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也扛不住版權變貴,Apple Music漲價了

2023-12-10   三易生活

原標題:蘋果也扛不住版權變貴,Apple Music漲價了

不久前,#QQ音樂會員漲價#這個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榜,QQ音樂綠鑽豪華版自動續費價格將由此前的11.4元/月上調至15元/月。就在QQ音樂之後,蘋果的Apple Music日前也宣布了漲價。根據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Apple Music學生訂閱價格已變為6元/月、漲幅1元,個人訂閱價格從10月/元升至11元/月,家庭訂閱價格則來到了17元/月、上漲2元。

看起來,去年年末Apple Music在美國訂閱價格的上調,最終還是會輻射到全球所有地區的用戶。事實上,Apple Music此次的漲價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其早在2021年年底就大刀闊斧地完成了曲庫的全面無損化,所有曲目至少具備44.1kHz/16bit的CD級品質。

高解析無損音質、Apple數字母帶和杜比音效等高品質音樂顯然都是有代價的,所以一直維持低價根本就不現實。在此次漲價之前,蘋果方面就已經在國內市場悄然取消了Apple Music最便宜的Apple Music Voice Plan(聲控方案)。那麼問題就來了,蘋果為什麼會突然單獨對國內市場的Apple Music訂閱服務漲價呢?

想要了解Apple Music此次在國內的漲價,就要解釋一下為何其會賣得如此便宜。要知道,Apple Music在美區和國區的定價有著巨大差異,並且這一區別放在整個蘋果的產品體系里都極為突兀,仿佛匯率這個概念突然在Apple Music上就失效了。如果忽略貨幣符號,Apple Music國區和美區的定價幾乎一模一樣。

Apple Music在國內賣得如此便宜,當然不是蘋果良心發現,而是低價更符合其戰略。Apple Music作為少數能夠直接面向國內用戶的軟體服務,對於增強用戶對蘋果設備的聯繫有著積極的作用,這就與Apple Music是少數有Android版官方應用的原因如出一轍。因此從一開始Apple Music在國內走的就是親民路線,新用戶甚至最多可以免費試聽半年之久。

既然Apple Music的定位是吸引國內消費者加入蘋果的軟體服務體系,那麼漲價必然就會同樣突兀。畢竟由奢入儉難,漲價會激起消費者的損失厭噁心理,目前社交平台上已經陸續出現了吐槽Apple Music漲價的聲音,就與此前吐槽QQ音樂漲價幾乎一模一樣。但事實上,蘋果方面之所以會做出看似不符合大方針的漲價措施,大機率是被成本壓力逼的。

音樂版權如今越來越貴,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國際作者和作曲者協會聯合會(CISAC)在今年10月26日發布的《2023全球版權收入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創作者版稅收入達121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較上年增長26.7%。這份報告中指出,在流媒體和訂閱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數字版稅收入增至42億歐元,比疫情前的水平翻了一番,更是首次超過電視和廣播領域,成為創作者最大的收入來源,占其總收入的35%。

在現場表演和公開表演遭受疫情打擊的情況下,創作者也將流媒體的版稅收入看得更重,顯然這並不難理解。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創作者想要的更多,自然就會向Apple Music、Spotify、QQ音樂索取更多。不過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因為創作者想要獲得更多收益是自古以來都存在的事情,但美國的《音樂現代化法案》(Music Modernization Act,下文將簡稱為MMA)在2018年秋天被通過,則改變了音樂行業的遊戲規則。

MMA大幅度提升了音樂版權管理和授權組織、獨立音樂人的議價能力。與上世紀90年代不同,現在僅僅只有4%的音樂作品是來自索尼、華納、環球這三大唱片公司(包括其子公司、附屬公司),其他則都是獨立發行。根據獨立音樂版權商國際論壇(IMPF)發布的2022年全球獨立音樂版權市場報告表明,這一年來獨立音樂的收入份額占比達到了34.6%,已超過環球音樂的29.5%。

簡單來說,自MMA通過以來,音樂人受到唱片巨頭的鉗制就越來越松,這一事實導致的結果,是流媒體平台在購買音樂版權上的議價變得缺少輾轉騰挪的空間。遙想當年蘋果推出iTunes時,就僅僅只是「搞定」了百代、環球、索尼等唱片巨頭而已。可現在,Apple Music要面對的是海量的獨立音樂人、獨立廠牌,議價難度顯然是指數級提升。

由於蘋果方面從未公布過Apple Music支付版權費用的細節,我們只能用其競爭對手Spotify在財報中披露的數據來分析。Spotify在2021年向音樂版權方(詞曲版權方和錄音版權方)支付了共計70億美元、占行業總收入的近25%,相比2020年的超50億美元增加了約20億美元。由此不難推測,Apple Music在音樂版權上的支出,大機率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隨著音樂版權採購成本的一路上漲,羊毛顯然不能出在豬身上,所以QQ音樂、Spotify,乃至Apple Music將壓力傳導到消費者身上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