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方同俄羅斯的「能源博弈戰」升級,歐洲面臨的能源危機陡然升高。
近日,由於「技術故障」,俄氣通過「北溪-1」管道向歐洲進行的天然氣供應已暫停。
對此,歐盟經濟專員保羅·真蒂洛尼宣稱,歐盟「不害怕普京總統的決定」,俄方理應尊重既有的能源運輸合同,否則歐盟將「準備作出反應」。
真蒂洛尼還堅稱,歐盟計劃削減能源消耗,目前歐盟的天然氣儲量並不低,歐洲大陸正在為寒冬做準備。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在一旁火上澆油,他表示,俄羅斯正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寒冷冬季到來時,對歐洲發動「決定性的能源打擊」。除此之外,澤連斯基還不忘提及烏俄戰事,稱烏軍在多個地區針對俄軍的「反攻」取得了進展。
實際上,德國西門子公司已經確認「北溪-1」管道設備漏油,且無法維修。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則表示,歐洲拒絕為「北溪-1」管道設備提供維修服務,不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錯,而是那些做出制裁決定的西方政客的錯。
隨著天氣轉涼,歐洲人感受的寒意可能前所未有。
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情況讓本就面臨「氣荒」的歐洲各國前景堪憂,天然氣價格或將持續走高,推高通脹,拖累經濟,加劇民生困局。
眼下,捷克首都布拉格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約7萬人走上街頭呼籲執政聯盟採取更多措施控制飆升的能源價格,並發聲反對歐盟和北約。
德國則選擇重新啟用一座燃煤發電廠,以節省更多天然氣、應對冬季能源需求。
匈牙利則成為了歐盟國家當中的「一股清流」。近日,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長西雅爾多·彼得表示,匈牙利已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了天然氣增加供應協議,以確保本國的能源安全。
實際上,1個多月前,歐盟提出過一項新的政治協議,根據這項協議:
要保障歐盟的能源供應安全,在未來8個月的時間裡,歐盟成員國需要根據自願,在過去5年平均消費量的基礎上,將天然氣需求減少15%。而節約下來的天然氣富餘量,可供各國間的調劑補充。
歐盟經濟專員保羅·真蒂洛尼 資料圖
不過,協議歸協議,歐盟各國危機感滿滿,在「囤氣」的路上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歐盟見此狀後也不得不在協議中加上一句:
若屆時出現天然氣供應短缺等情況,歐盟將採取強制措施減少天然氣需求。
歐盟想出此招的初衷是要讓歐盟各國以儘可能小的集體讓步,來守住歐盟能源安全的底線。但實際上歐盟各國情況並不相同,譬如西班牙的天然氣來源,就不依賴俄羅斯的管道。
隨著寒冬的來臨,歐盟成員國之間或許還有更多不協調與矛盾,曲歐盟的統一市場也很可能會被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