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 │《我的阿勒泰》,憑什麼鎖定年度最高分國產劇?

2024-05-23   新民周刊

文 │ 王仲昀

豆瓣評分8.8,近9萬人給出5星好評,第一部入圍坎城電視劇節主競賽單元的長篇華語劇集······自5月7日開播以來,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就像夏日的額爾齊斯河水一樣,波光粼粼,在眾多國產劇中閃耀奪目。

打開最近的社交軟體或者媒體,你會發現《我的阿勒泰》引起的反響,已經遠超一部影視劇的範疇。不僅劇集本身成為一部現象級作品,更是帶火了阿勒泰的旅遊,讓原本的旅遊旺季提前到來。更有網友不過癮,開始在網際網路世界中探討「阿勒泰」的精神內核。

為什麼《我的阿勒泰》配得上高分與如此熱烈的討論?在當下的國產劇市場中,儘管它並不完美,仍然顯得格外特別。

《我的阿勒泰》劇照 圖源:@迷你劇我的阿勒泰

題材取勝,改編成熟

總共8集,每集45分鐘的迷你劇《我的阿勒泰》,改編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

看過娟姨原作的讀者們,第一次聽說要改編成影視劇時,很多人都表示了擔憂。畢竟,原作的語言文字主打無拘無束,無邊無際。換句話說,沒有核心情節,又該如何改成符合觀眾觀影習慣的劇集?

至少在看完全部劇集後,自我定位是李娟書迷的我,覺得這至少是一部成熟的改編作品。注意,是成熟而非成功。至於成不成功,相信每個讀者有自己的看法。

原作沒有明顯的主線?導演和編劇在原本散文式的寫作中,努力找到了一條人物線——祖孫三代女性,以及哈薩克游牧民族大家庭。在這些人物中,又定下了「愛情」與「成長」兩條劇情。

《我的阿勒泰》馬伊琍飾張鳳俠 圖源:@迷你劇我的阿勒泰

原本在城裡工作的文藝女青年李文秀,回到老家,發現開小賣部的母親越走越遠,而母親為此給出的理由是「要到更荒的地方才能賺更多錢」。於是李文秀一家,討債、隨隊轉場去往夏牧場,在此過程中與傳統的哈薩克老牧民蘇力坦一家產生了種種羈絆。

不明朗的愛情,傳統與現代文明的衝突,主人公的成長,逐步在羈絆中清晰地浮現,保證了由散文改編而來的電視劇能夠以一種相對成熟的動線走完全程。

從影視生產的角度看,《我的阿勒泰》很有誠意。劇集在阿勒泰地區實地拍攝。在拍攝《我的阿勒泰》時,哈薩克青年巴太的飾演者於適全程沒用替身。那些遠處看不清的騎馬全景,都是於適本人出鏡。

劇中有大量台詞都是哈薩克語。為此於適在進組前半年,就開始學哈薩克語。他拿到的劇本是漢語,於是找人翻譯成哈薩克語,再錄進手機里。每天空閒時,於適就拿出來反覆聽,最後能夠脫口而出。

筆者並非想強調這種態度有多麼「偉大」,而是在當下的國產劇製作中顯得「良心」。

類似的還有張鳳俠的扮演者馬伊琍,作為上海演員,在劇中說得一口地道的「疆普」。拍攝結束後,馬伊琍說像是「做了一場夢」。

另外,劇組從攝像到收聲,都儘可能地展現了阿勒泰本身的美。看過劇的觀眾會發現,這部劇的畫面始終給人一種情與景水乳相融的感受。為了最大程度呈現阿勒泰最真實的美,《我的阿勒泰》採用4K超高清拍攝,運用了杜比全景聲音效設計。

所以在初看這部劇時,總會令人感到阿勒泰好看得不真實。劇中那些遠景,像是特效製作出來的壁紙。一方面,這當然有最新技術的加持;另一方面,阿勒泰,乃至新疆,確實就是這麼美。

作為今年以來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劇,《我的阿勒泰》也讓觀眾對國產劇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從《隱秘的角落》到《狂飆》,再到2023年5月播出的《漫長的季節》,最近幾年最受好評的國產劇多為懸疑和犯罪題材。與上述發生在城市中,相對嚴肅的劇集相比,完全以新疆風貌為背景的《我的阿勒泰》,完全是另一種風格。

阿勒泰值得,李娟值得

迷你劇《我的阿勒泰》值得目前所有的好評,不如說是阿勒泰和李娟值得。

馬伊琍此前在談及阿勒泰壯美景色時評價道:「我沒有辦法跟每個人說那個地方有多美,任何機械的鏡頭都沒法記錄那個地方的美,因為它的美是跟空氣、呼吸、濕度還有當地的草、牛、羊、馬、人結合在一起的。」

人類在那樣的土地上,只覺得一切都異常開闊,而自己變得渺小。這一點,在李娟的筆下更是無處不在。王安憶曾經描述李娟的文字:「她的文字一眼就認出來,她的文字世界裡,世界很大,時間很長,人變得很小。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記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

阿勒泰的「天然調色盤」 圖源:@迷你劇我的阿勒泰

當然,《我的阿勒泰》播出以來,也面臨一些批評,無法迴避。筆者看完最直接的感受是,這部劇結束顯得有些倉促。前面5集的節奏舒緩自然,而所有的衝突和羈絆,幾乎都在最後一集迎來結尾。

與李娟的作品相比,8集的長度也無法容納其厚度。劇集改編自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但是李娟的「阿勒泰宇宙」還包括了《阿勒泰的角落》《羊道》等多部作品。這些李娟不同時期寫下的阿勒泰,厚重豐富,即便是再高分的影視劇,恐怕也很難完全達到讀者的想像。

哪怕只是寫「花的香氣」這種微妙的事物,李娟都能寫得異常仔細。「更奇妙的是花還有香氣,就算是沒有香氣的花,也會散發清郁的、深深淺淺的綠色氣息:淺綠色的令人身心輕盈,深綠色的令人想要進入睡眠······」

在劇中,坦蕩與明亮當然處處都在,但如果稍微仔細一點讀,會發現原作當中同樣帶有閉塞和寂寞。夏牧場上許久不見的人們,重逢時會花很多時間噓寒問暖,這種看似不能理解的行為,在李娟看來,「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山野比我們所知的更荒蠻更寂靜······所以那時候,生活多麼閉塞、寂寞而艱難」。

《我的阿勒泰》劇照 圖源:@迷你劇我的阿勒泰

在電視劇開端,飾演李文秀母親張鳳俠的馬伊琍,就說過一段金句:「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來是為了讓你服務別人的?你看看這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麼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整部劇為了抓住主線,自然也做了「有用」和「無用」的取捨。

然而在李娟的書中,自始至終充滿了一種「無用」的意味。聯想到哈薩克牧民的生活節奏,這種「無用」不難理解。在阿勒泰,冬季長達半年,人們有足夠的時間烤火,喝酒,等待春天到來。

儘管有許多可以討論的問題,但這部劇從拍攝到播出,已經是一種成功。導演滕叢叢提到這部劇的創作,表示:「時代一直在往前走,我們有一些責任讓思想、靈魂、看世界的角度走得稍微比觀眾遠一點,這樣你拍出來的作品才值得觀眾去花生命當中的幾百分鐘,去看一點不一樣的故事,這是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