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蔡鄂生終身監禁,手握審批大權,斂財超5億

2023-12-29     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72歲蔡鄂生終身監禁,手握審批大權,斂財超5億

72歲蔡鄂生終身監禁,手握審批大權,斂財超5億

2023年12月29日,江蘇省鎮江市中院公開宣判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蔡鄂生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濫用職權一案。

蔡鄂生犯受賄罪、利用影響力受賄罪、濫用職權罪,被判死緩,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法院經審理查明:

2006年至2021年,被告人蔡鄂生利用擔任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等職務上的便利以及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相關單位和個人在融資貸款、業務承攬、職務提任等事項上提供幫助,直接或者通過他人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4.07億餘元。

2018年至2021年,蔡鄂生利用曾任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的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相關單位和個人在股權轉讓、融資貸款、工作調整等事項上提供幫助,直接或者通過他人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1.1億餘元。

2010年至2013年,蔡鄂生在擔任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期間,違反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在履行監管職責過程中徇私舞弊,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情節特別嚴重。

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蔡鄂生的行為構成受賄罪、利用影響力受賄罪、濫用職權罪。

蔡鄂生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論罪應當判處死刑;利用影響力受賄數額特別巨大,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情節特別嚴重,亦應依法懲處,並與其所犯受賄罪並罰。

鑒於蔡鄂生到案後,如實供述全部犯罪事實,主動交代監察機關尚未掌握的大部分受賄犯罪事實,部分受賄系犯罪未遂,認罪悔罪,積極退贓,大部分贓款贓物已追繳到案,具有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對其判處死刑,可不立即執行。

根據蔡鄂生犯罪的事實、情節和對國家、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法庭遂作出上述判決。

蔡鄂生出生於1951年,今年已經72歲,2005年12月任中國銀監會副主席,2013年6月退休,2021年7月官宣被查。兩年多之後,蔡鄂生獲刑。

以下為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7月的相關報道。

70歲「金融虎」蔡鄂生落馬,任內信託業大舉擴張

發於2021年7月31日

作者/佟西中

「金融老將」栽了,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落馬。

7月3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發布消息,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蔡鄂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蔡鄂生出生於1951年,今年已經70歲,2005年12月任中國銀監會副主席,2013年6月退休,至如今落馬時已有8年時間。

「金融老將」活躍在演講台

蔡鄂生堪稱「金融老將」,在金融監管領域工作長達34年。

他早年在山西農村插隊,參過軍,之後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歷經中國人民銀行人事司、金融管理司、綜合計劃司、金融體改司、利率儲蓄管理司、銀行司、銀行監管二司等多個部門,擔任過金融管理司司長,銀行司司長,銀行監管二司司長。

1998年9月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黨委委員,2000年2月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兼上海分行行長、黨委書記,2001年5月任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

2005年12月,蔡鄂生晉升為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直至2013年6月退休。退休後的他依然活躍在演講台上。

今年7月9日,由中航信託在北京主辦的「航殊恆愛特殊需要信託主題峰會」上,蔡鄂生以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長、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的身份出席,並致辭。這是其最近一次公開露面。

再之前6月28日,第二期重慶金融大講堂在重慶金融博物館報告廳舉辦。蔡鄂生是特邀的主講嘉賓,他以「金融監管與金融穩定」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蔡鄂生有不少社會兼職,除上述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長外,還是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還以志願者身份擔任上海科技金融博物館理事長。

蔡鄂生在金融領域是什麼地位?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評價稱,蔡鄂生在銀行及金融機構中「有很大的話語權」。

毫無疑問,蔡鄂生的「話語權」與其從業經歷密切相關。如果從1975年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算起,除去求學4年,蔡鄂生在金融監管領域長達34年,尤其是任銀監會副主席近8年。

資料顯示,蔡鄂生任銀監會副主席時主要分管非銀金融機構(其中包括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政策性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管工作。

任內信託業大舉擴張

此前的一篇報道提到,業內曾評價稱,「信託業能發展到今天,蔡主席堪稱頭號功臣」。對於這樣一種評價,蔡鄂生本人並不認可。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別問我了,我最不願意談的就是信託。」

作為分管非銀金融機構監管的領導,信託業在蔡鄂生任內大規模擴張。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末信託業資產達到8.73萬億,是2005年的43倍。2012年,信託業資產規模甚至超過保險,成為第二大金融行業。

隨著信託業的大規模擴張,信託行業亂象頻出。此前媒體提到,2009年以來,以信託為代表的非銀機構迅速崛起,並在近年引發一系列有關「影子銀行」風險的大討論。

就在7月30日當天,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清理規範信託公司非金融子公司業務的通知》,要求整頓規範信託公司非金融子公司,治理市場亂象。

對於蔡鄂生落馬,上述業內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最有可能是在銀監會任副主席時的事情,「現在金融反腐也在回溯」。

還有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蔡鄂生當時手握銀行、信託牌照審批大權,當時市場價碼最高的時候,一個銀行牌照6個億,一個信託牌照3個億。

一位金融從業者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銀行、信託牌照都非常難申請。

專家:誰來監管金融監管者

7月30日,銀保監會召開黨委會議,傳達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蔡鄂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決定。

會議提到,深刻汲取蔡鄂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教訓,以案為鑑、引以為戒,舉一反三、警鐘長鳴,更加嚴格地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堅定不移地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堅定不移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要聚焦突出問題、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堅決查處金融風險背後的腐敗問題,堅決查處不收斂不收手的腐敗分子,做好金融反腐與處置金融風險統籌銜接。

會議要求,要認真執行公私分開、履職迴避、非公務交往、零物質往來、個人投融資行為等規定,持續構建「親」「清」健康監管關係。系統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自覺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帶頭遵守黨紀國法,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嚴格要求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

此前媒體提到,2021年以來,除蔡鄂生外,銀保監系統共有8名監管領導被「雙開」或調查。

他們分別是:山西監管局局長張安順,內蒙古監管局局長薛紀寧,原內蒙古銀監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宋建基,原內蒙古銀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陳志濤,銀保監會農村中小銀行機構監管部主任郭鴻,遼寧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劉文義,山西監管局二級巡視員楊慶和,四川監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國榮。

7月27日,銀保監會召開全系統2021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暨紀檢監察工作(電視電話)座談會。會議提到要堅持不懈正風肅紀反腐,持續加大腐敗案件的查處力度,探索建立金融反腐與處置金融風險統籌銜接機制。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蔡鄂生落馬表明金融領域的反腐工作正在不斷深入。近兩年銀保監系統被查處的官員越來越多,以前認為退休就沒事了,現在是退休也要查。

董希淼說,蔡鄂生落馬還引出一個思考,那就是誰來監管金融監管人員。在金融領域,金融監管部門權力很大,對金融機構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如果權力失控,那麼如何約束他們的權力是一個重要問題。

董希淼認為,一方面要讓金融監管部門長牙齒有權威,要讓其有硬性的監管手段,同時又不能讓金融監管部門把牙齒長歪了。這需要建立對金融監管機構監督管理的常態化機制,並完善法律法規,明確監督部門和監管人員職責邊界。

作者:孫曉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50adcc4d237374fecd9f8b57f8639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