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2日 )上午,
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
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
能覆蓋XBB變異株的疫苗
有2個已經初步被批准,
很快能面世。
覆蓋XBB變異株的疫苗很快能面世
鍾南山表示,根據多方面材料判斷,4月底、5月初有一個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這是我們預料到的」。
鍾南山表示,研髮針對XBB變異株有更好保護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他透露, 目前已經有2種針對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還有三四種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們是能走在國際前面的。」
5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諮詢小組對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強針更新作出建議,提出新的疫苗應主要針對目前占主導地位的變異株XBB。
北京中醫醫院陳明:「二陽」發熱時間變短
「最近接診的發熱病人,較上個月有所增加,但大部分是輕症。」 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陳明表示, 雖然新冠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變強,但致病力已大大減弱,「大家對『二陽』不需要過度擔憂,但也不意味忽視,65歲以上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還是要做好防護。」
陳明提醒,就目前的臨床情況來看,二陽後的主要症狀是發熱、惡寒、咽痛、全身酸痛、咽癢、咳嗽,並未出現新的症狀,「『二陽』相較於『一陽』發熱時間變短,轉陰時間也較短。」
「『二陽』後不建議立刻恢復運動,大病之後必體虛,如果過早鍛鍊,不會增加免疫力,反倒是有損免疫力,這時候其實應該保持休息,這樣對免疫的功能提升是有好處的。」陳明說。
專家研判認為
當前出現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昌平實驗室/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認為:從當前疫 情的統計數據看(以北京為例),此輪疫情走勢圖較緩和,大機率不會出現今年初那樣的疫情形勢。
但他同時強調:「從國際數據來看,新冠病毒變異可間歇引發多輪感染高峰,大概5個月一次,因此科學研究仍要為今冬可能到來的疫情高峰做好應對準備。」
國際新冠感染統計圖表顯示,感染高峰仍在不斷畫著「波浪線」。「過去,疫苗、自然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屏障被新冠病毒變異株一再被攻破。」謝曉亮表示,科學研究者應運用全新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開展全局式的、掃描式的研發,尋找更有效且具有廣譜性的預防和治療手段。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科技日報、南方+客戶端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b0f87aa65f69d359842763c8631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