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買 低不採 無賴亦無奈



隨著近些年化肥市場供需格局的調整,冬儲備肥的時間逐漸被推遲,發展到現階段甚至個別肥種的冬儲旺季已經推遲到春節前夕,秋季化肥市場已經告一段落,二銨的冬儲預收款政策也已經早在8-9月份時開始出台,但今年從東北各地區了解到整體收款情況均相對較差,因化肥大環境逐漸變差,企業的收款價位逐漸下滑,現鮁魚圈64%二銨港口自提預收報價在2430元(噸價,下同),不過市場保持著「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仍處於觀望的心態,可市場上也仍有「特殊」的操作,去年二銨冬儲高開,雲貴地區同期貨源黑龍江地區到站報價在2950-3000元之間,不過那時下游的採購積極性卻也不高,企業無奈於下游市場這種「高不採,低不買」的「無賴」操作方式頗為頭疼,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供應過剩。據中國化肥網統計,目前全國二銨全年設計產能達到2000餘萬噸,而國內全年表觀消費量僅在800餘萬噸,產能過剩超過百分之百,且從市場反饋獲悉,湖北個別工廠計劃明年一季度前新投入的裝置就可以穩定供應出產品,在供應過剩的背景下,雖東北以及西北等地尚存用肥需求,但也不必急於採購,下游占據買方市場,所以在時間段方面占據相對主動權。

其次,用肥結構發生改變。因2020年化肥用量零增加計劃的影響,各地用肥發生了部分改變,高含量、多復合的肥種逐漸占據市場,而東北、西北的用肥結構發生了改變,基層市場對於二銨的直接用量相對變少,而復合肥爆品頻出,雖工業需求對二銨用量有所增加,但價位卻相對下滑,市場需求面縮緊,關注度降低,採購自然也有所減量。

最後,大環境的低迷令其走貨減量。今年化肥整體價位相對偏弱,在已經過去的秋季高磷肥市場上,磷酸銨整體行業並未有明顯上漲的跡象,尿素價位更是在本周內持續降價,下游不敢貿然採購,僅觀望市場為主。

綜上,加之因東北地區今年受洪澇災害影響較大,收割時間偏晚,所以整體流動資金量也相對偏少,預計今年整個冬儲仍將會被推遲一段時間,而二銨市場方面更是疲軟依舊,出口價位低迷,原材料硫磺因整體庫存量過高,價位更加是難有上漲的跡象,預計今年二銨的冬儲價位恐仍將以滑落為主,部分下游貿易商表示隨用隨采,且需要保底等政策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