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馬雲有一句給創業者的忠告:「不要迷信成功學,多看別人失敗的經歷」,這句話大有道理,成功者各有各的成功之道,不可複製,但失敗者的教訓卻是極其寶貴的,能讓我們少走不少彎路,以下就分享7個生意場上的失敗故事,這些失敗來自不同的方向,對創業者和生意人都大有裨益,勝讀10年書!
故事1:廣告失敗
美國有一家做救護業務的企業,創建伊始,該公司就將誠實的態度、可靠的服務作為企業文化,並對外推廣。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將誠實、態度、服務、可靠的英文字母開頭「AIDS」印在了自家的救護車上,倒霉的是恰恰與「愛滋病」的英文縮寫完全一致,給公司帶來各種麻煩,有的人誤以為他們的救護車是專門運送愛滋病人的車子,所以拒絕乘坐,有的人則放肆的嘲笑司機,還有些小孩經常拿石頭等硬物砸救護車……導致該公司不僅是聲譽受損,生意也越來越差。
故事2:降價失敗
在美國某城市,有兩家只隔著一條小街道的超市。為了吸引顧客進自家的店,他們之間展開了一場價格大戰,價格不斷下降,以至於最後竟然低於進貨價格,結果是兩敗俱傷,雙雙關門大吉。惡性的價格戰就是如此,不僅影響自身的利潤,還會讓消費者以為產品質量有問題!
故事3:翻譯失敗
美國的派克金筆是國際知名品牌,但卻在進入拉丁美洲市場犯下錯誤,把廣告詞「不漏水」翻譯成「避孕」,鬧出了大笑話。無獨有偶,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也曾犯下這樣的大錯,它們所生產的「諾瓦」牌轎車,英語翻譯是「新星」,可在西班牙語中卻是「不走」的意思,就這樣,西班牙消費者認為該品牌轎車是「不走」的,銷量大受影響。
故事4:預測失敗
長力公司原本是日本最早開發電子縫紉機新品種的大企業,但該公司的經理中山孝卻錯誤地預測了消費者心理,認為中、低檔產品才會是未來的趨勢,所以主動退出原本有不小優勢的高檔電子縫紉機市場。與此同時,對手舍木公司則反其道而行之,大力開發高檔電子縫紉機。結果是長力公司走向衰落,舍木公司迎來強盛。1984年,長力公司因為連續幾年經營虧本,無力償還巨款債務,最終不得不向法院申請破產。
故事5:專利失敗
印度巴賈吉公司是印度著名的大財團。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巴賈吉公司與義大利的皮亞喬公司展開技術合作,共同生產出了維新帕牌摩托車。合同期滿後,巴賈吉公司為了效益,改換商標後繼續生產摩托車,並以低價優勢打入國際市場,出口量一度占到世界第二的位置,僅次於皮亞喬公司。1980年,皮亞喬公司在美國和聯邦德國向法院起訴,指控巴賈古公司侵犯自家的專利權,認為在原先的合同中規定,合同期滿後,巴賈吉公司無權繼續使用該公司專利,所以,巴賈吉公司應該賠償損失,停止出口。此後,皮亞喬公司又在英國和中國香港起訴。這幾場官司使巴賈吉公司元氣大傷,不僅外匯收入大減,還花去了巨額訴訟費,關鍵是商界的名聲一落千丈,得不償失。
故事6:商標失敗
有一段時間,英國的「威士忌」酒和法國的「白蘭地」酒在香港市場上展開營銷戰。結果是「白蘭地」酒大獲全勝,售出350萬瓶,「威士忌」酒則只賣出了可憐的17.5萬瓶,被對手超出了整整20倍。這其中的原因就出在「威士忌」酒的商標譯名上。顧名思義,連「威士」們都要有所「忌憚」,誰還敢喝此酒呢?而「白蘭地」這個名字很有美學感,聽上去就很有詩情畫意,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喜歡含蓄的東方人的偏愛。
故事7:情報失敗
美國有一家公司為了推出新的抗生素產品,付出了1000多萬美元的代價。然而,當該產品準備投產時,卻發現市場上已經有了相同產品,且價格遠遠低於該公司準備定的定價。原來,該公司的一位博士竊走了新的抗生素產品的配方,賣給了義大利的三家製藥公司。情報保護意識的薄弱,導致了美國這家公司遭受了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