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 碳酸鋰價格跌破10萬/噸
金融投資報記者 劉敏
1月8日晚間,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均價較前一交易日下跌0.1萬元/噸至9.9萬元/噸,氫氧化鋰、部分鋰電池廢料價格也有所下跌。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碳酸鋰價格在2023年出現了崩盤式下跌,從年初的50萬元/噸高位暴跌至年末的10萬元/噸,且2024年以來持續下滑。截至1月9日,上海鋼聯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繼續下跌1000元/噸,均價報9.8萬元/噸。
市場仍供大於求
回顧2023年碳酸鋰價格走勢,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2023年1月初較高點下跌5.75萬元/噸至51萬元/噸,並在此後4個月的時間裡急速下滑,一度跌至20萬元/噸以下。進入二季度之後,碳酸鋰供需關係逐漸平衡,市場開啟反彈行情,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也重回30萬元/噸以上。
對於碳酸鋰價格急劇下滑的原因,市場人士分析認為,2023年初,由於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退坡在2022年年底透支、油車降價促銷等因素,導致新能源汽車下游需求增速放緩,引發產業鏈悲觀預期,進而推動碳酸鋰價格快速回落。
從2023年三季度的碳酸鋰價格走勢來看,隨著碳酸鋰期貨上市,受一致的悲觀預期影響,下游企業主動去庫存,儘可能延遲採購,導致碳酸鋰期貨價格在上市後持續下跌,最終在年末跌至10萬元/噸左右。事實上,在具體的交易市場中,電池級碳酸鋰實際成交價甚至要更低。有鋰鹽廠商表示:「價格早就跌破了每噸10萬元,現在的交易價格大概是每噸9.2萬元至9.5萬元。」
碳酸鋰價格不斷下滑的背後,其基本面供大於求的情況暫時難以改變。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增長的帶動下,上游鋰鹽產能迅速擴張,導致市場供需失衡和價格波動。上海有色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磷酸鐵鋰月產能達35.6萬噸,較2022年12月增加17.8萬噸,增幅達到101.5%。需求端方面,2023年11月我國汽車產量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銷量首次雙超百萬輛,站上新台階,大機率完成全年900萬輛的預期目標,但動力電池產量遠大於裝車量,產能明顯過剩。在新增產能幾乎翻倍的情況下,碳酸鋰的市場需求卻並沒有匹配高增長的產能。
價格或繼續下行
從鋰電池板塊98家上市公司業績來看,2023年前三季度,有68家出現歸母凈利潤下滑的情況,有15家降幅超過100%。其中,西藏礦業2023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下滑76.35%,贛鋒鋰業、鹽湖股份和天齊鋰業凈利潤分別下滑59.38%、53.65%、49.33%。
截至目前,鋰電行業只有多氟多披露了2023年全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5.6億元至6.2億元,同比下滑68.17%至71.25%。對於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多氟多稱是受行業原材料價格波動,行業競爭加劇及下遊客戶需求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公司新材料產品六氟磷酸鋰的售價大幅下降,產量和銷量雖然正常增長,但由於產品整體毛利率下降,導致公司盈利能力降低。
追溯歷史行情來看,碳酸鋰價格曾低至5萬元/噸以下。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碳酸鋰價格刷新歷史低點的可能性不大,8萬元/噸的價格是眾多機構和行業人士對碳酸鋰價格的一致共識。
數據顯示,期貨價格方面,2024年1月8日,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價下跌200元/噸至9.63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平均價下跌500元/噸至8.85萬元/噸。光大期貨表示,碳酸鋰邊際上供應偏強疊加需求偏弱的格局,社庫和倉單庫存持續累庫,且市場對交割擔憂緩解,價格中樞下移,預計後市價格仍將震盪偏弱運行。生產端方面,預計仍然繼續走弱,儘管部分小廠表示停產,但無法扭轉供應過剩的壓力,且供應端仍有擴產、投產消息釋放。需求端方面,一季度訂單預計偏弱,疊加春節備貨需求,預計也不會太強,整體需求偏冷清逐步兌現。
中財期貨也認為,供給方面,在碳酸鋰價格相對低位的情況下,多數碳酸鋰項目投產延後,產能維持在穩定水平,礦石端企業受制於成本高昂以及鹽湖地區氣候問題,碳酸鋰整體處於減產周期中,原材料價格處在下行通道中,碳酸鋰生產成本有下降空間。整體來看,碳酸鋰短期面臨供需格局繼續轉緊的情況,期現貨價格初步止跌,廠家有去庫跡象,但下游正極材料廠採購意願仍較低,後續關注一季度項目實際落地情況以及廠家去庫的持續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6d6c9db94bcdc7796e120a674383b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