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趨勢】2023年中國低溫酸奶行業發展政策、競爭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

2023-09-21   趙玲

原標題:【行業趨勢】2023年中國低溫酸奶行業發展政策、競爭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

內容概況:隨著冷鏈物流持續完善發展,低線城市持續滲透率,我國低溫酸奶市場規模整體表現為增長態勢,但2020年疫情導致線下商超人流下降、疊加居民存款和抗風險想法增強,消費需求意願下降,整體低溫酸奶市場規模持續波動,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低溫酸奶市場規模約388.84億元,較2021年下降6.5%左右。

關鍵詞:低溫酸奶產量 低溫酸奶均價 低溫酸奶市場規模 酸奶競爭現狀

一、低溫酸奶產業概述

酸奶是以牛奶為原料,經過巴氏殺菌後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發酵劑),經發酵後,再冷卻灌裝的一種牛奶製品。

按存放溫度劃分,酸奶可分為常溫酸奶和低溫酸奶,常溫酸奶又叫「滅菌型酸奶」,低溫酸奶又叫「活菌型酸奶」。傳統的低溫酸奶是先將鮮奶進行滅菌(高溫滅菌或巴氏滅菌均可)後,再放入乳酸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等進行發酵,乳酸菌及其他菌種尚未完全被消滅,故低溫酸奶需保存在2-6℃的環境下,以保證乳酸菌得以存活,同時抑制其他菌種的生長,而常溫酸奶是在傳統工藝生產出來後再經過一次高溫殺菌,乳酸菌及其它細菌均被消滅,故常溫酸奶無需冷藏,保質期相對較長。

二、低溫酸奶發展背景

相比於畜牧業發達的歐美國家,東亞國家天然不具有飲奶習慣,因此自上而下的政策成為消費者培育的重要抓手。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等政策的提出,全面嚴抓食品安全以及向大眾普及膳食均衡,提出每日攝入奶及奶製品標準,不僅從上游奶源出發保障用奶安全,在政策面建立消費者信心,更是建立了用奶標準,推動消費者教育。同時奶業協會發布的《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規劃》,也推動奶業向特定學生人群普及、滲透,對奶業發展帶來直接影響。近年來,河南省等地方政策持續出台低溫酸奶相關促進政策,擴大低溫酸奶生產供應。

三、低溫酸奶產業鏈

低溫酸奶產業鏈情況而言,低溫酸奶產業鏈整體產業鏈較短,上游主要為牛奶、有益菌和白糖等原料,由於牛奶保質期短、有益菌保存困難等問題,冷鏈物流是運輸關鍵載體,中游主要為低溫酸奶的生產和製備和儲存,通過冷鏈運輸至各銷售渠道,由於低溫酸奶貯藏的要求較高,目前消費者主要從大型商超、便利店、線上電商等渠道購買。由於低溫酸奶保質期不超過三周,產品的物流運輸對於冷鏈的要求較高,而鑒於中國冷鏈基礎設施水平發展不足的現狀,低溫酸奶的市場覆蓋範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國冷鏈物流主要裝備供給情況而言,隨著冷鏈物流在醫藥、農業和食品等領域需求快速增長,我國冷藏車保有量及銷量持續上升,2021年冷藏車保有量/銷量達34/7.99萬輛,同比增長23.6%/18.9%,2022年我國冷藏車保有量已達36.9萬輛,冷庫情況而言,我國冷庫容量持續快速擴張,從2017年的3609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5686萬噸。

四、中國低溫酸奶產業現狀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人們普遍關注乳產品的價格,現如今產品的質量和營養成分、口感開始成為人們選擇乳製品的幾大出發點;從消費者範圍來看,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也促使乳品消費群體從兒童、老年向各個年齡段擴大,同時消費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職業結構優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低溫酸奶行業的發展。整體來看,隨著冷鏈物流持續完善發展,低線城市持續滲透率,我國低溫酸奶市場規模整體表現為增長態勢,但2020年疫情導致線下商超人流下降、疊加居民存款和抗風險想法增強,消費需求意願下降,整體低溫酸奶市場規模持續波動,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低溫酸奶市場規模約388.84億元,較2021年下降6.5%左右。

相關報告:智研諮詢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低溫酸奶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早期酸奶定位休閒口感利於加快品類教育、擴展消費場景及人群,但也帶來了生命周期較短、需頻繁進行包裝、口味疊代的難題。典型如常溫酸奶大單品安慕希衍生出6個子系列,宣傳重點集中於口感濃醇美味,產品口味數多達11+,其餘酸奶品牌亦有繁多口味,主打特色新意。疫情衝擊下,低溫供應鏈效率降低、商超人流下滑,經銷商備貨較為謹慎,疊加收入預期下降致可選品類受損,低溫酸奶需求下降明顯。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低溫酸奶產量和需求量分別為206.2萬噸和207.3萬噸,較2021年小幅度波動下降。

我國低溫酸奶市場均價變動而言,隨著國內整體低溫酸奶相關人工、牛奶等成本持續上漲,加之品牌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伊利和蒙牛等龍頭為促進產業擴張,持續推出創新單品、在口味和產品風格領域持續拓展,我國低溫酸奶市場均價呈現出明顯穩步走高趨勢,但近兩年低溫酸奶供需市場震盪,整體低溫酸奶廠商為完成銷量,促銷規模有所增長,整體低溫酸奶均價小幅度下降,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我國低溫酸奶市場均價約1.88萬元/噸,較2021年下降0.02萬元/噸左右。

五、低溫酸奶競爭格局

酸奶競爭格局而言,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形成「雙寡頭」格局。蒙牛和伊利集團品牌創立早、影響力大、產品創新能力較強,產品種類豐富,憑藉其背後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及有力的廣告宣傳方式也逐漸深入人心,早年伊利、蒙牛在全力推進常溫白奶鋪貨的同時,也在不斷發展酸奶,伊利(33.6%)、蒙牛(25.7%)在酸奶市場享有較高的份額,其他區域低溫乳企也在當地有一定的市場基礎。目前國內中國消費者對低溫酸奶健康價值的意識尚且不足,同時受到奶源、冷鏈運輸能力等因素制約,低溫酸奶滲透緩慢。

伊利主要從事各類乳製品及健康飲品的加工、製造與銷售活動,旗下擁有液體乳、乳飲料、奶粉、酸奶、冷凍飲品、奶酪、乳脂、包裝飲用水等幾大產品系列,整體業績穩居行業領導地位,位居中國乳業第一、亞洲乳業第一、全球乳業五強。就其經營現狀而言,隨著人均乳製品需求持續增長,伊利總營收持續增長,數據顯示,伊利股份總營收從2018年的795.53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231.71億元,細分產品來看,液體乳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49.26億元,同比增長0.02%,奶粉及奶製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62.60 億元,同比增長 62.01%,冷飲業務營業收入 95.67 億元,同比增長 33.61%。

智研諮詢專家團隊精心編制的《2023-2029年中國低溫酸奶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磅發布,《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低溫酸奶行業未來的市場走向,挖掘低溫酸奶行業的發展潛力,預測低溫酸奶行業的發展前景,助力低溫酸奶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報告》從2022年全國低溫酸奶行業發展環境、整體運行態勢、運行現狀、進出口、競爭格局等角度進行入手,系統、客觀的對我國低溫酸奶行業發展運行進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國低溫酸奶行業發展趨勢。《報告》是系統分析2022年度中國低溫酸奶行業發展狀況的著作,對於全面了解中國低溫酸奶行業的發展狀況、開展與低溫酸奶行業發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可供從事低溫酸奶行業相關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產業企業等相關人員閱讀參考。

智研諮詢是中國產業諮詢領域的信息與情報綜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驅動產業發展,為企業投資決策賦能」為品牌理念。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產業諮詢服務,主要服務包含精品行研報告、專項定製、月度專題、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產業規劃等。提供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等定期報告和定製數據,內容涵蓋政策監測、企業動態、行業數據、產品價格變化、投融資概覽、市場機遇及風險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