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稠度血液黏稠可影響血液正常流動速度,血液中老化細胞會大量積聚,加重血液黏稠度,易引起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同時也加快動脈硬化發生。對於肥胖的中老年人要注意血液黏稠症狀,想多種辦法來降低血液黏稠度。
血液黏稠有哪些表現?
1、蹲下困難且感覺到胸悶
大部分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伴有高血脂,此類人身體肥胖,蹲下困難。只要蹲下就會出現呼吸不暢和胸悶氣短。由於蹲下時回流到心臟血液會有所減少,血液變得黏稠,導致血液流通變慢,影響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過程,所以會出現呼吸憋氣的情況。
2、一過性視覺模糊
大部分中老年人視力不好,偶爾出現暫時性的視力模糊,這有可能和血液黏稠有關。血液黏稠時會導致眼部微循環血液流通不暢,血液黏稠度過高,視網膜和視神經得不到充足血液和氧氣供應,讓其處於暫時缺血缺氧狀態,從而引起視力受損。
3、早晨起來後頭暈
正常情況下經過一晚上休息,第2天早晨精神飽滿且全身有力。血液過黏稠的人全身血液循環不良,導致思維遲鈍或頭暈。一般稍微活動或吃飯後,症狀會有所減輕或緩解。另外也有一部分人吃完飯後精神狀態反而變好,會因為過度興奮而導致入睡困難。
4、嘴唇周圍發紫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體內紅細胞比容量大,但血氧飽和度不能滿足生理需求,所以嘴唇周圍青紫。此外做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時,血液黏稠和微循環不暢,會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從而導致胸悶氣短。
5、肢體麻木
血液黏稠時可傷害到毛細血管,讓毛細血管變狹窄或堵塞,甚至引起血栓。特別是四肢末梢循環效果出現微循環障礙,導致四肢麻木,末梢皮膚溫度降低或軟組織水腫。
溫馨提示
每天早晨醒來後喝杯溫開水,能快速稀釋血液,儘量喝20℃左右的淡茶水或白開水。每天要保證有7~8個小時睡眠時間,能加快新陳代謝速度,促進血液循環。血液黏稠是因為體內有太多代謝廢物沒有排出,所以多參加戶外活動,能提高代謝水平,加快血液循環。多吃含膳食纖維蔬菜和粗糧,能阻止膽固醇吸收,降低血液黏稠度。也可選擇豆類或豆製品,能軟化血液中膽固醇顆粒,改善血液黏稠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7d2747092692065640e138438fad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