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終於有時間,帶著兒子去電影院看《葉問4》,因為是動作片,自然對打打殺殺的特別的期待,不知道是年齡原因還是帶著兒子的原因,整部電影看完,我卻幾乎忘記了裡面的打鬥場面,腦子裡,都是幾個父親和孩子的關係畫面。
第一對,是葉問的孩子葉正在學校里打架,被校長勸退。他不喜歡文化學習,就喜歡像父親一樣,學習詠春拳,然後教拳。但是葉問,不希望自己孩子像自己一樣,過著這種江湖的鬥爭生活。不允許他學武術,無奈之後,葉問給了他兒子一大耳光,若不是葉問去美國經歷了被歧視,自身有癌症,他們的關係不會恢復,父子如仇。
第二對,是美國唐人街華人總會的萬宗華和自己的女兒。而萬宗華恰恰希望自己的女兒能跟隨自己學習太極,而女兒恰恰不喜歡武術,喜歡舞蹈,父女之間的矛盾也是一步步的加深。互相不能夠理解。他一直教育女兒要忍著,而女兒恰恰性格張揚,惹來不少禍端。若不是後來,萬宗華被美國軍方教員打了個半死,恐怕關係也不會緩和。
第三對,是美國的白人父女,也就是欺負萬宗華女兒,歧視華人的校園小太妹,欺負萬宗華女兒時自己差點被毀容,而這個白人女兒的父親是移民局的領導,不問原因,就動用職務之便,報復唐人街,報復萬宗華會長,這種溺愛女兒的畸形關係,一來女兒會走的越來越偏,二來,自己恐怕以後也會因為利用職務之便,而被追究責任,失去一切。
父子關係,他們都做錯了,首先,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塑造自己的孩子。這其實是父子之隔閡和鴻溝的根本原因。其次,他們對孩子的個人生活毫無所知。不知道這些孩子整天在做什麼,在想什麼。最後就是,對孩子的保護,恰恰讓他們喪失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經歷危機時候,束手無策。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和對教育的不斷學習,以及對孩子訓練的經驗總結,我覺得,做一個好父親,一定要避免上述的錯誤方式,從下面三個角度入手。
1、做一個榜樣
言傳身教真的是很重要,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自己以身作者,自己整天打著麻將,怎麼可能讓孩子靜下心學習,自己整天不看書,如何讓孩子有廣泛的閱讀,自己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和階層,如何能夠帶領孩子去突破。做好榜樣,能夠讓孩子不迷茫。
2、做一個老師
好的老師,不僅僅是教授知識,而是把自己的所有的成敗得失不斷的傳遞給孩子。在他們迷茫的時候,給他們指導,在他們痛苦的時候給與撫慰,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愛好和優勢所在,這樣的父親,能夠讓孩子找到依靠,獲得前進動力。
3、做一個教練
很多父親都喜歡提自己的孩子包攬一切,總覺得他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想他們做,其實,每個孩子都要自己跌跌撞撞的學會走路,一步步的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走向成熟,我們要成為孩子的教練,不斷地指導他們自己一步步的去磨練,去總結,這樣關鍵時候,才能獨立。
以前,我不想寫這樣的文章,沒流量,但是隨著孩子能夠閱讀,不管有沒有人看,我都會讓兒子好好看看,不斷的增加共同的經歷,不斷地通過討論和寫文章來給他帶來啟迪。做一個好榜樣,做一個好老師,做一個好教練,不斷地鼓勵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每個家庭所需要的。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