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Mini LED電視優劣?除了亮度和分區,還應知道這些

2023-11-12     傑夫視點

原標題:如何判斷Mini LED電視優劣?除了亮度和分區,還應知道這些

今年可以說是Mini LED電視徹底爆火的一年,儘管很早國內廠商在海外就發售了Mini LED電視,但是去年TCL的Q10G以一個相對低的價格引爆國內市場,成為了當年的網紅機,也讓Mini LED電視徹底在國內風靡起來。而今年國內Mini LED電視熱潮依然未減,三星和索尼分別發展到自己的第三代和第二代Mini LED機型,國內TCL、海信、創維、小米、長虹等廠商也推出了多款Mini LED產品。可以說在目前LCD電視領域,Mini LED這一技術已經在中高端市場徹底站穩了腳跟,並且蓬勃的發展著。

現在消費者就面臨著一個問題,面對著這麼多品牌這麼多廠商,以及這麼多規格完全不同的Mini LED電視,到底該買什麼樣的Mini LED電視才好呢?或者說怎樣才是判斷Mini LED電視優劣的標準?當然在廠商和我們這類科技媒體的科普下,大家至少都知道購買Mini LED電視的關鍵是亮度和背光分區,但除了亮度和分區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東西大家可以參考,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這方面的東西!

重要指標:背光分區和峰值亮度

無論從各方面來看,背光分區和峰值亮度依然是Mini LED電視在購買時最為重要的指標,畢竟這兩大基礎盤,很大程度決定著Mini LED電視的價格、定位以及畫質。當然具體畫質肯定還是需要廠商自己來調教,我們不敢說足夠高的背光分區和亮度,一定能獲得更好的畫質;但至少我們能說,更高的背光分區和更高的亮度,的確能有一個獲得更好畫質的基礎條件。

背光分區可以決定的東西很多,當然最明顯的還是影響實際對比度,當然它關聯的東西很多。在同樣其他硬體的環境下,背光分區越多,電視可控光的區域越多,它展現出來的對比度也就越高。從目前我們測試過的Mini LED電視來看,也很符合這個規律,這當然也和控光精度有較大關係。從實際的一些測試來看,從百級背光分區到千級背光分區,對比度會拉開很大的差異,但是從千級背光分區到萬級背光分區,對比度的增益會逐漸減少。當然更多的分區,會讓控光區域更為精細,更利於電視控制背光去調整畫質,同時也更有益於降低光暈的現象,所以無論如何背光分區數量越多,對於畫質都是越有正面影響。

至於亮度部分,我們過去曾經討論過,目前Mini LED電視至少需要1000nits以上的峰值亮度,才能更好適應當下的HDR視頻內容,當然在這個基礎上,電視的峰值亮度越高越好。一方面更高的峰值亮度,在同等環境下的確能擁有更好的明暗細節,即使考慮到HDR映射的存在,這一點也是不變的;另一方面隨著局域控光技術的完善和畫質引擎的加強,更高的亮度搭配更多的背光分區,的確在對比度、通透度等各方面能給用戶帶來體驗的強化。

如果按照目前整個影視行業的發展來看,不考慮演示片,大多數電影和電視在製作時的峰值亮度為1000nits,而隨著4000nits監視器逐漸在影視工作室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則會在製作中採用4000nits的峰值亮度。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能做到4000nits的Mini LED電視,幾乎不用擔心未來。所以在目前高端的Mini LED電視中,像TCL X11G這樣峰值亮度是5000nits的產品,如果是觀看電影或者電視的話,基本不用考慮HDR映射的問題,無論如何都不會因為亮度不夠而丟失細節,除非是一些演示片!

當然我們也說了,峰值亮度也好,背光分區也好,這涉及到的東西不少,這都需要成本去堆積,背光分區越多,峰值亮度越高,實際上電視的成本也就越高。但從另一方面來說, 除了背光分區和峰值亮度,決定Mini LED畫質的部分還很多,這其中有軟體優化部分,也有硬體涉及部分,甚至有一些要素還極其重要,比如我們下面要談到的。

面板選擇:VA依然是Mini LED最好選擇

了解我們的人都知道,我們在LCD電視部分,一直推崇VA面板,原因很簡單,VA面板能做到比IPS或者ADS面板更高的原生對比度。如果從LCD面板的原理而言,液晶分子的結構差異是決定螢幕對比度的關鍵因素,所以VA面板的對比度天生就比IPS更好,或者說VA面板就是能將黑色壓到一個相對更低的亮度,而IPS/ADS面板則不能。而這實際上決定了LCD電視畫面的細節表現能力,特別是暗部細節和電視的整體通透度。

我們過去曾經說過,Mini LED這種技術其實挺適合IPS以及ADS這種天生對比度殘廢的面板,因為利用Mini LED更多的背光分區和控光能力地增強,能讓IPS以及ADS面板的電視在對比度上大大增強。但如果和VA面板相比,IPS和ADS面板的電視即使有更多背光分區的加持,依然還是無法做到相對完美狀態。比如目前ADS面板的Mini LED電視,它可以在整體亮度很低的時候將黑位做得較好,但如果要展現暗部細節,在其他畫面部分提升亮度之際,它的黑色最低亮度提升的幅度要遠遠大於VA面板,這樣即使能看到暗部細節,但整體對比度實際是下滑了,畫面就會呈現出灰白的狀態,缺少了通透感。

而VA面板因為物理特性的緣故,遮光性較強,也就是不漏光,即使在亮度提升的時候,也能把黑色部分的亮度壓得比較低,這樣搭配更多的背光分區和更好的控光效果時,就能讓整個畫面同時兼具出色黑位以及優秀暗部細節的特點,從而使整個畫面展現出更好的通透性。目前國內Mini LED電視中,多數使用的是華星光電、HKC以及京東方的螢幕面板,VA面板原生對比度能超過5000:1,而像LG以及京東方的IPS/ADS類型的面板最高能做到2000:1就相當不錯,大多數電視在1500:1以下。對於此,我們只能說Mini LED背光搭配IPS/ADS面板的確很有效果,但搭配優秀的VA面板才是最佳的選擇。

至於大尺寸電視的VA面板,目前全球比較常見的有華星光電、友達以及HKC,全球多數電視廠商都有採購華星光電的HVA面板,包括三星、索尼、TCL等。從品質上來看,TCL華星光電自己的VA面板的確要強於HKC的VA面板,特別是目前華星光電的8Domian高端VA面板,不但對比度比較高,同時由於改善了架構,在可視角度上也比過去提升不少。在較大尺寸的電視上,現在可視角度已經不是VA面板很明顯的問題了。所以從Mini LED電視的角度而言,國內選擇華星光電的HVA面板,對於高畫質要求的用戶來說是有必要的!

溢光控制:光暈抑製得好才算優秀Mini LED電視

從蘋果的iPad Pro使用Mini LED背光以來,大家就發現了光暈的問題,而無論是在平板、顯示器還是電視上,光暈始終是Mini LED電視一個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所以對廠商而言,如何能將光暈問題降到最低,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溢光也叫光暈,指的是電視圖像顯影后影像邊緣漫延出來的虛影,主要是因為電視背光控制不精準,導致相近分區之間的光形會發生串擾,嚴重影響電視畫質顯示效果及用戶觀影體驗。

實際上看過了這麼多的Mini LED電視,大家都知道光暈實際和電視廠商本身的畫質優化能力關係不大,比如索尼這種公認畫質優化能力頂尖的品牌,Mini LED電視的光暈一樣非常明顯;同時這和使用什麼面板其實關係也不算太大,比如在顯示器和電視中,IPS面板會有明顯的光暈,而像三星使用VA面板的產品同樣有非常明顯的光暈。當然由於IPS和ADS面板亮度均勻性不夠,所以光暈會更容易被檢測到。

其實原理大家都知道,溢光這種現象就是控光不夠精準。之前在普通LCD上我們感覺不到並非沒有溢光,而是溢光太多面積太大,所以反而不會顯得突出;而在Mini LED電視上,背光分區急劇增多,當控光無法完全達到像素級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溢光的現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光暈。

針對溢光現象,要將其影響降到最低,Mini LED電視通常有兩種方案來解決。一種是減少OD值,一種則是改善透鏡。OD值可能大家聽著很陌生,這個數值代表的是背光燈板到擴散板的距離,這個距離決定了光源形成的發光面基礎大小; OD值越小,發光面越聚焦,與分區所需光面越匹配,溢光控制就越好,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讓光發散得太虛太大不夠精準。

一般來說,OD值在2-5mm,那麼基本就沒有溢光的問題,8-10mm則基本看不到什麼光暈,15-20mm,則有較少的光暈,而OD值超過20mm後,光暈現象就很難控制了。當然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般OD值越小,也能將電視做得越薄,畢竟背光PCB板和擴散板之間的距離壓縮了,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其他零部件的安裝、散熱的效率以及背光燈珠等的運行情況才行。所以這部分其實挺考驗電視廠商的設計能力,目前像TCL、三星等幾個廠商在這部分是表現得很不錯的。

另一個解決方案就是Mini LED燈珠透鏡部分的改善。改善透鏡的目的就是將同等OD值下光源形成的發光面再次塑形,使發光面與分區所需光面更完美適配;同時影響發光面內亮度均勻性;透鏡技術越強,溢光控制能力越好,畫面亮度越均勻。至於如何改善透鏡的結構使其達到這個目的,就要看各家的方案了。比如TCL在透鏡部分的改進讓光進行了二次折射,使得更匹配分區需求,減少了多餘的散射,這樣光暈就不會那麼突出了。

所以要讓現在的Mini LED電視在溢光部分不那麼明顯,實際上就只能通過這兩種方案去解決。從我們自己測試和體驗的Mini LED電視來看,不少Mini LED電視已經能做到正面看光暈不明顯,但側面還是比較突出。在這部分,目前公認溢光抑製得最好的是TCL旗下的Mini LED電視,實際上從去年的Q10G開始在光暈部分的解決就強於其他公司,另外三星的Mini LED電視表現也還不錯,小米最新的Mini LED電視也能讓人滿意,至於其他品牌多少就要差點意思了。

背光控制算法:這可能才是Mini LED電視的核心

最後一部分則是我們認為Mini LED電視最關鍵的部分,也就是背光控制的算法。實際上對於Mini LED電視來說,和過去普通LCD電視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來自於背光分區的增多,這對於廠商來說,如何控制好這麼多背光,才是發揮Mini LED電視應有性能的關鍵。這部分涉及的技術非常多,包括亮度計算、亮度控制、光暈優化、動態畫面計算等等,如果這部分有問題,那麼在用戶體驗上就會造成很糟糕的局面。

在這部分,通常Mini LED電視的廠商會在控光算法部分做出不少文章,通常是亮度計算、空間濾波、時間濾波、光形適配、雙向16bit計算等技術。其中亮度計算用於優化區域控光的精度、空間濾波則是優化局部畫面的光暈、時間濾波則是優化動態畫面的流暢性、光型適配用於優化圖像邊緣清晰度、雙向16Bit則是優化背光調整的精度。這些步驟中,任意一個沒做好,事實上都會帶來視覺上的不適,或者說沒有達到Mini LED電視應有的效果。

事實上在之前我們做的小米S Pro測試中,小米的Mini LED電視在背光控制算法就有明顯的問題,造成了不正常的光暈,這個之前我們已經詳細介紹過,這裡就不多說了。下面可以看到正確背光控制算法和背光控制算法出錯的對比,除了對比度的差異之外,我們能看到像小米Mini LED電視上,因為控光出錯會在人物身邊造成一圈不正常的光暈。

背光控制的算法,實際上對於廠商來說,是一個硬軟體優化的結合,對於技術要求的確相當高。同時這部分還會涉及到背光延遲等參數,這些優化能力的強弱,在Mini LED電視不同的畫面場景下,都會得到體現。所以如果技術能力相對較弱的電視廠商,通常在對比的時候,都會因為背光控制算法不夠出色而出問題。

寫在最後

之所以聊到Mini LED電視的這些技術問題,是因為現在Mini LED電視的確多了起來,再加上一些價格部分的差異,所以對於用戶來說往往會感到糾結。我們當然認為背光分區數量和峰值亮度都是越高越好,但我們並不認為背光分區和峰值亮度就能決定Mini LED電視的一切,就像我們說的,面板選擇、光暈控制以及背光控制算法,同樣對Mini LED電視非常重要,甚至有的時候重要性還要強過背光分區和峰值亮度。這也是為什麼一些Mini LED電視,看著紙面規格很強,但是在觀感上還不如規格弱一些的型號。

所以在購買Mini LED電視的時候,我們建議大家還是多了解一下情況,除了能看到的峰值亮度和背光分區數量之外,也要看看其他部分。當然就現在國內市場的Mini LED電視而言,綜合考慮下來,除了大家都看得見的分區和亮度,面板、光暈控制和背光控制算法部分,TCL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或許選擇TCL的Mini LED電視也是一個對自己體驗更為保險的做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afcb8b263e12ac9673ea467e8b7b5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