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回應《我本是高山》改編質疑,避重就輕再引質疑

2023-11-22     置身事內

原標題:海清回應《我本是高山》改編質疑,避重就輕再引質疑

近日,電影《我本是高山》在成都路演現場,主演海清就酗酒母親爭議問題做出回應。海清回應《我本是高山》酗酒母親爭議,稱改編是為表達救贖。

據了解,海清不但是該片的主演,還是該片的投資人之一。

在電影中,將酗酒家暴的父親改為了酗酒家暴的母親,並充斥著大量「男好女壞」的配角故事線,還有影片將張桂梅對信念的執著,改為對死去丈夫的懷念,這些引起了很多觀眾的不滿。

她表示,前期採風確實看到類似情況,在山區,酗酒母親的類似情況很多,甚至有遠比畫面里呈現的更不堪的情況。而電影的改編,是為表達救贖。

但對為什麼要抹去張校長對信念的執著時,海清依舊沒有給出正面回應。

而且,海清說「加入母親酗酒的故事線是為了救贖」,這個理由簡直離譜。

您要是想救贖,完全可以拍一部全新的「救贖酗酒婦女」的電影,為什麼要打著感動過全國上億人的張桂梅校長名號呢?

想蹭熱度,又不敢直視信仰,甚至影片中連黨徽都刻意抹去,是怕跑到國外電影節沖不到獎嗎?

更何況,海清所說「農村婦女酗酒」的現象,很多網友也不理解,只聽過「農村婦女喝藥的,沒聽過農村婦女酗酒的。」

至於貧困女生不愛不上學,是因為要泡網吧夜店等離譜情節,更像是整個劇組在救贖自己的幻想。

你們路演時,也請了張桂梅校長以及該校老師去觀看,為什麼張校長在看完後,對你們的提問充耳不聞,對這部電影不予置評?

為什麼老師們和當地相關部門的領導,會對你們婉轉地表達了自己的不同意見?

事實上,藝術需要加工,作品高於生活,網友都能理解。但這種根據真實事跡改編的作品應該用事實說話,而不是胡編亂造。

《我不是高山》立項時,主創們就曾表示,這次要拍一部「不臉譜化,不神聖」的張校長。

想用張校長事跡往自己臉上貼金,但又恐懼張校長對的黨信仰。甚至對「高尚」表現得不屑一顧。

但「高尚」並不可恥。

為什麼對黨的信仰和對理想的堅持,在你們這些所謂的文藝工作者眼中,變成了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反而是將張校長刻畫成一位「戀愛腦」的偏執狂。

請問海清,你在「救贖」些什麼?你能「救贖」什麼?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b05b6902cbe3bbb971a6b939aa455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