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江南春
4月6日,在2023年(第八屆)中國快消品創新大會主論壇上,新經銷特別邀請到了分眾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先生。
江南春,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逾30年廣告營銷經驗,2003年創辦電梯媒體集團分眾傳媒。2005年分眾傳媒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07年入選納斯達克100指數股。2015年分眾傳媒回歸A股市場,營收超百億元,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文化傳媒股。
分眾傳媒覆蓋中國4億城市主流人群,被評為「中國最具品牌引爆力的媒體平台」
在會議現場,江總以《穿越周期 韌性增長 打造高質量中國式強品牌》為主題,做了精彩演講。
以下為江總演講內容(部分有刪減)。
「三愛三怕」中算準心價比
過去一年,大家都知道是一個非常VUCA的一年。在這背後,什麼變了,什麼是不變的?中國消費增長的動力,不會因為一年VUCA事件而發生動搖。
中國已經形成了4.7億中等收入以上階層,真正的動力是中國人非常努力非常勤奮,努力勤奮背後需要自我補償和自我獎賞,這是中國消費升級的核心動力。
每一年奮鬥都是想成為更好的自己,無論是更健康的自己,更富有的自己,還是更美麗的自己。
我認為這些動力沒有隨著一年VUCA事件而改變,中國對於美好嚮往的總結來說,叫三愛三怕三缺,愛吃、愛喝、愛健康,怕老、怕累、怕孤獨,缺愛、缺心情、缺刺激,所以你的生意只要在三愛三怕當中,我相信都有長坡厚雪的巨大潛力。
實際上中國的主流人群的消費心理在過去這些年當中,發生了很多大趨勢性的改變。
低價的東西越來越站不住腳,我們看到品質品牌心理滿足感,剛需的東西被自我標籤化的東西所取代,任何一個品牌的選擇都是自我人格投射,實用主義的東西被情緒的氛圍場景所替代,哥吃的不是一碗面,哥吃的是寂寞。
需求過剩的時候,商品不僅要提供功能,關鍵要撫慰心靈和情緒。
去年線上流量腰斬,線上的流量紅利不再,看到興趣電商蓬勃升起,但很難盈利,獲客成本持續攀升。
所有的術,都不能改變內卷的事實。流量不是生意增長的根本,需要不斷優化,但是光靠流量既留不住量,也留不住人心。因為流量不屬於你,屬於平台。
真正的算法,你再怎麼算,也是算不過平台的,所以品牌的核心,要算準人心,算準人心才是所有生意增長的根本點。
以前是性價比的世界,再後來是顏性比的世界,再後來就變成心價比的世界。
品牌如何高質量發展
人口紅利、流量紅利消失的今天,品牌如何高質量發展?
第一是到底解決了消費者的什麼功能或者情感需求?
第二是不僅要與眾不同,而且要引領趨勢,光與眾不同是不夠的,你是不是面對新世界能夠引領趨勢?
三是突出性,想起這個品類,能不能條件反射般的想起你,你是不是這個品類或者細分品類的代名詞?
大家看一看過去11年的中國股市的發展,中國股權指數的發展只漲了20%,但是中國品牌100強指數,堅定增長了170%。所以只有在危機當中堅持品牌建設的人,才強勁地穿越了周期。
高覆蓋、高質量、高影響三高是核心。
1、高覆蓋:凱度2021年中國城市居民廣告關注度研究,實際上高覆蓋是指誰?指網際網路廣告95%、電梯廣告79%、電視廣告51%的覆蓋。這是中國的三大高覆蓋媒體。
2、高質量:短視頻上,這些媒體主要是靠內容的,所以要打造高質量的內容,消費者在這些媒體上,其實對廣告的關注是非常有限。而我們看到在戶外的廣場,在開放式的空間當中,大家每天路過那麼多的廣告,能夠記起來的也寥寥無幾。
KANTAR研究發現在越封閉的空間中,越小的空間中,消費者對廣告的關注度才是更高的。過去一天或者過去一周,你能回憶起來的廣告是什麼,電梯大概3.3個,短視頻是2.1個,社交媒體是2.5個,這是相對高頻接觸能夠從消費者心智中回憶起來的廣告數量。
3、高影響:我在抖音上,在視頻號上有很多時候在分享,目前已經做出幾萬條的內容,紅了幾十條。
在這種情況下做高質量的內容談何容易?今天種草大家都在種草,現在是草原上種草,種完了草,我有時候也找不到我自己的草在哪兒。
什麼是高影響力,你的完播率、環播率。主要的傳播叫「雙微一抖一分眾」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B站,在線上做內容、做話題、做植入、創造可以被傳播的內容。
而在線下公寓樓、寫字樓、商場、影院、是消費者最核心的生活空間當中,分眾在那裡等著你,所以線上和線下的共振是今天品牌傳播的核心。
品牌被引爆和傳播只有三個路徑:
第一是融入或者開創社會重大事件和話題。比如說鄭州發大水鴻星爾克捐款,汶川地震王老吉捐款、李寧紐約時裝周,這些是重大社會事件引爆了品牌。
第二是融入社會重大娛樂。就像《中國好聲音》、《快樂大本營》,比如我們看到冠名伊利《爸爸去哪兒》,安慕希《奔跑吧兄弟》,蒙牛《超級女生》、海飛絲《中國達人秀》,我覺得這些對社會重大娛樂融入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第三是融入消費者核心生活空間和生活場景。這是分眾,實際上你發現這三大融入是整個品牌傳播可能不可缺少的三種方式。誰都想賭對當年最紅的綜藝,但是實際上可遇不可求,成功率很低。
要用確定的媒體邏輯,打贏不確定的媒體邏輯。
投廣告跟投資一樣,要有確定性,中國4億主流人群,每天在必經之路跟消費者之間確定性的連接,分眾就在做這種連結。
驅動增長的
三個路徑和三個建議
驅動增長目前有三個路徑:
品牌破圈:妙可藍多,實際上作為牛奶公司,非常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它聚焦到一個機會賽道奶酪棒,蒙牛伊利當時沒有做,所以這帶來一個機會。
妙可藍多在分眾上引爆之後,從1.7億開始發力,第一年從1.7億跑到5億,第二年從5億跑到了15億,第三年從15億跑到了45億。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真正的價值在於,你開創了一個新的品類,在一個新的機會賽道上,投入你孤注一擲的能量。
場景觸發:哈佛一個著名的理論,人們需要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需要解決的場景問題和場景中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意義。
場景是一個觸發消費核心動因,花西子在情人節的時候,告訴大家一個概念,送花不如送花西子,520年的時候,一生所愛,永結同心,沒有給你女朋友送一把帶鎖的唇膏,說明你不想鎖定她。
農夫山泉在2020和2021年碰到疫情,外面的需求降低,催生了新的家庭用水場景。好水煮好米,好水煲好湯,好水泡好茶,把大桶水的生意推了出來。
世界上很多時候,本來不存在需求,你觸發了場景就觸發了需求。所以老品牌很重要的問題是,場景的觸發才帶來了更多的機會的選擇。
渠道助攻:打了廣告之後,很多人說不知道誰看了。所以分眾跟阿里現在的組合是,打了廣告數據可以回流到天貓數據銀行。
誰看過分眾的廣告,可以點擊這個人群二次追投,也可以點擊人群裡面的「精緻媽媽」,看過分眾廣告是個標籤,再加上「精緻媽媽」這個標籤二次追投,形成有效地閉環。
所以投放不僅是一次投放,它是數字資產的一次累計。線下渠道助攻也很重要,在去年整個副食下降9%的市場當中,有一個品牌逆勢繼續上升了40%-50%。
不僅打贏了品牌心智之戰,更重要的是跟線下的渠道聯動,在線下的渠道幫門店引流。
最後,給大家三個建議。
第一是在今天有限的資源下,聚焦核心單品,減少長尾單品,在核心單品上做疊代做創新。
第二是聚焦核心資產,品牌是核心資產,減少對流量和促銷依賴。
第三是聚焦消費者行為改變,這麼多碎片化的傳播,實際上真正有用的就這幾個,減少無效投放,在主品牌上做新場景、新人群的疊代創造新的增長。
2023年,人口增長的紅利已經結束,但是人心的紅利正在展開。流量的紅利已經結束,但是品牌崛起的紅利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