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可以說是每個人童年的回憶,只是很多人小時候的關注點都集中在孫悟空身上,這使得我們錯過了其中很多精彩的設定。
等長大後再看援助,我們就會發現一些令人困惑的內容。比如說在《西遊記》原著的末尾,在五聖果位後,大眾合掌皈依,所念佛號的順序,唐僧在觀音之前,這是為什麼呢?對此有人說,其實看看如來前面的都是誰就知曉了。
五聖果位
將經書送到大唐之後,唐三藏師徒四人以及白龍馬被八大金剛接回了靈山。為嘉獎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求取真經、傳播佛教的幾人,如來讓唐僧等人近前受職。
並且在受職的過程中,唐僧的身世被揭露。原來他前世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在如來講法的時候,金蟬子沒有好好聽,「輕慢大教」,所以才被如來貶到了凡間,轉生東土。
如今唐三藏已經皈依,還致力於宣揚佛法,因此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唐三藏的三個徒弟雖然都曾經犯過錯,但是在取經路上也算盡心盡力。所以按照三人在取經路上的表現,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
而白龍馬同樣因為在取經路上辛勞費力,所以如來也允許白龍馬受職,是為八部天龍馬。其在化龍之後便盤繞在山門裡擎天華表柱上,也算是順利皈身皈法。這便是原著中五聖果位的情形。
五聖果位後,所有得到的仙門、佛門人士全部聚來,吸引到種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景象。隨後大眾合掌,依序念起佛號:
「南無燃燈上古佛。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斗戰勝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可見唐僧是被排在了觀音菩薩的前面,甚至連孫悟空,亦在觀音菩薩之前。
觀音的實際實力和地位
雖說在排名上來看,觀音的確很靠後,但是他的實際實力和地位,在整個靈山都相當高。在吳承恩所著《西遊記》的設定中,觀音菩薩一共有兩個身份:七佛之師和五方五老之一。
眾所周知觀音進入佛門之前,是道教人士。而五方五老,便是道教中地位相當崇高的「神祇」。觀音菩薩位列其中,這說明在觀音在成菩薩之前,身份地位已經非常崇高。
後來為了更好的普度眾生,觀音入佛門修習,他是包括如來在內的七個佛的老師。足可見觀音在靈山的地位之高。雖說觀音並不是佛,但仙門以及佛門人士對觀音的敬重,文中有著多處體現。
例如鎮元子,作為「地仙之祖」,鎮元子在道教中也是難得的人物,可就是這樣一個大能,在見到觀音時卻稱自己為「小可」:
「小可的勾當,怎麼敢勞菩薩下降?」
另外如來對觀音也頗為尊重,他在詢問靈山眾人「誰去東土走一趟尋找取經人」時,觀音主動站了出來。如來見狀「大喜」,還尊稱觀音為「尊者」:
「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可見觀音菩薩雖然沒有成佛,但他的實際地位是很高的。且不光如此,觀音的實際實力也非常出色。在師徒幾人取經的路上,觀音可以說是提供幫助最多的大能。
如此來說觀音菩薩應該排在唐僧和孫悟空前面,畢竟這二位是新佛,論資歷實力都比不上觀音。至於唐僧和孫悟空在觀音前面的原因,其實從如來之前的兩尊佛身上就可以找到答案。
如來前面的兩尊佛
在如來的前面,還有燃燈上古佛和藥師琉璃光王佛。其中燃燈上古佛是過去莊嚴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
根據記載,燃燈上古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授記佛,可以說沒有燃燈上古佛,釋迦牟尼佛不會順利授記(佛對菩薩或發心修行的人給予將來證果﹑成佛的預記)。
燃燈上古佛作為過去佛的佛首,與釋迦牟尼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故而被排在了第一位。而藥師琉璃光王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他曾發願為眾生解除疾苦,為「使具足諸根,趨入解脫」,果斷選擇成佛。
觀音、唐僧和孫悟空的排名深意
釋迦牟尼佛作為現在佛的佛首,他和燃燈上古佛、藥師琉璃光王佛並沒有多少可比性,但因為燃燈古佛的資歷大,身份特殊;而藥師琉璃光王佛神通廣大,在民間的聲望相當高。
基於這兩點,如來將兩尊佛排在了前兩位。由此可見,靈山這個佛門排序和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否則作為過去佛的兩尊佛也不會被排在身為現在佛的釋迦牟尼佛之前。
倘若佛門這個排序的參考標準是封號大小和成正果的時間的話,那麼身為「佛」的唐僧和孫悟空自然會排在觀音菩薩前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觀音菩薩曾經發下重願,「不渡眾生誓不成佛」,因此觀音菩薩才一直沒有選擇升為佛。
且從佛教典籍中來看,觀音菩薩曾經就是佛,號「正法明如來」,但為了更好地觀聽眾生,觀音菩薩又自願降為了菩薩。可要是不從封號和成正果的時間來思考,那觀音在靈山集團中絕對是排名前幾的大能。
當然不管誰的排名在前,信奉佛教的人總能從眾佛那裡得到慰藉,這種精神信仰蘊含著難言的力量,大概也是因為如此,佛教才能成為世界範圍內的大宗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