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華為,化干戈為玉帛!

2023-09-18   51CTO

原標題:小米華為,化干戈為玉帛!

近日來,手機圈又掀起了各大廠家推出新品的高潮。首先是華為Mate60的推出,其自研的麒麟9000S晶片瞬間點燃了國內手機市場,得到了國內甚至國外業界人士的認可和好評。

而近日網上盛傳的小米創始人雷軍的「願意加入華為技術生態圈」的邀請,引起了網友們的高度關注。

截圖自今日頭條@劉哥抖料

大家都知道,小米採用的是高通晶片和谷歌作業系統,如果網傳的消息屬實,那小米願意放棄兩者,轉向華為技術平台,屬實讓大眾感到意外。小米跟華為,真的握手合作了?

1、握手言和,早有動作

小米和華為在技術方面達成合作是有端倪可循的。

相信大家還記得,早在今年1月,華為和小米之間就專利侵權訴訟,要求停止侵權並索賠,引發業內廣泛關注。而小米也隨後對華為的相關專利提出了無效宣告,陷入了專利糾紛的對峙。

然而,雙方都是轉危為機的高手。9月13日,華為和小米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終於讓這場糾紛告一段落。這一事件,被業界視為華為與小米的「握手言和」。這背後是這兩家手機巨頭的友善溝通的結果。

華為智慧財產權部部長樊志勇表示:「華為很高興與小米公司達成許可。這份許可協議再次體現了行業對華為在通信標準領域所做貢獻的認可,也讓我們得以加強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投入。」

同時,小米集團戰略合作部總經理徐然表示:「我們很高興與華為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這充分體現了雙方對彼此智慧財產權的認可和尊重。小米將一如既往地秉持小米智慧財產權價值觀,尊重智慧財產權,尋求共贏、長期可持續的智慧財產權夥伴關係,以智慧財產權推進技術普惠,讓科技惠及更廣泛人群。」

2、華為小米,此刻彼此需要

獨立評論人付亮在接受中華網財經採訪時對此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表示:「現如今隨著5G技術的發展、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在規模出貨的過程中,需要用到相關專利的頻次會更多,其中必然離不開華為的技術「供給」;而對於華為來說,在今年mate60等新品推出之前,受制於一些因素,其一直使用的是4G通信技術,導致無法規模出貨,在相關專利的使用上較小米等廠商來說更少。」

而事實上,華為對於此類的合作早在去年就已經有了先例。2022年12月,華為宣布與OPPO簽訂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標準在內的蜂窩通信標準基本專利。隨後,華為與三星、諾基亞也都達成或續簽了專利許可協議。此外,今年8月,華為也與愛立信簽訂了長期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此刻,小米需要華為,華為也需要小米。小米、華為在彼此相愛相殺的碰撞中,終於來到了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3、小米破局,需要學習華為

手機、IoT、網際網路服務,這是小米的三塊收入來源,其中手機也是最核心的一塊。過去幾年,我們看到了小米手機在高端化戰略上的布局和進展,但由於缺乏晶片和系統優勢,註定很難大口吃到高端的利潤,整體收縮的市場,也讓小米以往以「量」制勝的打法難以為繼。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5.9%至3290萬台。

同時,小米原本的全球化戰略也面臨著新一波挑戰,印度市場政策的承壓顯現,海外市場的出貨量同樣不容樂觀。小米本季度12.5%的全球市占率也是近三年來的同期新低。

全球市場受阻、自身晶片等短板難以短時間補齊,都讓小米不得不重新思考「難而正確的事情」。當然,這一條道阻且長的荊棘之路,哲庫的解散之悲猶在昨日,小米自然需要探索出一條相對穩妥的長期路線。

目前看來,華為的「技術供應」成為了這條長期主義路線上的助手。華為這位業內老大哥,在技術專利方面積累相當雄厚。近十年來,華為研發投入近萬億元。單單在2023年上半年,華為研發投入為826.04億元,同比增長4.4%。據悉,截至去年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2萬件,在移動通信、短距通信、編解碼等多個主流標準專利領域居於領先地位。

而小米近期也宣布科技戰略正式升級,同樣在研發方面持續加碼。今年8月,雷軍在小米新品發布會上正式宣布進行科技戰略升級,公布了小米的科技理念——選擇對人類文明有長期價值的技術領域,堅持長期持續投入。

4、小米轉向華為技術,可行嗎

當然,從技術層面看,任何一家國內的手機製造商都可以將鴻蒙適配在自己的作業系統中。因為,鴻蒙作業系統的基礎已經被華為無償捐贈給了開源原子能源基金會,此外,高通也已經做到了與鴻蒙作業系統的兼容性,高通處理器並不抗拒鴻蒙作業系統。

但是,生態與生態之間的能否兼容,決定權更多的在於商業的考量。於小米生態而言,讓已有的生態兼容鴻蒙是否真的可行?於華為而言,大火的麒麟晶片,產能是否真的足以共享給其他廠商?這些都是短期內不太可能的事情。

但話說回來,如果小米適配鴻蒙系統,同時也能使用華為的晶片,好處也是很明顯的:一直以來的卡脖子的問題迎刃而解。

5、在最後:存量時代的雙向選擇

當外部環境變得不確定時,只有抱團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進入存量時代,每一家國內手機廠商都在尋找破局的道路。無疑,對技術的持續投入,成為了穩固自身根基的那件「難而正確的事情」,而各家握手合作,達成互利共贏的打法,也是勢在必行的突圍之舉。

華為的技術實力,大家有目共睹。顯然,對於小米而言,如果成功獲得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晶片和鴻蒙作業系統,將為他們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和革命性變革。

而對於華為來說,與小米合作進一步拓展其技術生態圈,也將加速其建立強大生態系統,提升市場份額和品牌優勢。

無論如何,我們都看到了兩家企業對於國內技術自主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