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警告多國面臨衰退,中國5月貿易數據令人驚喜

2022-06-15     人大重陽

原標題:世行警告多國面臨衰退,中國5月貿易數據令人驚喜

受訪者何偉文系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

「同比增16.9%!中國5月出口增速大超國際市場預期。」中國海關總署9日發布的最新進出口數據令國際媒體和機構大呼意外。顯然,中國在控制住上海等地的散發疫情後,工廠正在恢復正常生產,物流障礙得到消除,因此對外貿易出現加速增長。不少國際媒體興奮地表示,這是中國經濟的「可喜現象」。中國外貿取得這一成績來之不易。近兩天,眾多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速,並警告全球經濟正再次進入增長停滯、通脹高企的「滯脹時代」,許多國家都「不可避免陷入經濟衰退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全球危機應對小組(GCRG)8日發布第二份關於糧食、能源和金融系統的最新報告,稱全球居民「正面臨著一代人都未曾經歷的生活成本危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前3個月,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5.6%,利用外資總量和增速均居全球之首。「面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中國經濟一定能確保行穩致遠,為世界經濟企穩復甦提供強大動能,注入更多中國力量。」

中國經濟的「可喜現象」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6月9日發布的最新數據,按美元計價,5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5377.4億美元,增長11.1%。其中出口3082.5億美元,增長16.9%;進口2294.9億美元,增長4.1%;貿易順差787.6億美元,擴大82.3%。

4月,中國出口增速只有3.9%,較3月的14.7%明顯回落,為近兩年來的最低。但5月份中國出口增速快速反彈,不但明顯高於4月,亦明顯高於此前市場的一致預期。此前,路透社對28位經濟學家進行調查,他們預計中國5月份出口額最多同比增長8.0%。

路透社9日稱,中國5月出口額以兩位數的速度激增,這一增速不僅遠遠超過國際市場預期,也是今年以來出口的最快增速。這表明中國在控制住上海等地的疫情後,工廠正在恢復正常生產,物流障礙得到消除,因此對外貿易出現加速增長。這是「中國經濟的可喜現象」。

就在前一天,一些西方媒體還在渲染中國「出口動力不再」,企圖唱衰中國經濟。美國彭博社8日曾言之鑿鑿地宣稱,「中國出口繁榮已經消退」。報道引述某西方經濟機構的分析報告稱,中國出口2021年飆升30%,預計今年出口可能僅增長1.6%。報道還意有所指地稱,出口在中國去年經濟增長中占1/3。言外之意就是中國出口增速減退也將拖累中國經濟增長。但9日中國公布的5月分外貿出口兩位數增長狠狠打了這些西方媒體的臉。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偉文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5月的進出口數據,特別是出口額以兩位數的速度激增,確實出乎世界意料。這顯示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仍然穩定。此外,中國5月進口同比增長 4.1%,進口額近3個月來首次出現環比增長,顯示內部需求正在改善的跡象,值得關注。

法新社稱,中國出口5月份強勁反彈,主要是上海等多地擺脫新冠疫情封鎖,工廠重新開工,供應鏈重新恢復。此前,中國由於多地散發疫情,使消費、工廠產出和出口增長降至兩年來的最低水平。多名經濟學家看好中國對外貿易未來的增長前景。報道引述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伊瑞斯的話稱,「中國出口反彈相當令人驚喜」。世界最大貨櫃港上海洋山港5月底的貨物處理能力已經達到平時的95%,從而增加了中國商品的出口量。她還稱,如果美國在不久的將來取消對中國加征的關稅,中國出口「將會有更強勁的增長」。SPI資產管理公司經濟學家史蒂芬則稱,中國進出口已經恢復「正常運轉」,同時這也表明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變得更加敏捷靈活」。

世介面臨「生活成本危機」

中國外貿取得這一成果來之不易,許多分析認為,目前世界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近兩天來,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發表報告,警告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危機。6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的最新預測下調至2.9%,比1月時預測的4.1%大幅下調,更低於2021年時預測的5.7%。報告認為,世界經濟正邁入「漫長的增長乏力、通脹高企時代」。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警告,全球經濟同時面臨高通脹和緩慢增長,「再次處於危險之中」。「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將很難避免衰退」。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人均收入將會比疫情前下降近5%。

主要由已開發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拉響了警報。經合組織8日在最新的經濟展望報告中也警告,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更加負面」。在已開發國家中,明年英國經濟尤其糟糕,甚至可能會出現零增長。

聯合國全球危機應對小組8日也發布報告稱,數億人面臨著一代人從未遇到過的「生活成本危機」。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格林斯潘稱,這場「生活成本危機」將至少影響16億人,且糧食、能源和金融三個方面危機相互影響,使各國生活成本陷入不斷高漲的惡性循環。

各國老百姓對這種「生活成本危機」感受更加直接。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的數據,美國平均汽油價格6月7日達到每加侖(1加侖約合3.78升)4.919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目前美國有13個州的平均油價超過每加侖5美元。美國廣播公司稱,通脹飆升使很多美國人不得不削減支出。許多人開始減少用車次數,一些美國人甚至吃不起牛肉,只能改吃雞肉。

「歐洲民眾已陷入生活成本危機」,俄《消息報》稱,如果歐盟繼續拒絕進口俄能源,它將不得不面對更可怕的噩夢——滯脹。根據民調,超過 70%的投資者預計歐洲會出現「經濟風暴」。

何偉文表示,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除了疫情和俄烏衝突導致的油氣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的原因外,美西方近年來無限制地印鈔放水,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特別是美國在世界上大搞地緣政治和陣營分割,人為地搞亂全球供應鏈,也是重要原因。

中國正推動經濟「正常化」

9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回應相關問題時表示,中國貿促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超五成受訪外企將中國作為首選投資對象。中國美國商會、中國德國商會今年報告顯示,83%的美資、96%的德資企業看好中國市場,66%的美資企業和71%的德資企業計劃增加在華投資。事實證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近來,外資持續流入中國:寶馬在華增資279億元人民幣;德國科技公司賀利氏今年要在中國多地推進近10個項目;化工巨頭巴斯夫宣布將繼續擴大在中國的生產基地……中國今年前4個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長20.5%,72.1%的外資企業一季度在華增資幅度大於5%,這些都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吸引力。

何偉文說,儘管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走弱,但世界仍然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世界銀行的最新預測認為中國今年經濟增長將達4.3%,按照中國經濟占比,中國今年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仍將達到25%左右。此外,中國出口增長強勁,中國製造的優質商品對世界平抑通貨膨脹也起到重要作用。

他同時提醒,世界多國經濟增長乏力,甚至可能陷入衰退,肯定會對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中國需要在投資、消費和進出口這「三駕馬車」上進一步著力,特別關鍵的是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穩住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5月份中國出口猛增,未來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刺激政策出台都將顯示後續經濟效果」,韓國《亞洲經濟》9日稱,隨著上海解封和中央政府經濟扶持政策陸續出台,中國經濟未來的表現可能也將超出預期。韓聯社稱,在經歷散發疫情的衝擊後,中國開始推動經濟「正常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8f5719ef624b7712b3205c9e89fd8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