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億淡水禁止我國使用,俄羅斯給的理由無法反駁,值得國人深思

2022-08-28     史鏡說

原標題:23萬億淡水禁止我國使用,俄羅斯給的理由無法反駁,值得國人深思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的這首詩描述了洞庭湖美麗的湖水景觀。戰國李冰修築都江堰,秦朝修靈渠,漢武帝興修水利設施治理黃河,隋煬帝開鑿隋朝大運河。歷朝歷代,帝王都注重水利事業建設,水乃民生之本,無論歷史如何更迭,這個道理都沒有發生改變。

我國人口眾多,每年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都巨大,但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量卻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的農業,工業發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所以淡水不足已經成為了我國發展的一個阻礙。俄羅斯和我國素來交好,但在淡水資源這一塊他們對我國做出的舉動卻讓人們聽到後大為吃驚:23萬億淡水禁止我國使用,俄羅斯給的理由無法反駁,值得國人深思。

我國國土遼闊,總領土面積超過960萬平方公里,海洋資源豐富,但是因為海洋的海水為鹹水,需要經過處理之後才可以變成淡水,我國的直接淡水資源依舊很少。將鹹水轉化成淡水,需要經過固定的方法,我國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多級閃蒸法,我國在多級閃蒸法上做過許多研究,對相關器械也進行過多次改良,在這一方面已經處於高技術水平。這個方法雖然轉化淡水效率高,但是它會對環境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使用的次數並不多。第二種是反滲透膜法,這種方法不會對環境產生負面的影響,同時轉化成本低,但是在它之前還得多加一道對海水處理的工序,這道工序對技術要求很高,操作起來效率很低。

人類的水資源處在不斷消耗的過程之中。水是人們日常生產生活都必不可少的,一旦家中停水便會帶來許多問題。世界各國有條件的情況下都不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海水淡化這一塊進行研究,人類處於不斷探索的過程之中。

我國的人口基數大,每年對淡水的需求量都是不小的數字。從古代開始,我國就對水資源的引調進行探索,南水北調工程就解決了不同地區之間水資源擁有量差異的問題。但是,節約用水觀念普及度日益增高,卻仍有大量的人浪費水資源。在工業生產領域,不按要求進行排污的工廠會製造許多工業廢水污染乾淨的水資源,就這樣,我國的淡水資源就這樣始終都處於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之中。

同時,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仍在加劇,冰川融化,北極熊失去家園,水資源的浪費量也加大。這一切都使得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問題越發嚴峻,人們也對此充滿憂慮。放眼世界的水資源分布,南極洲的淡水資源是最多的。科學家計算,南極洲的淡水資源還可以供人類使用7000年以上。

但是,運輸南極的淡水資源,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而且南極常年氣候惡劣,必須要經過專業培訓的人才有可能安全抵達。仍有人在去往南極的路上就失去生命,所以不是形勢緊迫的情況下,很少有國家會去運輸南極的淡水資源到自己的國家。

我國為了解決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低的問題,選擇進口淡水資源。俄羅斯的淡水資源占有量處於世界前列水平,他們的人口數量很低,除去自己國家所要使用的淡水,仍然會有大量的剩餘。俄羅斯發展經濟需要大量的資金,出口淡水也可以為他們積攢資金。而中國和俄羅斯關係很好,所以在俄羅斯建設了專屬水廠,隨著俄羅斯出口給我國淡水資源,中國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低的問題得到了緩解。

但幾年之後,俄羅斯突然禁止中國取水,世界一片譁然。原來是因為,中國沒有在俄羅斯規定的地方取水,而是在造紙廠的後面取水。在造紙廠的後面取水,則會取到造紙廠的工業廢水,運回國給國人使用就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同時,運途中有貝加爾湖,也會造成貝加爾湖水資源的污染。

雖然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非常需要資金,出口淡水資源是一筆長期穩定的不菲收入,但是為了保護環境,他們還是停止向我國供應淡水資源。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資源。我們都應該在節約用水,無數關於水利的古代智慧結晶仍然被我們所使用著,為了緬懷致力解決水資源相關問題的古人們,我們更應該做到不浪費水資源,合理利用水資源。

參考資料:

《望洞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849aae97bca10a52105ec9982826a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