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失信人」的中國足球,該醒醒了

2022-07-08     足球報

原標題:作為「失信人」的中國足球,該醒醒了

記者寒冰報道7月6日,FIFPRO(國際職業球員聯合會)發表聲明,警告職業球員不要與包括中國在內的7個足協所屬聯賽的俱樂部簽約,因為這些俱樂部存在普遍的違反合同行為。7個被FIFPRO列入「失信名單」的足協所屬聯賽,包括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羅馬尼亞、希臘、阿爾及利亞、利比亞。

FIFPRO的「警告」,瞬間引發中國社交媒體球迷對中國足球的新一輪群嘲。雖然FIFPRO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不能與國際足聯(FIFA)相提並論,發出的警告也沒有現實任何約束力,但仍會在國際轉會層面上給中國職業足球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中超近年出現了大面積的欠薪和大量國際球員勞資糾紛訴訟,中國足球的國際信譽隨著每一次與外援、外教的糾紛,一直在不斷受損,如今FIFPRO面向自己旗下職業球員發出書面「警報」,正是中國職業聯賽遭遇的一次嚴酷的「信用大降級」。

FIFPRO成立於1965年,總部位於荷蘭,官方語言是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現任主席是西班牙職業球員工會主席阿甘索。國際足聯擁有211個下屬足協成員,FIFPRO只有66個,不到國際足聯的1/3,但發起者是法國、英格蘭、義大利、荷蘭四大足協的職業球員協會,歐洲五大聯賽僅有德國職業球員協會沒有入會。FIFPRO幾乎囊括了六大洲最主要的足球強國球員協會,雖然協會總數少但影響力相當大。傳統足球強國或是政治經濟強國中,僅有巴西、德國、俄羅斯、中國、沙烏地阿拉伯等不在其列。

FIFPRO在1995年曾以力助比利時球員博斯曼打贏官司,創造「博斯曼法案」聞名。除了擁有旗下66個足協數十萬職業球員的集體商業權益(如遊戲肖像權),FIFPRO近年還通過針對球員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媒體濫用、球員工作量監測等方面的調查報告,不斷增加在國際足球產業領域的參與度和曝光度,試圖將自身確立為足球行業的遊戲規則制定者和不可或缺的參與者之一。

作為國際足球產業管理機構(國際足聯、各洲足聯、足協)、俱樂部、經紀人、贊助商、教練和球員等從業者之間話語權和利益博弈的重要組織,FIFPRO的國際影響力近年不斷上升,雖然他們並不如國際足聯或體育仲裁法庭那般擁有真正的裁決權,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對中國聯賽發出的信用度「警告」,影響力就不夠。事實上FIFPRO覆蓋了全球80%以上的頂級聯賽註冊球員,來自它的建議或警告,對球員和經紀人們選擇加盟某個聯賽,有相當的參考意義。

過去十年,中國聯賽處於「金元」時期。和歐美足壇聯絡陡然增多。外援外教引入增量的同時,合同糾紛也批量出現。扎哈維、格德斯、卡爾德克都讓中超俱樂部非常難堪,不僅外援,外教弗洛雷斯(上海申花)、費拉拉(武漢卓爾)、奧拉羅尤(江蘇蘇寧)同樣令中超顏面掃地。大連人更是涉及從外教到外援的批量官司,本賽季已被兩次禁止引援。

而攤上國際勞資糾紛的江蘇、青島俱樂部都已退出中國足壇,讓國際仲裁失去了執行的對象,更令國際足壇對中超整體印象大打折扣。不僅中超聯賽的俱樂部,中國足協與前女足主帥布魯諾的官司曠日持久,同樣在不斷損耗中國足球的國際信譽。

如今,FIFPRO將中國足球列入「失信名單」的警告,的確沒有來自國際足聯的禁止引援令,以及國際體育仲裁的判決有實際威懾力,但更應該成為促使中國足球自我警醒的當頭一棒——中超想要成為真正的健康聯賽,除了需要頂級商業價值、教練、球星,更要有健全的聯賽管理體系和法治體系。否則,中超必將走向被國際職業足壇「拋棄」的「閉門造車」聯賽,只能自己和自己玩。

中國足球必須以此為戒,儘快建立健全依法依規管理體系,優化聯賽經營環境,同時像歐洲頂級聯賽那樣,(至少要開始考慮)建立為欠薪球員「兜底」的制度,逐漸減少勞資糾紛。

以西班牙職業足球為例。西班牙職業球員協會曾因俱樂部欠薪,在21世紀兩度推動職業球員罷工,導致西班牙職業聯賽拿出電視轉播費的一定比例,以及俱樂部繳納的保證金,建立起球員欠薪保障基金和退役援助基金,為職業球員不被欠薪和完成退役後事業轉型做出一定的「兜底」補償。

這方面,正是中國足協應該學習和借鑑的。比如,當年中國足協設置引援調節費,試圖讓中超的「燒錢狂熱」硬著陸,但中國聯賽的管理者們,並沒有真正考慮如何從制度上,利用各種保障金和調節費,來保障本土和外來從業人員切身利益的問題。

未來中國足球總要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尊重規則,尊重法律,尊重合同的誠信度,才是中國足球觸底反彈的基礎。因為FIFPRO的警告聲明,一夜間成為國際足壇「失信人」的中國足球,該醒醒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ad103fefcbbbd8fedfeeefc6f3f7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