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融合強勢賦能 貴州製造新紅利

2022-09-30     貴州都市報

原標題:物流融合強勢賦能 貴州製造新紅利

貴州東部陸港運營有限責任公司貨場。

貴州磷化集團磷復肥生產現場。

盤江運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貨場。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雲

「秋銷在即,產品發運不能停。」9月6日,在貴州磷化集團生產經營調度例會上,貴州磷化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三可忙著指揮。作為國內磷復肥骨幹企業,貴州磷化集團必須做好秋銷季農資保供工作。

當前,在貴州磷化集團福泉、開陽、息烽生產基地的物流以鐵路為主、汽運為輔,企業專用鐵路線上貨品裝卸忙,貨場外的車輛也來往不息。「每日精礦、磷復肥等產品發運量保持在2萬噸以上,發運量與同期相比有增無減。」貴州磷化集團物流中心經理蔣劍說。

面對外部風險、產業升級、技術變革等系列挑戰,近年來,貴州物流業、製造業協同聯動、跨界融合不斷加強;物流業在促進實體經濟降本增效、供應鏈協同、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也不斷顯現其重要作用。

兩業融合發展

位於遵義市播州區的貴州鋼繩物流園,滿載盤條鋼材等生產原料的機車緩緩駛入;貨場工人把原料卸下後,將一批批鋼繩產品裝運上車。

「8月至今,物流園運輸量約4萬噸,有力保障了企業生產與銷售。」這些天,貴州鋼繩集團旗下遵義市貴繩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綜合部部長程永送一直在調度企業接貨、發貨情況,他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的物流園處於封閉運行狀態,但企業的貨運、裝卸、倉儲業務未受影響。

整合企業內部分散在採購、製造、銷售等環節的物流服務能力,貴州鋼繩物流園區有效服務鋼繩主業發展。

「貴州磷化集團的產品與原料在物流端的有效流通,每年為製造業端節省物流費用超過4000萬元。」該集團所屬貴州安捷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當前貴州磷化集團通過構建南向通道和長江通道,以北海港、湛江港及鎮江港為「據點」,「多管齊下」確保貨物流通穩定性,實現了磷產品運出、硫原材料運進,加強了「雙通道、三港口」之間的量價博弈,以性價比最優的物流「組合拳」為生產提供堅實保障。

「從全省物流業與製造業融合的發展現狀看,部分先行先試的企業已享受到了融合帶來的紅利。」貴州省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貴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高波表示,除微觀層面對市場主體帶來利好外,「兩業」融合能加快在供應鏈全鏈條上的戰略合作、相互滲透、共同發展,有助於推動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從而形成供需互促、產銷並進、暢通高效的內循環。

共建智慧平台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期5G全連接工廠,48台AGV無人搬運小車沿著既定路線搬運半部件,數十台空中運輸車根據系統指令有序轉運物料。這一幕是貴州輪胎智慧化物流調度的一個縮影。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部長韓洪川介紹,將內部物流與生產業務耦合是關鍵。只有達到「人、機、料、法、環、測」要素全面互聯管控,才能有效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生產基地、廠內設施、銷售渠道等環節引入專業化物流解決方案,促進工業網際網路在物流領域融合應用將是大勢所趨。」高波說。

除了在內部物流上做文章,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企業加快與專業化物流企業合作,圍繞主業採用數字化的「定製物流」。

在盤江煤電集團旗下西南運通公路物流有限公司,每天有3000餘輛重型貨車在同時運行,企業年物流量達1100萬噸。西南運通總經理劉治普告訴記者,要想服務好盤江集團成員企業,管理好龐雜的物流運營體系,必須走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道路。

「依託企業搭建的物流平台,我們利用智能調度實現車貨高效匹配、運單的高效流轉和透明管理;物聯平台可以實現人、車、現場的全場景、可視化管理;數據平台能夠採集業務數據、硬體數據和管理數據,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對整個物流流程進行優化。」劉治普說。

在大數據平台加持下,今年1至8月,西南運通完成物流運量770.33萬噸,同比增長51%;實現營業收入2.02億元,同比增長62%。

構建輻射網絡

位於修文經濟開發區的貴陽東方鑫盛鋼材物流有限公司貨倉,來自鋼鐵、化工、建材生產、飼料加工等企業的原料或產成品堆存在內。園區外,企業的專用鐵路線上,一列貨運車廂停靠在貨場區,工人正在搬卸車廂里的一袋袋飼料,園區寬闊的道路上,不時有滿載貨品的大車往來。

「目前,我們的物流資源20%用於服務母公司首鋼貴鋼,80%向社會提供專業化的綜合物流服務,覆蓋到發物資品類近100種。」東方鑫盛黨支部副書記韓迅介紹,企業現有鐵路到達、發運200萬噸/年能力,物流基礎設施完善,物流園區位優勢明顯,未來將「立足貴陽、輻射西南、面向全國、融入國際」,建成國內具有競爭力的生產生活資料服務型現代物流企業。

「嗚……」伴隨一聲汽笛聲,又一列貨運火車到達位於大龍經濟開發區的貴州東部陸港運營有限責任公司貨場。當前東部陸港已與工業園區內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園區業務量占企業總業務量的50%以上。

「選擇地處『黔東門戶』的大龍發展,主要看中了園區具備進出物流、鐵路運輸資源與需求,並且當地發展區位優勢明顯,交通運輸條件便利,有助於我們構建輻射西南的物流服務網絡。」東部陸港總經理彭德攀說,今年前8個月東部陸港完成吞吐量88.70萬噸,營業總收入達1.16億元,發展勢頭良好。

隨著省內物流樞紐輻射能級不斷加強,貴州物流網絡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將日益提升,「鏈」上保供,「網」上暢通,「兩業」融合將帶來更多機遇與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9ea6793a3826baefd673cb0ce32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