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經為什麼從蒙學開始

2022-06-23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兒童讀經為什麼從蒙學開始

《弟子規》是基礎,《十善業道》是基礎,《大學》、《中庸》,《四書》好,都是講做人基本的道理。在中國一千多年來,是中國人必讀之書,念書人沒有不讀四書的。但是你要曉得,你讀四書能不能依教奉行?不說別的,《論語》頭三句你能不能做到?「學而時習之」能不能做到?「學而時習之」這一句話,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他才有「不亦說乎」。那個悅是法喜,他有悟處,法喜充滿。「有朋自遠方來」,那你是學有成就,你的道德學問有成就了,有很多人慕名來訪問你,來向你學習,這朋是學生,向你請教的,「不亦樂乎」。後面這一條難,「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條難。你道德學問成了,沒人知道,沒人知道你也不難過,也不後悔,一天到晚還是自得其樂,這個難,這不容易。所以你能不能做到?

《大學》的三綱八目,那三綱不得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三綱就是法身、般若、解脫,這是總綱領。從哪裡學起?從知止,知止是定,知止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放下,從放下下手,所以它講的是「格物致知」。物是什麼?物是慾望,物慾;格,格是格鬥,不是跟別人斗是跟自己,跟自己煩惱習氣斗,要把自己煩惱習氣放下,然後你才能夠致知。

所以今天讀這些書,還是無從下手,原因在哪裡?原因是我們基礎教育沒有學好,基礎教育是《弟子規》。我們今天是多少年來的觀察,發現我們的病根,所以要求同學們補習。應當是小時候學的,小時候沒有學,現在補習,惡補,一定要在一、二年當中把它完成,往後那就一帆風順,無論學儒,還是學別的什麼,沒有不成就的,所以這比什麼都重要。

來源:家校社智慧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c1430bd6d6cbc4eb1484d211f9e06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