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做了一晚上的夢,但等到醒過來時,卻什麼都忘了。
怕上班遲到,手機上早就定好了鬧鐘,但大多數時候都沒有用。
因為每天醒來的時間,總是比鬧鐘更早。
沒有年輕時那種休息一宿後滿血復活般的輕鬆,渾身酸痛和揮之不去的疲憊感依舊。
掙扎著起床。
畢竟,班還是要上。
02
吃早飯的時候,打開手機聽聽新聞,才知道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沒有欣喜。
這個節日,早就和自己無關。
現在勉強還能抓住中年的尾巴,就已經謝天謝地。
老年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向自己招手,仿佛你伸出手去,就能夠握到。
就連自己的兒子,都已經長成了青年,自己怎能不老。
過節,是年輕人的事。
03
忽然想到,應該給兒子發一個紅包。
一個是讓他過節高興,同時變相地鼓勵一下;另一個,這也算是一種教育。
「要記得在特殊的日子裡對親友致以問候」,我們一向這樣教育兒子,自己也要以身作則。
當然,我心裡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接下來的母親節、父親節,他也會給我們發紅包。
雖然,羊毛出在羊身上,雖然,我們收到的紅包遠比我們發出去的小,但還是很高興。
和妻子商量,她說:「發吧,記著要以咱們兩個人的名義。」
領導就是領導,高瞻遠矚,運籌帷幄,錢讓我花,好人她一塊兒來當。
給兒子包了一個666.66元的紅包,選擇轉帳,附言「今天是青年節,爸爸媽媽祝你節日快樂,事事順利!」
一會兒,看到兒子收下了紅包,說完「謝謝」,還回了一個努力加油的表情。
我估計,這個紅包,大概就相當於他起床的鬧鈴。
04
上班的間歇,抽時間給媽媽打了個電話。
經過無數次的勸說和邀請,行動漸漸遲緩、已經開始丟三落四的媽媽,終於同意去姐姐家小住。
在自己的家裡,有熟悉的鄰居,有熟悉的院子,有熟悉的一草一木,卻沒有人能照顧起居。
在兒女家裡,早晚有人在身邊相陪,生活上的大小事情有人打理,但終歸只是客居。
兩難。
這是每個人的老年,都邁不過去的坎。
媽媽的現在,就是我們的未來。
只不過,我們沒有像她那麼多的兒女,沒有ABCD各種選項。
昨天把媽媽送過去,生怕她不適應而引發舊病。
從電話中得知,媽媽晚上睡得還好,心下稍安。
妻子說,媽去了姐姐家,你這下省心多了。
是的。但我知道,我的省心,是姐姐和姐夫受累換來的。
05
雖然不用過節,但仍然給妻子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飯。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變得越來越賢良淑德,成了標準的家庭婦男。
人家上班忙,咱只好多做奉獻。
她好,我才能好。
她高興,我才能高興。
人到中年,老夫老妻,彼此早已經成了對方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
對對方好,是自己的責任,也是自己的本分。
畢竟,最終能夠相互扶持、相互依靠走完人生路的,還是眼前的人。
06
中年人的青年節,乏善可陳,平平淡淡,又充滿了牽掛,也充滿了希望。
人到中年,老婆孩子和老媽,這些至親,才是生活的中心和重心。
中年是一個奇怪的年齡,早已經胸無大志,卻還能暢想未來,經常感到身心疲憊,干起活來又自信滿滿。
就這樣,走過了一天又一天,從青年節,走向重陽節。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