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得A股碳排放資料庫上線,助力金融機構低碳轉型

2022-04-12   Wind資訊

原標題:萬得A股碳排放資料庫上線,助力金融機構低碳轉型

在「雙碳」背景下,萬得深度研究國內外碳排放測算方法學,參考國際基準結合中國市場和行業特徵, 正式推出覆蓋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碳排放資料庫,該資料庫能夠滿足金融機構全面、可比的碳排放數據需求,實現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隨著「雙碳」目標的逼近,政府、監管機構和各方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度逐步提升,加強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正在成為全球共識。

在監管層面,3月21日美國SEC剛剛發布了上市公司氣候數據披露標準草案,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水平和潛在氣候變化問題; 央行也於2021年發布並實施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強調金融機構不僅需要披露經營活動的碳排放數據,也需要披露投融資活動的環境影響在監管之外,資本市場與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相關聯的「低碳投資」也受到廣泛關注,碳排放數據在金融領域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應用場景也更加豐富,包括碳風險計量、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分析(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等。

儘管監管和市場先行,截至2021年12月底,全部A股僅有約200家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數據,不到總體的5%,分行業的披露情況見下圖。上市公司碳排放數據披露的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投資應用的重要瓶頸。

備註:

1. 按照Wind 二級行業分類

2. 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

面對當前企業披露意願不強,碳排放數據缺漏較多的問題,萬得基於多年積累的金融科技技術能力和數據優勢, 推出符合中國投資環境的公司級碳排放資料庫。具體介紹如下:

Wind 碳排放資料庫

(Wind GHG emission data)

覆蓋範圍:

全部A股上市公司

測算方法:

Wind碳排放資料庫指標內容

名稱 釋義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1) 公司自有或可控排放源的直接排放,包括燃料燃燒、工藝過程排放等
每百萬元營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1)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2) 公司外購電力、供熱/製冷,或蒸汽自用而產生的間接排放
每百萬元營收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2)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範圍1和範圍2) 公司組織範圍內的溫室氣體排放
每百萬元營收溫室氣體排放量(範圍1和範圍2)

該資料庫旨在提供全面且可比的碳排放數據,滿足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多樣應用場景:

助力金融機構

1 評估投資風險:了解投資標的及投資組合層面的碳排放情況,衡量和管理氣候變化相關的轉型風險,並優化投資策略
2 設計低碳產品:挖掘低碳投資機會,輔助構建符合「雙碳」目標的投資組合產品 
3 報告碳足跡:滿足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的信息披露要求,報告投資組合的碳足跡,逐步兌現凈零排放承諾

助力企業

1 了解行業水平:考察行業內其他企業碳排放情況與減排行動,確立企業的減排計劃與目標基線
2 檢視減排風險:追蹤供應鏈其他企業的碳排放數據與變化情況,檢視因減排降碳可能嫁接給公司的成本影響
3 優化碳排放披露:輔助企業逐步提高降碳工作的公開性與透明性

通過分析Wind 碳排放資料庫(Wind GHG emission data)中的絕對碳排放量和相對碳排放強度等指標,使用者可以了解各行各業的排放情況,綜合考慮企業碳排放效率,碳排放與收入增長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對實際排放量的絕對貢獻等。

備註:

1. 按照Wind 二級行業分類

2. 強度反映2020年度數據

通過對各行業每百萬元營收溫室氣體排放量(範圍1和範圍2)的中位數結果分析可得,材料II、能源II行業呈現較高的碳排放強度水平。其中材料II中所包含的化工、建材、有色、鋼鐵子行業,能源II所包含的石化子行業,與生態環境部重點監管的八大行業 [1] 不謀而合。這些行業具有高耗能,碳密集的特點,時刻面臨碳政策變化的風險,以及 「碳價」、「碳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如果行業內的公司不積極進行技術改造或脫碳轉型,很可能存在資產核銷的風險,進而將風險傳導給金融機構。

萬得將在此資料庫基礎上實現對指數和基金產品的碳排放數據測算,並會進一步覆蓋發債主體和多市場上市公司。如需諮詢或購買Wind 碳排放資料庫(Wind GHG emission data),可直接聯繫客戶經理或發送郵件至 GR.ESG@wind.com.cn。未來,萬得將繼續圍繞ESG投資推出更多相關產品,歡迎投資者持續關注。

[1] 八大行業,指生態環境部劃定的重點排放行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

Wind用戶在金融終端輸入

ESG(Wind ESG 評級)

海量透明數據深度剖析上市公司ESG基本面

指標接軌國際,突出中國特色

風險層層穿透,爭議及時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