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第一殺手。由於心腦血管病演變較慢,許多人雖然眼前看似健康,但若干年後很有可能會發病;而一旦發病,就很難徹底治癒。若能預測發生在未來的心腦血管病,儘早給以干預治療,以降低發病的風險,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重要課題。我國科學家在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冠心病、腦卒中綜合危險度評估及干預方案的研究」的基礎上,成功開發了用於評估個體10年心腦血管病發病危險的工具。在醫生指導下,每個人都可自測今後10年的發病風險,以便及早預防。
【健康】10年心腦血管病發病危險評估方法
這項簡便經濟的評估工具是值得推薦的,現介紹如下。
風險評估方法
第一步:評分
風險因素評分表(1)
例如劉先生,50歲,血壓150/90毫米汞柱,體重指數25,總膽固醇210毫克/分升,吸煙,無糖尿病。 查表(1)可知,年齡50歲得3分,收縮壓150毫米汞柱得2分,體重指數=25得1分,總膽固醇210毫克/分升,得1分,吸煙得2分,無糖尿病得0分。
第二步:求和
10年絕對危險因素評估表(2)
劉先生各風險指標得分為3+2+1+1+2+0=9分。查表(2)中9分對應的10年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可能性為7.3%。
第三步:評估
不同年齡平均危險和最低危險評估表(3)
表3列出的是不同年齡組的平均危險和最低危險的程度。
平均危險是指同年齡組所有人的平均發病幾率。
最低危險是指同年齡人中,收縮壓<120毫米汞柱,體重指數<24,血總膽固醇<200毫克/分升,不吸煙,無糖尿病者的發病率。
上述50歲的劉先生,其10年內發生心腦血管病事件的可能性要比同齡低危人群高4.7%,即可能風險百分比減去同年齡人的平均風險百分比 (7.3%-2.6%),比同齡低危人群高出6.6%(7.3%—0.7%)。分別是平均人群和低危人群發病可能性的2.8倍和10.4倍。提示其對於超標的血壓、血清總膽固醇和體重應積極進行干預治療,並立即戒煙,以降低發病的風險。
年齡和生活習慣是影響風險的關鍵
一個50歲的人,按照上述5項風險因素計算,若各項因素都是異常並且是最大值,他的總分是19分,風險率>52%。而同樣是一個50歲的人,若上述5 個因素都正常的話,他的發病風險為3分,風險率1.1%。其實,這3分全是年齡因素所致。可見隨著年齡增長患病風險增加,是無法抗拒的因素;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又把這風險降到了極低。
該評估工具的適用人群
這一評估工具適用於那些還沒有發生過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個體,如果曾經發病,那麼他再次發生心血管病的可能性就比目前預測的要高得多。對於那些各種指標都處於輕中度升高但還不算異常的人,該方法最為適合。
文/李長玉 叢晉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7f7599e20d474f48a97cd5cb7bcfb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