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受眾影響力分析

2024-09-06     山西經濟日報

王娟

一、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的特點分析

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具有以下特點:

1.線性傳播。傳統廣播電視新聞以固定的時間段進行播出,受眾需要按照媒體的節目安排進行觀看,呈現出一種線性的傳播模式。

2.專業報道。廣播電視新聞由專業的記者團隊進行報道和製作,注重新聞真實性、客觀性和權威性,因此,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3.視聽結合。廣播電視新聞通過聲音、圖像等多種媒介形式向受眾傳遞信息,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呈現新聞內容,使得信息更加生動直觀。

4.有限參與。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的受眾通常是被動接受信息的,缺乏雙向互動性,受眾的參與度相對較低。

5.權威性強。傳統廣播電視新聞機構往往具有一定的新聞權威性和話語權,受眾普遍認為其報道的新聞更為可信。

6.資源集中。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在線性傳播、專業報道、視聽結合等方面具有明顯特點,但也面臨著互動性不足、資源集中等挑戰。

二、融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的特點分析

1.多媒體融合。多媒體融合是指不同媒體形式之間的整合與交互,使得信息可以以多種形式(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進行表達和傳播,使得新聞內容更具有吸引力和可信度。

2.用戶生成內容。用戶生成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指的是由普通用戶創造、分享和發布的各種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然而,UGC的真實性、可信度和版權等問題也備受關注,需要媒體機構加強管理和篩選,確保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社交媒體傳播。在廣播電視新聞領域,社交媒體傳播也面臨著信息真實性、可信度和隱私保護等問題,需要媒體機構和用戶共同努力來加強監管。

4.數據驅動新聞。數據驅動新聞是指利用大數據技術和數據分析方法來挖掘、分析和應用各種數據資源,以支持新聞報道和決策制定的新聞形式。數據驅動新聞也面臨著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的技術難度和倫理風險,需要媒體從業者具備專業的數據分析技能和倫理意識,以確保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和合法性。

三、融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受眾的態度與行為分析

1.受眾需求與期待的變化。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傳統觀眾更加傾向於獲取及時、客觀、全面的新聞報道。廣播電視新聞機構需要更加關注受眾的反饋和期待,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受眾需求。

2.受眾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廣播電視新聞的報道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決策,對社會輿論和公共議程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力。

3.受眾接收傳播渠道的偏好。對於新聞機構而言,需要根據受眾特點和偏好,靈活運用多種傳播渠道,以確保新聞內容的廣泛傳播和受眾群體的全面覆蓋。

四、融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與受眾的互動評價分析

1.社交媒體互動與反饋。社交媒體為廣播電視新聞提供了豐富的互動與反饋機制,加強與受眾的溝通和互動,以提升新聞傳播的效果和影響力。

2.用戶評論與參與度。用戶評論是社交媒體上重要的參與形式,通過分析用戶評論,可以幫助新聞機構更好地了解受眾需求和輿情動態。

3.新聞可信度與真實性的評價。融媒時代,受眾通常傾向於相信具有權威性和專業性的新聞來源,廣播電視新聞機構需建立起受眾信任和新聞報道的良性互動關係。

4.決定受眾影響力的因素。決定廣播電視新聞受眾影響力的因素眾多。首先是新聞內容質量至關重要,其次是新聞媒介信任度也是關鍵因素,再者是受眾的特徵和群體屬性影響力,最後是互動與參與機制發揮著重要作用。

五、融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對受眾的影響力分析

1.信息獲取與認知趨向的影響。新聞機構需要提供準確、客觀和多元化的報道,以確保受眾獲取到全面、真實的信息,從而促進公眾對事件的理性認知和正確判斷。

2.社會觀念與價值取向的影響。新聞報道的內容、角度和評論仍然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受眾對社會現象和事件的看法和態度,進而塑造其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

3.行為動機與行動意向的影響。廣播電視新聞在引導受眾行為動機和行動意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社會進步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4.參與性與互動性程度的影響。廣播電視新聞機構需要重視受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積極藉助新媒體技術和平台,與受眾建立更加密切的互動關係,以滿足受眾的需求,提升新聞傳播的質量和效果。

融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受眾影響力的提升是一項複雜而長期的任務。通過分析影響因素,可以看到,新聞內容質量、媒介信任度、受眾特徵和互動機制等方面都需要不斷優化和改進。未來科技高速發展和社會環境變化,廣播電視新聞將面臨更加重大的挑戰和機遇。廣播電視新聞,憑藉其獨有的特質,會長期在受眾所接收的信息中占據主要地位。受眾影響力的持續增強,也需要有更加深入、完善的創新改革途徑和可行性機制。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401f83842a9f58eed428ce8bfd095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