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不該被忘記,也不應被誤解

2023-05-17     航空之家

原標題:唐山,不該被忘記,也不應被誤解

1976年,那是一個撕心裂肺的國難年!三位開國領袖,在同一年先後逝世。那場有史以來造成傷亡最慘重的地震,也發生在這一年7月28日。唐山,一夜之間,幾乎被從地球上抹平。24萬餘鮮活的生命,頃刻被奪去。

那一年,我29歲,在陝南大山深處、冷水河畔的空空飛彈專業廠,為國造霹靂神箭。驚聞噩耗,為多災多難的我之國哭泣,為遭此大劫的唐山和唐山人民祈禱。工廠所在地不遠、以生產泡菜罈著稱的高家嶺陶器廠,那年派赴唐山學習陶瓷製作工藝的幾名骨幹,竟也不幸命喪唐山。

倏忽間,47年過去了!時聞唐山消息,知唐山人民在苦難里雄起,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在一片廢墟上,如鳳凰涅槃般,重建這座城市。浴火重生,令人欣慰。卻也不時傳來一些負面信息:遠些,1983年「嚴打」中被痛擊、50人被判死刑的唐山「菜刀隊」;近時,2022年6月的飯店打人案和9月致14位工友死亡的透水事故,主管官員竟敢瞞報。唐山,你怎麼啦?不禁為唐山揪心!

2023年5月6日,我應邀赴唐山,參加地方政府組織的「引才大使行暨產業發展交流活動」。當我接受邀請之時,心中就有一種莫名的激動。終於有機會踏進這片土地,看看這座英雄城,會會這裡奮鬥的人民。

從北京站到唐山西站,僅一個小時另5分鐘車程。路途之近,儼然「皇城後花園」。這一天的唐山,天藍風輕,美極了。走下高鐵,抑制不住興奮, 從不同視角連拍數張照片,目光和心緒,被這片昔日遭大難、如今變大美的土地,牢牢吸引。

(二)

活動的全名是「2023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唐山行系列活動:路南區引才大使行暨產業發展交流活動」,組織得頗好,務實,有「乾貨」,相信,效果也應該不差。

活動的第一部分是「出謀劃策」。針對唐山的經濟發展需要,探討和交流經驗,介紹相關領域狀況,提出發展建議。幾份邀請報告都很用心,如中科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張玉斌研究員的《功能營養彩色小麥產業化》,自動化所李學恩研究員的《智能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的發展趨勢》,自動化所精密感知控制研究中心的馬利平博士的《3D視覺助力智能製造——高精度三維非接觸式測量儀》,智芯公司王喆研究員的《「國網芯+樞紐OS」助力智能製造自主可控構建》等,不僅技術含量高,讓我很受教益,而且我感覺對唐山發展現代農業、工業自動化和智能製造等,有一定的啟迪與指導作用。我也介紹了我國航空產業情況,提出了在先進材料、傳感器和機載應急設備等方面的發展建議。

活動的第二部分是「英才聚智」。唐山市、路南區主管部門領導熱情介紹他們的「鳳凰英才」政策和實施成效。從引進高端領軍科技人員的安家費與科研經費資助,到高校畢業生的薪酬與購房補貼,再到覆蓋技能人才和各類特殊人才的關愛與照顧政策,條款細緻,充滿誠意,極具吸引力。近年來學成回到家鄉或選擇唐山落戶立業的幾位年輕人則現身說法,向更多學子、向他們的母校推介唐山。天津大學、燕山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大學等高校負責人和學生就業指導老師,分別介紹了各校人才培養情況。一場供需對接的活動形式平實,內容生動。

唐山這些年的發展很好。其經濟總量在河北省名列第一。他們秉持「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的理念,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形成良性循環。近來來,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越來越多,也吸引了大批高校畢業生前來,2022年吸納大學畢業生超過10萬。市政府還把航空航天、現代應急和智能製造作為唐山的三大主導產業,同時統籌發展礦業、機械、生物、醫藥、材料等工業,一個新的奮鬥征程已經開啟。這讓我這個老航空人深感鼓舞。

(三)

在為唐山的發展進步而高興的同時,我由衷希望,不要忘記唐山,也不要誤解唐山!

不忘唐山,就是不忘唐山的輝煌過往,不忘唐山的豐厚歷史文化底蘊;更不能忘記,唐山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和現代工業名城,對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貢獻。自1878年興辦開灤煤礦,唐山近現代工業走過了140年發展歷程,創造了「多個第一」,如第一座機械化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位本土工科大學教授(羅忠忱)等;現擁有開灤、唐鋼、唐車、冀東、三友等一批國內外馳名大型企業;截止2022年底,全市規上企業2158家,主營業務收入13230億元。工業體系完備,實體經濟龐大。身居北京,與唐山咫尺之距,卻不盡知唐山實力與功績,實覺慚愧!

不忘唐山,當然不能忘記地震給唐山帶來的苦難,不忘勤勞勇敢的人民挺身而起、重建家園的頑強精神,不忘祖國大家庭給予唐山的溫暖。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我們對自然的認知太少太少,中華民族所處環境尤為災害頻仍。

面對神鬼莫測但又給我們帶來無盡福祉的大自然,我們一方面要敬畏她,珍愛她,與她和諧相處,學會有節制地利用和索取,另一方面,當出現難以預見和規避的災難時,又要堅強應對,怨天尤地是無用的,團結起來,戰勝困難,重啟生活,方為王道。正是在漫長無盡的磨難中,中華民族活下來了,凝聚成群,結成了堅忍不屈的民族品格。

在送站的汽車上,我問年輕的司機,47年了,像你這樣年紀的人可知那場災難?他答道:「當然知道。永遠不會忘記。我的爺爺在那場地震里遇難了,大部分家庭都有失去親人的悲劇。」望著小司機的臉龐,我在心底默念:願苦難永不再來!

而我說的「不誤解唐山」,就是當聽到關於唐山的負面消息時,切莫失去對於唐山的信心和信任。毋庸諱言,唐山自有唐山的問題,唐山永遠需要正視自己的問題。但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好有壞,幹部都有優有劣,任何地方也都自己的不足。前些年流傳甚廣的那些段子,噁心我的家鄉人,甚至發展到地區歧視,我的心裡滿是難言的苦澀。

切莫誤解、輕慢唐山人,唐山人作為一個整體,幽默而達觀。且往往相對貧窮,或遭過大難的地方,那裡的人民更顯質樸可愛。如今的唐山人也一樣。恰如與我同行、參加此次活動的中科院李學恩研究員所說,「唐山人很好,唐山很安全。"他因為深度參與當地工業企業的自動化工程,近年來每年都在唐山工作很長時間,這是他的親身感受,真心話、肺腑言。

當唐山挺過苦難,向現代化進軍之際,讓我們共同祝福唐山吧!

唐山必將更強盛、更美麗!唐山人必將更文明、更富裕、更幸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c773eb0cd062680723baedda4a56d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