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揭秘成為魔術的一部分

2023-12-09     時尚COSMO

原標題:當揭秘成為魔術的一部分

是掃興,還是更想鼓掌?

愛馬仕又約大家看電影。邀請函上空靈的帕加索斯閃爍在星辰之中,讓人不禁疑惑,怎麼還是它?這部Jaco Van Dormael創作的《愛馬仕,飛馬行空》,早就進行了媒體點映,並且已經線上線下向大眾公開,未想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又一次請大家走進劇場。

在位於上海西安藝術中心四周被黑布密閉的場地里,一重重的銀幕切割開一區區的觀眾席,滑軌、輪盤、微型舞台穿插在其中。這個比起影院,更像是攝影棚的環境里,「沉浸」和「幕後」成了主題。

電影版本的《愛馬仕,飛馬行空》里,全片幾乎不使用任何數字特效,單靠演員舞蹈、布光、道具模型、以及視覺錯位來營造一種童話氛圍,堪稱復古。這份匠心的良苦是承載影片輕靈詩意的堅實基礎。而這一次的線下劇場版本,導演Jaco Van Dormael、編舞家Michele AnneDe Mey攜手Astragales舞團,則是直接把拍攝過程及結果同時近距離擺在觀眾的面前。這意味著道具、燈光和演員的複雜調度都沒有容錯空間,必須一鏡到底。其實來賓中的大部分都看過了電影的版本,甚至隱約推測出了表演的手段和拍攝的技巧。但當整個過程分毫展現在面前的時候,大家還是會為這些細節喝彩。

大概有時候,魔術的過程比結果還奇妙。以至於幕歇時,觀眾席里有人忍不住說:看呀,人家在認真的寫童話,我們這個時間,好像只想著雙十二。

這場演出,是一場同時進行揭秘的魔術。

在藏起秘密的表演里,觀眾為水牢逃生的演員擔驚受怕,為滿天飛灑的撲克牌歡呼尖叫。現在,他們默默打開手機,搜索兔子是怎麼預先放進禮帽里的,電鋸下的美女用什麼姿勢躺在箱子裡。如今春晚上最社死的,不是當著全國觀眾的面真唱破了音,而是魔術師還在深情並茂地與台下互動,彈幕上已經飄起所有技法詳解,並且指名道姓誰誰誰和誰誰誰是託兒。這不算完,第二天全網還有截屏放大的穿幫細節。魔術被信息網絡瞬間結構了,但是第一時間也占據了熱搜。

網際網路上,比魔術表演更有流量的內容是魔術揭秘。有些職業魔術師甚至直接改變了思路,乾脆主營曝光。這種過去屬於「砸同行飯碗」的大忌,在今天也面對截然相反的兩種聲音。

有人說,誰都知道魔術是假的,我們觀看和欣賞的,就是假象帶來的夢幻。揭秘是對這種表演的毀滅,對造夢的污染。

有人說,誰都沒有權利阻止觀眾了解演出背後的真相。解密不會傷害魔術,只是促進這門表演不斷進化。

真相是否會殺死魔術,為未可知。但是一台足夠精心的魔術表演,看演出的人會驚呼,他是怎麼做到的?看揭秘的人也驚呼,他是怎麼做到的!

關於秘密和揭示,異曲同工的還有工藝。

在行會時代,掌握一項獨家工藝的流程和技巧,非但可以養家餬口,甚至可以開宗立派。它讓一個姓氏可以同一門工藝綁定聯繫,賦予產品背後代代延續但從不外傳的神秘色彩。這是工藝的魔術,魔術的加持下有了匠人,有了世家,有了現在的壽司、米飯、拉麵……之神。

而新的媒體時代,並非所有的「神」都執著於固守秘密,有些則選擇面對鏡頭、完整地記錄創作的所有細節。譬如一件花絲手鐲,從拔絲、捻線到焊接、鑲嵌的過程;一張金片,反覆錘頭最終塑成了茶壺……無論是專業團隊拍攝的專業紀錄片、還是匠人隨便用一台手機錄製上傳,工藝的製作過程無論在長短視頻平台都是炙手可熱的內容產品。我們也發現了,轟轟烈烈的宣傳非遺傳承中,比起展現成品的精美、宣揚流傳的不容易,似乎直接讓大眾看到它們誕生過程更勝過千言萬語——一切都是樸素的、踏實的,反而因此更加不可思議。

道理大概和魔術是一樣的。一旦揭秘就會掃興的,通常只是個花招。而依然會鼓掌的,是魔術師們靈巧的雙手、極致的配合。就像藝術品被公開的秘密背後,難以企及地往往不是配方、流程、工藝,而是那些漫長的耗時和毅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f57282365ffca7a8fb42fba4b5b35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