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人在感情里,常常會陷入慣性思維中。
倘若一個人能積極面對自己的感情,就像對待自己的人生、事業一般去對待感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但如果情侶走到下面這些狀態,依舊無動於衷,那就放棄吧。
-01
「你付出是應該的」:理所當然式的愛
有些人在感情中,經常會陷入這樣的思維誤區:
「既然你愛我,就應該為我付出,不然你憑什麼說愛我呢?」
「成年人的愛應該實際一點,你追求我,就得對我好;你想跟我在一起,就應該對我好。」
「我是否對你好,取決於你是否對我好,我得先觀察你一段時間。」
他們不去想:「我該如何為對方付出」,而是想著「憑什麼為你付出」。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很大。
真正愛一個人,就會發自內心,下意識地想為對方付出,哪怕是犧牲自己最珍貴的東西。
因為愛一個人,就會心疼,會付出,會換位思考,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對方。
但如果對方從一開始就不愛你,並沒有打算跟你走太遠,那他就很不情願地在你身上付出。
只享受卻不願意付出,愛情會離你而去;
只付出卻不索取,愛情同樣會與你背道而馳。
如何解決?
你要明白: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平白無故對你好;當別人對你好的時候,一定是希望從你這裡得到什麼。
愛人對你好,不僅是因為愛情,他也同樣希望得到你的回應。
既然你享受他對你的愛,那他憑什麼要一直為你付出呢?
試著回應對方的愛與付出,感情才能朝著好的方向走下去。
-02
「失去溝通的慾望」:無話可說
有個邏輯關係,大家要搞明白:
並不是三觀不合才覺得無話可說,而是因為無話可說,失去了分享的慾望,才覺得彼此三觀不合。
比如:
一對情侶。
兩個人工作時間不一致,一個早出晚歸,一個晚出早歸。
工作日的時間,兩個人基本上很少有交流;下班回到家裡,一個人早就休息,另外一個人得吃夜宵。
周末休息的時間,都不願意在對方身上耗費太多精力,只想先讓自己好好放鬆一番。
這樣的感情狀態,怎麼可能好下去呢?
用不了多久,彼此就會產生這種想法:「我們無話可說,他不懂我,不關心我,不理解我」。
可他們卻沒有反思自己:
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
情侶之間感情開始走下坡路,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失去了分享的慾望。
想一想,剛談戀愛,熱戀期階段你們倆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
每天看到好玩的,有趣的,好吃的食物,有意思的八卦,是不是第一時間分享給對方?
但感情出問題後,寧可跟朋友,跟同事分享,也不願意跟對方分享了。
越來越沒有話題,越來越懶得跟對方聊天。
時間久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越冷漠,感情涼得越快。
解決方法:
重新尋找新鮮感,試著培養跟對方的溝通慾望。
無論你們是否生活在一起,只要感情還沒到結束的那一步,總不能以「陌生人」的姿態跟對方相處吧?
所以,試著跟對方分享生活趣事,分享感情,分享心情。
只有嘗試分享,才能找回你們之間的感情。
如果連分享都不願意了,感情只能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
-03
「愛你,就應該掌控你」:信任危機與分寸感
還有一些情侶,他們的感情沒問題,只是相處的模式讓人感到壓抑。
一方掌控欲極強,有「被迫害妄想症」,總擔心伴侶背叛自己。
另一方在這種狀態下,越來越焦慮、緊張,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壓抑。
有個女讀者向我諮詢。
她說,每天下班回家,男朋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走她的手機檢查;聊天記錄,相冊,簡訊,手機的每一個角落男友都要看一遍。
她理解男友對她的感情,但她無法接受男友不信任她。
強烈的掌控欲,讓她覺得越來越沒有自由。
周末想跟閨蜜逛街約會,男朋友一定要跟著;
公司要組織團建,一起聚餐,男朋友不准她去,否則就分手。
久而久之,她對這段感情感到愈發疲憊,只想儘快逃離。
有時候,一段感情的終結並不是「不愛」,而是愛人的方式錯了。
愛情不應該是掌控,而是以合理且彼此都能接受的分寸感相處。
不信任,過度掌控,試圖操控對方的生活,這些行為都會讓對方遠離你。
過度的愛,只會導致感情破裂。
水滿則溢,月盈則缺,你總不能要求凡事按照你的邏輯和思維去發展。
互相尊重,保持神秘,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
今日話題: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