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薪2300到年薪180萬,這個初中輟學的「打工妹」,靠什麼逆天改命?

2022-07-29     窈窕媽媽

原標題:從月薪2300到年薪180萬,這個初中輟學的「打工妹」,靠什麼逆天改命?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這段時間,熱搜榜上全國各地考生被名校錄取的好消息著實不少:

女生獲60餘獎項考進清華……

雙胞胎被清華、北大錄取……

三胞胎考出等差數列,分別被北大、中科院大學錄取……

捷報頻傳,我們當然為這些夢想成真的孩子高興。可正如董宇輝所說:

「如果只關注那些精英幸運者,那麼,99%的人是被忽略的。畢竟那些考得不如意的才是真正的絕大多數」。

正因如此,這個暑假,很多孩子的日子不好過,家長也是。

今天,我想通過4個故事告訴你們: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高考只是其中一站。就算一時失意,孩子們仍然有大把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人生。

@冰雪兒 大學老師 從專科到博士

作為大學老師,很少有人知道,她曾經也是「高考失意者」。

高中時,因為準備考美術學院,她大部分時間都在畫室,缺席了很多文化課。

到了高三,她突然覺得自己更喜歡文學,於是放棄美術,準備考中文系或新聞系。

結果成績不理想,只能上一所專科。專科期間,她乾脆破罐子破摔,整天逃課,躲宿舍看小說。

因為經常熬夜,她生了場大病,學校建議她休學治療。

「如果休學,能不能畢業都說不準,可能連專科畢業證都拿不到」。為了避免走到這一步,她決心改變自己。

她開始早睡早起,精神狀態逐漸變好。瘋狂學習,把幾乎能考的證都拿到手。

幾年一晃而過,畢業來臨,同學還在為找工作迷茫的時候,她已經完成了專升本,通過了四六級考試,並開始備戰某985的研究生。

她一直堅信,只要不放棄自己就有希望。

拿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她知道,未來人生會越來越好。

研究生畢業後她去了一所學院當老師,每天上完課時間還比較充裕,便萌生了考博的想法。

很多人勸她「算了吧」、「專科生混成這樣已經不錯了」……

她想的卻是:不試試,怎麼知道上限在哪裡?

雖然過程曲折,好在最後順利考上。一路披荊斬棘的過程中,她越來越自律、堅強。

如今,她在一所大學校當老師,過上了無數人羨慕的人生。

我忍不住去想,讀專科那會如果她繼續墮落,現在會是怎樣一番光景?

網上有不少人自怨自艾:專科生還有出路嗎?

@冰雪兒告訴我們,不必糾結那麼多。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不要自暴自棄,一切皆有可能。

@孫玲 谷歌程式設計師 從月薪2300到年薪180萬

第二個故事,來自一個女孩。

孫玲,高中畢業,用11年,從「廠妹」成為頂級程式設計師,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傳奇人物。

1990年,孫玲出生在湖南婁底一戶貧困家庭。

父母的收入勉強只夠養家餬口,一家人連買新衣服的錢都沒有。

初中時,因經濟原因,孫玲有2次差點輟學。

高考,孫玲考了399分,儘管已經是她所在高中的第一名,但仍然離當年的湖南二本線相差100多分。

落榜那年,她19歲,來到深圳電子廠開始了打工生涯。

每天上12個小時班,月薪2300,住在月租400的合租房。

「整個人就像機器一樣,沒有絲毫的價值感。」孫玲決定逃離這種生活。

她拿出全部積蓄,分期付款報了計算機班。培訓結束後,找到一份辦公室工作。

在出發之前,夢想永遠只是夢想。

「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要什麼」。

她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報名英語班;又取得了西交計算機系的大專文憑;完成深圳大學的專升本課程……

一路走來,她見到許多優秀、有趣的人,也有了「去國外看看」的念頭。

她在一所美國學校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畢業後,憑藉著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上進心,拿到谷歌的入場券,年薪百萬。

從高中走到碩士,從電子廠到谷歌,從月薪三千到年薪百萬,孫玲用了11年。

在人生低谷不忘投資自己,她的眼界和魄力,難能可貴:

月薪2300時,她就敢去報3萬元的編程班;

還清了編程班學費,她又把錢拿去學英語、專升本;

攢下人生中第一個10萬塊錢後,她全部用來出國學習;

……

她敢想敢做,在晦暗無光的人生里孤注一擲闖出一條路。

所以,一時失敗,不妨告訴自己,一切都另有安排。

@鍾生明 副總經理 從失業到管理百人團隊

還記得紀錄片《高考》里的鐘生明嗎?

那個讓所有老師頭疼的差生,也找到了屬於他的人生賽場。

鍾生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差生,他初中時成績不錯,是老師眼中的「香餑餑」。

由於城鄉教學條件差異太大,進入高中後,他成績一落千丈。

巨大的落差讓他有了深深的挫敗感,產生了厭學情緒,不聽講、上課睡覺、半夜去網吧……

這樣的學生,自然少不了被老師批評。

一次班會上,他起來發言「我覺得既然有優等生、中等生、差生之分,像我一樣的差生也可以不氣餒,不放棄」隨後揚長而去,讓老師錯愕不已。

高考毫無懸念失敗了,之後他不甘心選擇了復讀,第二年勉強考入三本。

此時,他已經落後同學一年的時間。

原本對賺錢有執念的他幡然醒悟:比起賺錢,作為學生,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進入大學,他努力學習知識,參加社團活動,還當上了學生會主席。

此時,電商行業剛剛興起,豐富的知識、寬廣的視野讓他敏銳意識到物流行業的巨大前景,畢業後毅然進入物流公司。

接下來的幾年,電商行業迎來風口,公司規模迅速擴大。鍾生明坐上時代的快車,成了公司元老人物。

即便如此,他仍然在工作之餘孜孜不倦學習管理知識。

如今,鍾生明管理著百人團隊,無疑是一種成功。

當年那個復讀的考生,已經完成華麗轉身。

他告訴所有人:任何時候,只要不放棄自己,人生仍然大有可為。

@直樹 從服務員到咖啡店長

1992年日本曾經拍攝過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每隔7年,節目組會對被觀察的孩子進行一次回訪。

其中有個孩子讓我印象深刻。

他叫直樹,父母都是辦公室職員。

父母最大的願望是孩子每天開心,因此很少給他學業上的壓力,因此直樹度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21歲時,他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學,夢想當一名受人尊敬的檢察官。

但法律考試並不簡單,努力幾年直樹都失敗了。

無奈畢業後他去到一家咖啡店打工,做著別人眼裡最普通的工作,過著最普通的人生。

看到顧客因為他的咖啡將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越來越熱愛這份工作。

七年里,直樹從未停止學習店鋪管理和銷售知識,從店員成長為店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經營下,該店銷售額在1000家連鎖店裡排名第一。

「我打算以後自己開店,未來的五到十年,我都很清晰自己要做什麼」。談及未來規劃,他堅定而自信。

直樹告訴身處困境的人們:夢想可能會破碎,但晚點也會找到方向。

四個故事的主角,高考都不盡人意,卻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找到了人生方向。

有人說,這是「倖存者偏差」,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這般成功。

確實如此。

但,我們更應該看清一個真相:那些沒能考入名校的孩子,依然擁有無限可能。

前幾天,有個讀者給我留言,他考上一個並不理想的大學,感覺自己沒有未來了,整天閉門不出鬱鬱寡歡。

今天我想借這個機會告訴他:人生就像馬拉松,獲勝的關鍵不在於瞬間的爆發,而在於中途的堅持

高考結束的那一刻,除了成績不再變,其餘的都可以改變。前面的路走完了,以後該親自鋪路向前了。

為人父母的我們,也不必過分擔心孩子的未來。

畢竟,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獨自面對社會。教會他和困境相處的能力,就是對他最大的幫助和保護。

每個人的人生路徑不盡相同,但那些能在自己崗位上有所成就的人,共同點卻很一致:樂觀、堅韌、目標明確

培養一個從容面對困難、樂觀且有韌性的孩子,遠比計較一時得失更重要。

記得告訴孩子——失敗不是悲劇,放棄才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d5a8ccc3dbd004d9ab39189e5e951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