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英名的李世民,唯獨留下這個錯誤遺囑,差點亡了整個大唐

2023-11-15     一畫書畫

原標題:一世英名的李世民,唯獨留下這個錯誤遺囑,差點亡了整個大唐

當時之治,不唯貞觀而已,雖並隆於堯、舜可也。——呂祖謙

自古以來,唐太宗李世民就為人所津津樂道,頌揚備至。作為一名政治家和軍事家,做出貢獻都被中國歷史所肯定。政治開明、方法妥當,對一些少數民族採用懷柔政治手段,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問題。

但真正意義上提出這些問題方案的並非李世民本人,正是身邊一幫善於納諫的忠臣義士們。李世民從當上皇帝那天起,就發奮勵志,並且有著獨特的識人眼光。自己的一個進諫大臣魏徵去世之後,李世民痛苦說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魏徵一死,朕亡一鏡矣」。

這樣一個受到後人肯定的御人皇帝,沒想到在離世前犯了一個錯誤。而這錯誤正是看錯了一個人,差點葬送了李氏家族一手建立的大唐。這個人的名字叫李績,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但如果沒有他,大唐王朝或許就是另一番景象,甚至沒有武則天登基這一說。

李績這個人很神秘,出生在隋朝時期,算得上當時的富豪。由於隋煬帝的暴政天下大亂,李績看到這種情況也加入了起義隊伍。初期是跟隨李世民的軍隊征戰四方,成為唐朝疆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功勳卓越。唐朝建立之後,一直在朝廷做官,是李世民在軍事上的左膀右臂。後來太宗慢慢病重,想要他繼續輔佐自己接下來的王位繼承人。

有一天李世民感覺自己身體快堅持不住了,便託大臣把自己的兒子李治叫到床邊,想要交代後事:「朝廷上的那個李績,是一位忠臣之士,只不過這個人比較聽命於那些對自己有恩惠的人。但我還是想讓他輔佐你,所以我現在決定把他貶到邊疆,待我離去之後,你再把他提攜上來,這樣你就成了他的恩人」。李治明白父親的意思,點了點頭。

第二天李世民下令將李績發配至邊疆,不久唐太宗便駕崩。唐高宗李治按照父親的遺囑,將李績直接提拔到了尚書左仆的位置。這個位置可不是一般,可以和丞相宰相等平起平坐,算得上二把手。同時李治還下令為李績作畫,並且自己親筆作序。簡單的幾種行為,也足以看出李氏家族對這人的信任程度。

這時曾經李世民的前夫武則天被李治召回宮中,沒想到這次不僅僅是簡單地回宮。李治想要廢除現在的王后,立武則天為新王后。這樣的想法被朝中大臣們得知,紛紛持反對的態度。不過李治並不把這些大臣們的意見當一回事,決定問一下李績是什麼看法。

隨後李績來到了朝廷聽了高宗的話,回答道:「對於這一類事情,皇帝還是有自己的看法,我們作為外人不好參與這些東西。況且這也是屬於您的私事,為何去徵集別人的意見呢?」李治在聽到了這些話之後想了想覺得有道理,於是更加堅信自己心中的想法。第二天直接頒布聖旨,宣布立武則天為新王后。

誰知道在高宗晚年時期一直臥床不起,便把朝中大事全部交給武則天打理。隨著時間的發展,武則天在朝廷上的權力也到了隻手遮天的地步。終於在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李氏王朝也直接變為武氏王朝,有人說這不也是李家人在執政嗎?本質上的意義顯然是不同的。

僅僅是因為李績的一句話,高宗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或許因為君臣關係,李績考慮的只是如何回答才能讓皇帝高興,但殊不知也差點葬送了李氏的大唐偉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280d733f0a7b7bf8f5460595b45ab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