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期用這種方式對你好的人,很容易因愛生恨,讓你有苦說不出

2023-06-23     曉夢愛娛樂

原標題:追求期用這種方式對你好的人,很容易因愛生恨,讓你有苦說不出

今天,一位好朋友說:「為何我對她付出了這麼多,她還是沒有答應和我在一起?」

我聽完他的故事,我知道他是在「自我感動式愛情」狀態,自以為自己付出了很多,可是對方根本不需要啊。

你的愛情不在這裡,你該到別處尋找。

這種「自我感動式愛情」的人,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給予對方自己認為的愛;根本不懂得換位思考的。

而這種「自我感動式的愛情」會讓彼此都感到很有不舒服。當別人不領情或者不回應的時候,就開始怪責對方了。

而「自我感動式的愛情」往往容易在自我期望值里,一步步走向深淵,將「愛」轉為恨,讓身邊的人感到「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01

為何會一步一步走向深淵?

1、活在自我世界裡

我有一個女學員小美找我挽回,了解了他們過去的感情相處情況,原來,小美在和男友相處的時候,覺得男友不夠上進,所以常常要他努力工作,給他買了很多書本,也教他如何和領導相處,爭取晉升。

開始的時候,男生也聽女生說的很認真工作,慢慢的男生越來越沉默了。後來,小美擔心他被人帶壞,不給他和「酒肉朋友」走得太近,嚇得男友身邊的朋友慢慢都自覺疏遠了。

最後男生覺得和小美不合適,選擇了分手。

小美說起這些經歷,哭了起來「我做的這麼多,為何他還不懂我有多好?還不感動?」

這位來訪者也是陷入「自我感動式的愛情」里,活在自我世界裡,以為教男人上進就是愛男人了。而男人從小被媽媽教,上學被老師管,上班被老闆管,現在找了女朋友還要被女人管,而男人根本不喜歡被說教啊。

男人需要的是被認可、被支持、被接納,他需要蘋果,你偏要給人一籮筐梨,吃不完他還要被打腿,誰能感動?

自我感動式的愛情,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在感情里,你付出很多,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給了對方,將自己認為最對的做法告訴對方,可是這種對他好是盲目而不自知的,根本沒有想過對方是否真的需要,所以你覺得很深厚的感情,對方往往沒有相同的感受,甚至想逃跑。

2、迷失自我

當一個人沉迷「自我感動式愛情」了,遭到對方拒絕的時候,會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開始自我攻擊和自我懷疑。

這時候,小美是將自我價值寄託到別人的認可上了,如果自己付出的,能得到對方的認可,自己才是有價值的,如果對方沒有接受或者拒絕了,就覺得自己沒有用,人生很慘了。

其實,一切不過是自己的表演罷了,製造了痴情的假象,而根本談不上愛。

畢淑敏老師說:

「生命本沒有意義,是我們活出了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在於我們對生命的理解。

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價值,賦予生命意義。在感情里,不管對方是否愛你,也會有自己的價值。

人生是多維度的,有感情、健康、事業,有自己的愛好等,哪怕愛情不是很順利,也否定不了生命本身的意義。

3、過度付出後,「愛」轉為恨

當一個人在「自我感動式愛情」里,內心認為自己對對方愛的真切,甚至可以獻出生命,而當沒有得到回應時候,會認為自己為對方已經獻出了很多,會將自己幻想的部分當成事實,誇大自己的付出,然後容易對對方有攻擊。

當時小美說,「老師,如果他結婚了,我想去砸場子,憑什麼讓他幸福了!」小美開始認為這就是前男友應得的下場,覺得前男友不配得到幸福。

這時候,小美的「愛」已經轉為恨意了。

「愛」和恨,一念之間。

有時候,你覺得你愛了,你就是愛了,有時候你覺得不愛了,就是不愛了。

每個人都是在變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愛,也可以不愛,但不必「怨恨」,一旦「怨恨」,人忍不住想報復,想做一些攻擊性的行動,這樣會將自己推向深淵。

我們以為我們很懂ta,給ta的就是對方想要的,以為愛一個人不就是對ta掏心掏肺,付出所有。

而我們越是過度的付出,我們越容易有期待,我們就很想對方按照我們的期待去做,不知不覺中想控制對方。

愛不是占有,而是尊重和給予。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有不一樣的需求和選擇。

02

如何避免陷入「自我感動式愛情」?

1、自愛而後愛他人

我們愛一個人,愛的再深,也不要迷失了自己。我們找到自己的價值,不帶期待的去愛,做到「如他所是,非我所願」,才是真正的愛。

真愛只屬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在愛自己的基礎上,將自己心中多出的那一份愛給予對方。

我們付出的部分,是我們心甘情願給予的。至於對方是否會回應,那是對方的選擇,我們不做期待和評判,允許對方有自己的選擇。

在感情里,最好的狀態是兩情相悅。如果一直得不到回應,我們也可以識趣的離開,一別兩寬,各自安好。

2、懂得換位思考

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

有一種餓,是你媽覺得你餓。

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媽媽,也可能不了解孩子的需求。

這個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性格和想法。我們在愛情里,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了解對方真正的需要是什麼,這個過程是「發現ta的需求」。

那接下來就是「滿足需求」,用對方希望的方式滿足ta,而不是我們想當然的方式。

比如,對方需要安靜,我們懂得給對方留有空間。對方難過了,我們在ta身邊給予陪伴。

關係是在不斷的變化中的,我們需要不斷的做出選擇。在未知面前,做到活在當下,無論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選擇,承擔每次選擇的責任,懂得自愛也懂得愛他人,是成熟的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77510cf449e0b30708d66ed1a809f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