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心話,你真的愛你老婆嗎?聽一個32歲男人的坦白,很扎心

2023-06-30     城東李公子

原標題:說真心話,你真的愛你老婆嗎?聽一個32歲男人的坦白,很扎心

01

20年前我喜歡花兒,也確定自己喜歡的就是花兒,但20年後我發現自己竟然開始喜歡樹,且是違逆不了的喜歡。

沒有為什麼,也不存在真假,當年喜歡花是真的,現在喜歡樹,也是真的。

這讓我想起《無問西東》里許伯常的一句台詞:「人就不能變嗎?為什麼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變,而這件事就不行?」

首先勸大家不要盲目地站到感情、道德制高點去審判著一個人的變心。無常是人生的常態,不是對就是錯,不是黑就是白,這種兩極思維是不健康的,容易得精神疾病。至少不符合人性,以及當下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規則。

所以感情這個東西,本來就是如波跌宕,隨著年齡、經歷和環境的變化,最初的情感需求發生變化,非常有可能。

當然這也是大家較為熟知的一種變心,其次還有另外一種變心,那就是認清對方的真實面目後,感覺上逐漸不對勁了。

在戀愛的時候,我們並不了解自己的配偶,或者只是自以為了解,又或者自己了解的,只是戀愛中的Ta。

一旦走進婚姻,有了生活上的參與,那些被隱藏的內容就會逐漸暴露出來。

所以結婚不是結束,反而是全新的開始,可見能將感情保持下來,要考驗著許多,甚至還與運氣有關。

接下來講到的故事,就與這一原因有關,為方便講述,故用了第一人稱。一個32歲男人的變心。

02

我倆同齡,結婚4年,也就是從今年開始,我很確定自己不愛了,現在更是放棄了對愛不愛的糾結。

在外人看來,她沒什麼變化,實際上在某些方面,她也確實沒有太大變化。比如依舊貌美,身材高挑,熱愛工作。所以說起來我的不愛,還要從發現她的「秘密」開始,當我知道她的「秘密」之後,對她的感覺,便不由己地一點點發生著變化。

你也知道,結婚,瑣碎花錢的地方比較多,再加上我的事業剛起步,彼此的原生家庭條件又不好,婚後的經濟上真是捉襟見肘。

即便是這樣,也沒耽誤她對娘家的「投入」。

她那一年回娘家的次數,簡直到了令我費解的程度,本以為剛結完婚,她是缺少歸屬感,會好起來的,又不曾想,這只是開始。

她每次回去的時候,都會帶許多的禮品。當然在條件好的人看來,這不算什麼,又當然她也這樣說:「爸媽養我這麼大,現在結婚買禮物孝敬他們怎麼了?」

聽起來都沒有問題,只是她絲毫不考慮我們的那個小家的事實生活情況。

可能她就是傳說中的「伏地魔」,於是我這樣胡思亂想,接下來她的行為也印證了我的猜想。私底下已經直接替她父母攬過來了「養兒子」的責任,生活費都是她出,那種溺愛已經超過了後來她疼自己的孩子。

這也直接導致,我成了她娘家的頂樑柱,大事小事的跑腿花錢都是我。

那時候我們倆經常吵架,因為我還想改變她,想自己的家庭生活好起來。

直到我發現她最大的秘密。

我的父母為我們倆花錢,天經地義,付出再多,在她心裡永遠就一點,不值得感動,更不需要回報。反過來,我們從她父母那帶回來一包鹹菜,這將會成為天大的恩情,隔天百倍回報。

她根本捨不得她父母為我們,為我們的孩子花一分錢,比要了她命還要難受。

每年的兩個大節日,要給老人表示大孝心,但是這種孝心永遠沒有我爸媽的份兒。她永遠覺得,我爸媽這一輩子都是為我這個兒子而活,你還為他們花什麼錢?

逐漸的,我覺得她的三觀和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無法改變。我也還有一點幻想,只要她弟結婚就好了。

後來她弟結婚,她很大方,大方到掏空家底。

那時候我還是願意認栽,想著她弟畢竟結婚了,以後要過自己的日子,與我們無關了。只不過事實就是,她弟需要花錢問事兒的地方更多了,而她花錢的地方,也更多了。特別在她弟媳懷孕期間,她比做婆婆,甚至比當親媽的都要稱職。

以前扶助,在明面上,現在扶助,一家人都把我蒙在鼓裡,不讓我知道地給錢。

從結婚以後我很努力,甚至在拚命,但勞動成果都用來扶助了另一個小家。看著別人的日子越過越好,她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小家正處於危險邊緣。

再後來,我用了很久的時間才想通,我為什麼不愛了?因為她的眼裡根本沒有我們的家,我們的以後。

捨不得吃捨不得喝,去幫助另一個小家越過越好,無所謂自己的小家,會不會掉進深淵。

03

說真心話,你真的愛你老婆嗎?聽一個32歲男人的坦白,很扎心!

不愛的背後,不一定就是欺騙、背叛,也有一次又一次失望的累積。當這玩意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的感受一定不是絕望,也一定不是痛苦,只會是解脫,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感。

換種說法,是一種完全不在乎、無所謂、不重要的淡漠。甚至,你都不願意再去吵架,再去發生一切爭執。

從內心深處,已經不再有任何的期望和幻想,絕對地接受了一個這樣的人。

接下來,也開始明確自己的重心,知道了什麼才是重要的,什麼才是不重要的。在與自己的重心毫無衝突的時候,你都不想去干涉她的任何行為與思想。你以為三觀不合最可怕,豈不知,真正可怕的是三觀不正。

兩個人永遠不在一個頻道,這不是靠溝通就能解決的問題,她永遠只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讓你在生活中根本沒有幫手。

如果這是一種自私,那這種自私也意味著,你們倆之間永遠也無法產生共同奮鬥的信念與價值觀。

當一個人把重心拎得很明確時,這個重心就會成為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看出一個人的三觀、認知和智慧。

--END--

舉報/反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67bb178c4beb2a46986f407c743fd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