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給山區孩子織了201件 「毛衣奶奶」:織毛衣把心填滿了

2023-12-21     寧波晚報

原標題:5年給山區孩子織了201件 「毛衣奶奶」:織毛衣把心填滿了

陳蝶飛和她編織的新毛衣。

隨著棒針翻飛,指尖的毛線來回穿梭,半晌功夫,記者眼前的這位老人已經編織出了半個毛衣袖。「天氣越來越冷,我得加快點速度啦!」說著她又低頭專心於手頭。老人叫陳蝶飛,今年69歲。這5年來,織毛衣已成了她的日常,常常拿起針線就是一天,她也因此被大家稱為「毛衣奶奶」。

老人為何如此執著於織毛衣?背後源於她的一份牽掛。

緣起 想著織毛衣貢獻一份愛心

「您是何時開始織毛衣的?」12月17日,記者走進慈溪市白沙路街道宏堅村採訪陳蝶飛,她說,那得從那次住院手術說起。「2018年,我因為住院做肺癌手術,當時有病友家屬來探望,人家偶然間講起,說貴州那邊的小孩生活條件艱苦,缺衣服穿,我想著天馬上要冷,小孩也怪可憐的。等我身體好些,我就織一些毛衣寄過去,也算貢獻一份愛心。」

陳蝶飛有織毛衣的手藝,這一聽便上了心。術後出院,她回到家裡休養,等身體狀態稍好,便摸出了「壓箱底」的一些毛線物料。趁手頭有空,她搬來椅子往窗邊一坐,開始織毛衣。

陳蝶飛的手藝又好又快,織出來的毛衣勻稱且紮實。「我記得,那些毛線料很快就用完了,那1年功夫,除去看病治療的時間,陸續織了54件毛衣。」

可毛衣織出來往哪裡寄?陳蝶飛又發了愁。最後經女兒徐婷娜四下打聽,找到了慈溪的公益組織——「愛心姐姐」公益俱樂部。經「愛心姐姐」牽線搭橋,第二年秋,毛衣一件不落寄到了貴州山區。

從那時起,陳蝶飛就想著每年給孩子們織一些寄去。

溫暖 5年織出200多件「愛心毛衣」

每天上午9時多,陳蝶飛吃完早飯便拿起針線,累了就看看窗外風景,太陽好就出門散散步,不忘挎上一個線籃子,手中依然忙個不停。

老伴擔心她累著了,也會幫著捻捻毛線。嘴裡不僅不反對,還非常支持:「這樣也好,她心裡有個寄託,不會想東想西。」

陳蝶飛織毛衣的善舉在鄰里傳開了,有熱心人給她送來線料:羊毛線、馬海毛、開司棉……有的分量、色彩不一,有的團雜在一起。陳蝶飛不捨得浪費,分量足的線就織整件,分量少的就鑲嵌用,剩下的余料織圍巾手套,做到物盡其用。

對於那些雜糅線團,老伴兒幫著一圈圈重新捻好,他又花了幾天工夫動手趕製了兩台傳統「捻紗車」。這下,老兩口你捻我織,再一件件洗曬乾凈,用乾淨袋子分裝好。女兒則幫忙跟「愛心姐姐」對接,把織好的衣服送過去。「我們都很支持媽媽,可說是全家總動員咯!」徐婷娜說。

陳蝶飛還通過短視頻學習編織技藝,愛心花紋、小動物圖案等花色統統不在話下。每件毛衣都是陳蝶飛自己設計,針法上她喜歡用平針,「這樣簡潔耐看,還可以多織一些。」

5年時光一晃而過,陳蝶飛邊積極配合治療邊織毛衣,漸漸地全家人也凝聚起一股愛心合力。她清楚地記著,至今總共織送了201件毛衣,64副手套,132條圍巾。

執著 「我多織一件,就能多暖和一個小孩」

也有鄰里表示不理解:「陳大姐家裡條件也不差,又不為賺那份辛苦銅鈿,咋一門心思織毛衣里了?」「還是好好養身體要緊。」但更多的人豎起大拇指:「這個『毛衣奶奶』,心是真的熱,人是真的好!」

每每得到誇讚,陳蝶飛總笑笑說:「我不織給別人,就給山區小孩,我多織一件,就能多暖和一個小孩。」

記者了解到,前不久,「愛心姐姐」俱樂部把陳蝶飛今年新編織的42件毛衣,連同其他愛心人士編織捐贈的共計772件嶄新的毛衣寄到了新疆、西藏,以及慈溪結對的布拖縣特木里鎮。鎮政府專門寄來感謝信,讓「溫暖的給予」有了「溫暖的回饋」。

現在,陳蝶飛平均5到7天就能織出一件成衣,大小主要適用小學段孩子穿著。她向記者坦言:「生病以前,織毛衣也算不上特別愛好,但自打看到孩子們穿上我織的毛衣之後,勁頭就特別足啦,現在是織得停不下來……」

陳蝶飛還說,織毛衣把她的心填滿了。「我惦記著那群小孩,自己也不再想生病的事,很踏實,很有奔頭。」讓她更欣慰的是,原本「打發時間」的事兒,如今已成了全家人一起堅持的事兒。

「現在就連外孫女也說,外婆你真棒,我也要學織毛衣!」說著,她咧開嘴開心地笑了。

記者 吳丹娜 通訊員 馮茜 張天紅 文/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37e00e449c3bfa76dd622308ad494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