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被忽略的皇帝,歷史功績很高,卻很少被人提到

2020-07-20     我說今史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被忽略的皇帝,歷史功績很高,卻很少被人提到

文 I人文視角

編輯 I九歌

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出現了不少的千古一帝,像我們比較熟悉的有秦始皇、漢武帝等人。但是在大漢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做出的歷史功績,非常之大,卻常常被世人所忽略。

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了秦朝,但是秦朝卻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再次陷入了亂世。劉邦通過楚漢之爭,打敗了項羽,從而開創了漢朝。然而,此時的國家飽經戰爭摧殘,大漢的百姓很多都處於流離失所的狀態。

當時漢朝的開創者劉邦深知要安撫好百姓,於是漢初就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然而,劉邦死後,大漢朝的政權落入了呂后手中,呂后大肆提拔自己的親戚,基本上架空了劉氏家族。

這種局面直到呂后死了之後,忠於劉邦的老臣周勃、皇孫朱虛侯劉章兄弟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當時呂后所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的後代,按照皇位繼承的正統性,劉弘並不是最佳人選。

周勃和眾大臣評估了當時諸王和外戚勢力後,就選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恆。於是就派出了使者,前往代國接劉恆回長安繼承皇位。

劉恆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被歷史所忽略的皇帝,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們可以從正史中尋找到答案,劉恆入京後,僅帶了宋昌、張武等六人。

劉恆即位後,他大刀闊斧對政治勢力進行重組,從而提升了皇權,以此恢復和加強國家政權的運轉能力。

很多人對劉恆這個人不太了解,只因為他在史書上太過於低調了。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他的母親薄姬原本是秦末魏王魏豹的妾室。後來魏豹先是投奔劉邦,後來又背叛劉邦,魏豹被漢將周苛殺死後,薄姬成了俘虜,劉邦見她有些許姿色,就把薄姬納入後宮。

正因為劉恆的生母薄姬出身不好,劉恆並沒有受到重視。直到周勃等人把他推出來,在大漢朝歷史上才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劉恆當上皇帝後,深知軍隊的重要性。在他進入未央宮的當天夜裡,他就命令心腹宋昌擔任衛將軍,鎮守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

面對驕橫跋扈的諸王勢力和外戚勢力,劉恆充分利用了恩威並施的方法,將其一一化解。劉恆深知秦滅亡的原因,也明白底層百姓的艱苦,因此他生性節儉,從不鋪張浪費。

據說當時為了給劉恆修建露台,當劉恆看到要耗資十戶人家的資產時,於是就把露台修建工作停了。為了不給諸侯王造成太大壓力,原本往長安送的一些勞力,也被劉恆制止了。

雖然漢朝初期,劉邦、惠帝、呂后期間,都主張休養生息的政策,但是到了劉恆即位時,國庫仍非常空虛。直到劉恆這一代,才把漢朝國庫充實起來,大漢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就是劉恆開創的。

然而在討論漢朝皇帝,我們往往只會想到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卻忽略了劉恆。如果沒有劉恆前期的沉澱,恐怕也很難造就漢武帝的歷史功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3UVanMBiuFnsJQVcjz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