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張譯接檔張譯。
又一部令全網觀眾上頭追劇的懸疑爽劇,正在釋放著不俗的話題度。
從開篇直給的割喉拋屍系列案開始,在陰雨綿綿的90年代,通過一個跨越八年仍舊迷霧重重的「八八案」,《他是誰》將濃厚的懸疑與硬核的「電影質感」直接帶到觀眾面前。
「敢拍」是觀眾對於《他是誰》的統一評價,高能不斷的劇情,懸案之中夾雜著案中案,刺激著全網引發多維度的討論,一如既往稱讚張譯演技的,討論劇集節奏快速的,表達加更願望的,等等聲音都在其中,而諸如「不敢走夜路了」「雨夜PTSD有了」「晚上不敢看,太嚇飯了」等聲音,在懸疑氛圍感被硬核拉滿之餘,也讓《他是誰》開闢了刑偵懸疑劇的另一個屬性「減肥劇」。
豆瓣截圖
「當時做這個劇的時候,理念就是想做一個硬核的刑偵劇,尤其是兩位編劇是真正體驗了很長時間的特定生活,也採訪了那個年代的一些刑警,接觸了當年很多的案子後,我覺得他倆對刑偵公安還是有自己的情懷。」《他是誰》導演鮑成志表示:「我看到劇本的時候,覺得很有精神力量。」
熱度不減之下,《他是誰》也在剛開播兩天的時間,就成功霸榜包括抖音劇集榜、抖音熱榜、微博實況熱聊、豆瓣實時熱門電視、燈塔總榜、燈塔劇集榜、貓眼劇集總榜、貓眼電視劇榜、快手熱榜等多個數據榜單,從某種程度完成了從短視頻平台到圖文社交、社區的「審美」統一。數據顯示,該劇刷新了2019年來優酷用戶拉新、會員收入等多項紀錄,並帶動優酷在蘋果商店下載量飆升至視頻類APP之首。驚心動魄的大案、懸念叢生的情節,也引發了海外用戶的追劇熱潮,優酷國際版APP火速上線英語、西語、泰語等8國語言字幕,實現海內外同步追更,並即將在馬來西亞頭部付費電視台播出。
《他是誰》引發的霸榜效應
經過長時間對於「懸疑劇場」的堅守,優酷以全年打通的形式真正做到了有關「懸疑+」好內容的不斷檔,《他是誰》熱議背後,無疑是優酷對於這一類型長期深耕的結果,而一條可複製的懸疑爽劇的內容生產和運營方法論也得以被驗證成功。
儘管只更新了6集,但追看《他是誰》的體驗是具有很強的沉浸感的。
觀眾可以不怎麼費力地跟隨劇情和角色進入90年代,跟著雨夜被跟蹤的受害者一同感受恐懼,跟著進入垃圾場的刑警們一同感受撲面而來的難聞味道,跟著找線索的衛國平(張譯 飾)和湯志遠(劉顯達 飾)一起在積滿水的排水溝前止不住噁心感,以及跟著首次見到屍塊的菜鳥刑警湯志遠一同對肉菜敬而遠之;甚至沒有鏡頭特寫,不少觀眾對於黑色塑料袋已經有了不敢輕易打開的感覺……《他是誰》是敢拍的,也是會拍的。
《他是誰》劇照
這離不開整個主創團隊對於真實性的高要求、細節的精準把控,以及拍攝手法等的恰當運用。
比如,在那個先進技術還不夠成熟的年代,DNA檢驗技術還不普及,而在劇中,衛國平就是憑藉著觀看錄像帶的方式才了解和學習到這種技術的理論知識。因為時代背景和時間跨度關係,在劇中也出現了四種制式警服的變化。而「家暴反殺案」中藏匿屍體的水缸等,也都符合那個年代一些南方家庭的配置。
據導演鮑成志介紹,第二集就出現的尋找線索的垃圾場,是劇組找了廢棄的空地,拉了60—70車生活垃圾堆砌而成。
「還是因為真實感吧。當時還選了別的方案,但是考慮到除了幾個主演之外還有很多群眾演員,如果沒有真實的垃圾場,可能有一些演員能完成這種表演,但其他演員有真實感很難,即使做出了在現場的真實感受和反映,我覺得也是達不到現在這樣的效果的。所以還是堅持把垃圾廠給堆出來,其實也是為了演員的表演。」鮑成志解釋道。
《他是誰》劇照
縱觀前六集,懸疑緊張感幾乎是從第一分鐘就一直持續的觀感。雨夜中急促的腳步聲,不知道從哪裡會突然冒出的黑衣人,以為安全了卻發現危險並為走遠的絕望感……《他是誰》案件與破案交織下,是觀眾在懸疑劇中一直呼喚的快節奏和懸疑感,而不可謂不「爽」。
「這類型的劇氛圍和細節肯定是比較重要的。從拍攝上來說,儘量會採用多視角,不管是受害人的視角,還是兇手的視角,就是儘量用多視角去表現,會用很多的類似主觀鏡頭這樣的鏡頭。」鮑成志解析道。
事在人為,但天公也作美。
《他是誰》的拍攝期間遇到了拍攝地湖南株洲的極寒天氣,氣溫低加上陰雨綿綿,也給懸疑刑偵劇帶去了天然的陰、雨氛圍感,甚至全部的環境真實感。
這種真實性也在觀眾的評論中得到了正向反饋。不論是「嚇飯劇」還是「減肥劇」的評價,都說明《他是誰》確實帶給了觀眾感官上的「沉浸感」。
《他是誰》劇照
而在沉浸式觀劇之餘,《他是誰》也帶給了觀眾另一種「沉浸」——「沉浸式破案」。在《他是誰》中,時間被提煉出來,加以字幕被強調給觀眾;每一次線索的發現,也被以單獨一頁字幕畫面的形式,醒目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鮑成志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他是誰》有公安進行指導,編劇採風時也提到過真實案件發生的時候,警察們確實會標記案發到現在的時間,案件的進展等等,時間、進展細節的設計也是來源於此。
觀眾根據時間和線索,有條有理,化身刑警與衛國平們一起推敲案情、破解懸案,又有一種「大型實景推理」的沉浸式爽感。
劍拔弩張的審訊室,不斷出現的新證物,符合畫像的嫌疑人……
六集時間,《他是誰》依然在找尋「八八案」的兇手和真相,而這已經是《他是誰》出現的第二個小案子。開篇即系列案件,四集完結一個小案,六集帶出兩個案中案,《他是誰》的節奏不可謂不快,風格和敘事又不可謂不硬核。
沒有那麼多高科技技術手段輔助,符合那個年代刑警辦案狀態和現實,從目前來看,《他是誰》似乎也沒有那麼多罪案技巧的設計,而是以系列兇案為起點和貫穿,用硬核的風格,呈現一部質樸的刑偵劇。
《他是誰》劇照
「我們把切入點放在了九十年代刑偵隊伍的身上,那是一個刑事科學技術還無法足夠震懾犯罪的年代,破案完全靠實打實的個人能力和意志,所以我們不追求多麼精巧的罪案設計,也不想做多麼花哨的懸疑包裝,因為就他們辦的案子,隨便拿出一件,都足以疑難撲朔,足夠困苦兇險,足夠讓我們熱淚盈眶。」《他是誰》編劇吳迪和李芳對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分享道。
於是,可以看到,在劇中衛國平多次在辦案過程中出現身體不適,但仍堅持不下「火線」;劉順奎(范雷 飾)笑著說出自己因為遇到沉屍案而怕水,最後卻也是在辦案過程中學會了游泳,「沒有過不去的」一句是安慰,是開導,也是過盡千帆;時不時與衛國平鬥嘴的宋哲(齊奎 飾),也會因為衛國平比自己更適合而推舉他參與審訊……《他是誰》在強情節、高密度、做足了懸疑之下,關注的是警察精神的內核。
「不破不休!」吳迪和李芳分享前期調研採風最大的感受:「在採風中,能真切的感受到,命案,特別是偵破難度極大的命案,幾乎已經和辦案幹警的人生,和這一個所、一個隊,甚至一個城市全體幹警緊緊的交錯在一起。」
《他是誰》劇照
導演鮑成志也表示:「我們當時看到這個劇本,更被打動的一點就是警察對於案件的執著,精神的力量。很多年以前,在技術非常有限的情況下,為了破一個案件他們是投入了一代人又一代人,一定要把兇手繩之以法的『不破不休』的韌勁是讓人感動的。我們更覺得通過這樣的案件能夠呈現出警察們背後的故事,我覺得《他是誰》更能夠真實的反映公安幹警的付出、堅持和責任。」
從1988年的顧衛東,到1996年的衛國平,再到跟著衛國平的徒弟湯志遠;從懵懂菜鳥到因為常年在檔案室整理資料而熟知各個案件卷宗內容和存放地的衛國平;從為了證物翻垃圾場、下排水溝的警察中,《他是誰》呈現的是從未放棄八年未破的「八八案」的警察群像,是為了一個可能的線索追查到底的警察群體。
而這樣的硬核與質樸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變化,也更能直擊觀眾的內心,懸疑、恐怖的快感之餘,也足夠感動,引起共振。
《他是誰》劇照
《他是誰》用質樸回望90年代,卻不過時。硬核到底之外,《他是誰》的另一個加分項則是戲裡戲外的輕喜元素。
衛國平去幼兒園查案,上一秒幫小朋友撿起了紙飛機,下一秒就因為長相太兇而嚇哭了小朋友;稱讚妹妹畫的蝦栩栩如生,卻被妹妹告知自己畫的是魚;吐槽被排水溝熏吐的徒弟,並信誓旦旦讓他看看什麼叫師傅,最終自己也沒逃過熏吐的命運;與宋哲因為行動之前沒有事先溝通,出現自己人打自己人之後,座位背對背的兩人在辦公室鬥氣,宋哲在衛國平正要喝水時對著空氣吐了口水,隨後穿著棉衣的衛國平又一巴掌拍在宋哲臉上,理由名為「打蚊子」……
據導演鮑成志透露,劇中不少喜劇場面都是臨場碰撞而來,包括上述所說的「打蚊子」場面,以及追嫌疑人時用胡蘿蔔堵排氣筒等等。
《他是誰》劇照
情節、台詞設計,演員的精彩演繹讓《他是誰》在懸疑、緊張觀感之餘,又增加了喜劇的調味劑。
而諸如「看《他是誰》廢脖子」「張譯每劇噶一個兄弟」等評論又讓《他是誰》多了不少「梗」,而添上了些戲外的趣味色彩。開篇即有不少出圈梗,在懸疑劇中也實屬罕見。
硬核、懸疑的《他是誰》,能讓觀眾不費力地進入劇情其中,享受破案的沉浸感,感受「全員喜劇人」的輕鬆調劑,從而得到觸達內心深處的感動。
首播更罷,《他是誰》迎來了播放、熱度、口碑等多方面的火熱。而這樣的火熱也直接反映在社交平台上不斷出現的追更和催更聲音,以及短視頻平台上並不在少數的KOL、UP主們已經開始製作並發布的相關內容的視頻。
這是優酷懸疑劇的又一成果,也是對於懸疑劇長期堅守的再次兌現,而這背後離不開優酷對於懸疑劇的深耕,對於優質內容的長期堅守,以及精細化的開發和布局。
在數量井噴之下,國產懸疑題材向著更加垂直化、精品化疊代,面對著這樣的趨勢和變化,優酷打出了一套應對和升級的組合拳:通過「懸疑+」的內容開發和布局,以及全年打通的懸疑劇場的內容供給,將更多多元化懸疑劇帶到觀眾面前。
優酷部分懸疑劇集
《重生之門》創新地走起了「懸疑+盜竊」題材,不僅完善了「重生」的系列化,還撕開了國產懸疑劇類型疊加創新的一道口子。上線首日市場占有率即突破12%,站內熱度值連續五天破萬,亮眼的數據證明《重生之門》的火熱與創新的成功。
禁毒刑偵劇《冰雨火》則通過陳宇與吳振鋒一明一暗兩個角色,講述禁毒故事。而數據顯示,《冰雨火》的用戶畫像30—36歲群體占比最高,達到36.01%,其次為20—29歲,占比為33.85%,也說明其在拓寬用戶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庭外》將司法、律政與懸疑疊加,並創新性的嘗試AB劇形式,兩部劇有所關聯又能各自成立。劇情燒腦,但風格、節奏又有所不同,《庭外》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的創新嘗試。豆瓣7.6分的評分也說明,觀眾對其的認可。
再如去年上線的《膽小鬼》則將青春與懸疑結合,是對青春題材的一次突破,也是對懸疑題材的一次有效疊加。冷冽的冬天氛圍,校園生活的刻畫;曾經友情的美好,以及被撕碎的四個主人公的人生……《膽小鬼》在被贊「質感不俗」和四位主人公引起不小討論之餘,也收穫了代表不俗口碑的豆瓣7.8分。
《膽小鬼》劇照
懸疑類型劇賽道從來都很「卷」,特別是視頻網站紛紛將其劇場化、品牌化運營,讓這一品類肩負著平台方有關多元化用戶拉新、社會化熱門議題輻射、劇集口碑創新突破等多維度重任,而每一部懸疑劇只有不斷煥新,才可能不會成為「犧牲品」。
優酷的「懸疑劇場」則找到了關鍵突破點,其堅持的「懸疑+」類型融合,在滿足垂類受眾需求的同時,持續來吸引、拓寬更多圈層用戶的駐足。而未來,這一堅守將持續成為懸疑劇好內容生產的驅動力。
根據優酷2023年劇集片單顯示,「懸疑劇場」仍有包括懸疑涉案劇《掃黑之拂曉行動》、聚焦反電炸的公安刑偵劇《曠野之境》、愛情懸疑劇《雙食記》,以及「重生系列」第三部《重生之路》等項目儲備其中。
優酷2023年懸疑劇場片單
當垂直化、精品化已經讓國產懸疑劇湧現出了不少高質量、高口碑佳作,如何能夠持續不斷地產出高質量內容,並在重要檔期,甚至各類型劇、各體量劇的接檔上做到不斷檔,是接下來平台們角力的重點之一。保質、保量、又有排播策略和差異化,才能讓平台方觸達比賽的最終勝利。
優酷奉行的長期主義,對於類型內容的不斷深耕,以及對於觀眾口味的精確抓取,使其在懸疑賽道保持著足夠讓市場讚嘆的耐力和爆發力,而《他是誰》再一次證明,對於長視頻而言「好內容不斷檔」的成功要義是可以複製的,而優酷已然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