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胎媽媽,我一直秉承「寓教於樂」、「寓育於美」的教育方式,不強行灌輸理論和強制孩子記憶,而是把理性的說教,融入到具有審美意義的藝術形式和活動中去。我希望他們能全身心的徜徉在藝術的海洋中,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看到更多美好的事物,熱愛生活。
這是我認為的,美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幼兒階段是做美育的黃金時期,從小就接受美育的孩子,長大後會比其他孩子更具備發現美的能力。
中國《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中規定幼兒美育目標為:「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
體育衛生與一書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認為,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一兩項藝術特長,這是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的關鍵。雖然藝術培養只是美育的一種形式,但也能看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展美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幾個原因,也能說明幼兒教育開展的必要性。
1、幼兒階段可塑性強
0-6歲是大腦發育高峰期,大腦神經突觸的連結也越來越緊密,此時有早期啟蒙和沒有早期啟蒙的孩子,是有明顯差距的。因此,現在估計孩子在3歲左右,就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像我們小時候,託兒所不普及,很多孩子是沒機會上學前班的,以至於錯過了這樣的機會。
大腦突觸連接不僅需要營養供給,更需要外部刺激。而早期啟蒙中,很多都是通過對大腦的刺激,促進發育,幫助發展各項能力的。
通過上面的圖,我們也能看到,兒童的大腦發育中,認知能力的曲線,是從9個月開始攀升,到6歲左右下滑,有一個明顯的高峰期。此時,進行早教啟蒙,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育教育有利於孩子智力、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在幼兒階段,如果能接觸到美好的事物、發現美好的事物加上創造美,通過這些,能讓孩子產生空間想像力和發展直接思維,對抽象的邏輯思維養成,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2、幼兒學習的特殊性
經常有媽媽跟我說,孩子在幼兒園就是玩,上不上都無所謂,我會很認真的告訴她們,不是這樣的。幼兒園裡的活動,是按照學前大綱進行的,不是隨便玩。這麼小的孩子,你想讓他板板正正的坐在那裡寫半小時字,是很困難的,也是不符合他們發展水平的。他們學習,就是通過各種遊戲、活動進行的。
而美育教育的啟蒙,可以從欣賞大自然、音樂、美術、文學藝術薰陶等形式展開,是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都屬於活動類,小孩子更容易接受。
3、從小熱愛生活
我一直教導兩個孩子,多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到現在,大寶9歲、二寶6歲,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比我要高出一大截。有時候我喪喪的,他們比我都有力量,會反過來安慰我。
我認為,日常生活是美育教育的豐富源泉,教孩子熱愛生活,也是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等孩子上小學了,上初中了,再長大一些,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小時候接受的美育教育,會幫他們樹立自信、樂觀的品質,不容易輕易放棄。
以上的三點,就是我認為的,為什麼要給幼兒做美育教育的原因。最後一點,是我特別重視的。
因為我覺得,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才不會輕易放棄生活。反觀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動不動抑鬱了、跳樓了、自殺了,其實都是因為,不夠熱愛生活。如果小時候父母有進行美育教育,我想,或許這些悲劇發生的,也會少一些。
回到主題,為什麼要給孩子做美育教育呢?美育教育對孩子成長有什麼重要性呢?我打算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講清楚。
首先,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你會發現,小孩子的觀察能力很強,能看到和成人不一樣的東西。這其實,不僅是因為他們心思單純,還有幼兒素質教育中含有美育教育的原因。我們看到一片樹葉,可能會覺得沒什麼,但孩子會觀察形狀、結構、色彩,甚至在不經意間,可以畫出來。這種敏銳的觀察能力,就是美育教育的結果,也能讓孩子在很多事情上,占據優勢。
其次,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我有個學美術的髮小,她說,每次看到人,都會不自覺的在腦海中構思,這個人的五官比例。她說,雖然不需要頻繁創作,但在生活鍛鍊形象思維,是很好的一種方式。
上小學二年級後,習題更多是思維題,從小接受過美育教育的孩子,形象思維活躍,做這類的習題,輕而易舉。
還有想像力,也是非常關鍵的。有些孩子沒有想像力,只會死記硬背,在學習上會吃大虧。
最後,提高專注力。
幼兒園的教學中,專注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二寶幼兒園的老師經常找我說,二寶專注力好,上課聽講認真,做活動也很積極,學什麼都上手很快。
是的,他做手工能連續做30分鐘,畫畫也能畫上半小時。這對中班的孩子來說,是非常不錯的了。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如果孩子的專注力不好,上課沒辦法認真聽講,也很難提升學習成績。
枕邊育兒寄語:
給孩子做美育教育,重在提升綜合素質能力,給孩子成長帶來的重要影響,還遠不止上文中提到的這些。所以,家長們要重視起來哦!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