《速度與激情》能夠持續吸金的重要原因。從第四部起,作為製片人的迪塞爾讓影片的投資規模水漲船高,他藉助自己的個人人脈先後吸引了 「巨石」強森、傑森·斯坦森、蓋爾·加朵、海倫·米倫、查里茲·塞隆、布麗·拉爾森等超級巨星的加入,花哨的角色加上演員巨星們的光環,使影片充滿強效吸引力,也掩蓋了一部分故事單薄的缺點。

儘管《速度與激情》口碑一部不如一部,可也壓不住它的票房成績不斷往上漲。隨著最後一個章節系列的來臨,這部陪伴著我們22年,不需要動腦子、不追求深度的影片也即將迎來最後終結,那些回不去的青春也開啟了最後的倒計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8613ac8130c7c19efb4da6543a05f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