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喜歡吃手怎麼辦?不用塗苦瓜汁,一本繪本就能改掉

2022-04-28     福林媽咪

原標題:孩子總喜歡吃手怎麼辦?不用塗苦瓜汁,一本繪本就能改掉

文丨福林媽咪

朋友家孩子30個月之前非常喜歡吃手,導致她的手指甲有一些變形,也不生長。

家裡用了很多辦法:苦口婆心地講道理、一見她吃手就去攔,還塗過苦瓜汁,甚至打她的小手,卻總是看不住她,糾正了2個月沒有任何效果,越說越皮,為此她很是苦惱。

孩子1歲前喜歡吃手,是一種生理性吸吮要求,尤其是小月齡的時候,常在飢餓或者睡覺吸吮手指,以安慰自己,2歲後逐漸消退。

因為這個階段是嬰兒的口欲期,口腔觸覺是寶寶非常重要的探索方式之一,不管什麼東西他都喜歡往嘴巴里放。

吃手是智力開始發展的一種標誌,表明孩子擁有不同集群間相互配合的能力,也是孩子一種正常的自我安慰方式。家長沒有必要去做干預,只需要注意寶寶接觸到的東西安全衛生就可以了。

但是過了孩子的口欲期,年齡較大的孩子選擇吃手就是壞習慣了。

小孩吃手可能是由於小孩的生理、心理因素造成的。兒童吸吮手指多在孤獨、疲倦、沮喪、嗜睡、飢餓的時候發生,分離焦慮、疾病時次數增加,若強行制止,則起到負性強化的作用。

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就有一個男同學,是單親家庭,媽媽脾氣也不是特別好,我們都害怕她。

男同學性格比較膽小,但是他的個子很高,像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很喜歡吃手,媽媽和老師互相監督他,給他塗指甲油,塗苦瓜汁,打他或者罰站。

說是為了他好,因為他吃手指導致指甲已經嚴重變形了。結果好像適得其反,變得越來越嚴重,一直到我小學畢業,他還是有吃手的毛病。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吃手指中是否找到安全感,小孩子不懂什麼叫為你好,也不知道一直吃手以後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家長不要因此暴怒,因為暴怒的結果不一定是好的。

一定要多多陪伴,多多引導,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越是強制她,孩子就越是緊張,習慣就更難改,即便改了,孩子真正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都積壓在心裡,早晚會通過別的方式釋放出來。

以前我兒子也喜歡吃手,倒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習慣,當時我正好看到一本有聲繪本,名字叫《我不在吃手了》,作者是久世早苗,於是就用這本繪本讓孩子輕鬆改掉了吃手的習慣。

繪本中,一個小女孩馬上要上小學了,可還是改不掉吃手的毛病。

媽媽往她的手上纏上繃帶,姐姐往她的手上塗上了芥末,爸爸也訓斥她,可還是依舊沒有辦法,睡覺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把手放進嘴巴里。

直到有一天,她的手上長了一個繭子,隨著她一天天的吃手,這個繭子逐漸長大並開口說話了。

小女孩很是害怕,她怕有一天這個繭子長得比她還要大,去上學的時候同學們也會去嘲諷她。

她下定決心,告訴自己不要再吃手了。

第一天,第二天,一直到第七天,她都沒有吃手。

慢慢地繭子變淡了,變得虛弱,於是繭子對小女孩說:「求求你,再吃我一次吧,就吃一次,我就離開了」。

小女孩果然上當了,又嘬了一次,繭子一下子就恢復活力,笑著看著她,繭子說道:「哈哈,你果然還是捨不得我」。

小女孩也沒有回答她,而是面色疑惑,她不知道之前為什麼那麼喜歡吃手,因為並沒有那麼地好吃。

於是她就不再吃了,哪怕最後繭子和它裝可憐也沒有任何作用。改掉了這個壞毛病,繭子也逐漸消失了,去找另一個小朋友。

我看到這個繪本的時候就和孩子說:

你看這個小姐姐因為吃手,手上長了繭子,最後繭子消失了,它會繼續去尋找吃手的小朋友。
如果你繼續吃下去繭子就會出現,也會慢慢長大,直到最後長得比你還要大。

孩子很是不開心,於是我告訴他,你也不想有繭子對不對?他點頭。

從那之後,孩子只要一吃手我就會這麼告訴他,她就很自覺地拿下來。

從一天吃好多次,到後來一天吃兩三次,再到最後不吃手,徹底地改掉壞毛病。

我發現,0-3歲寶寶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可以找到相關主題的繪本,當我們很難跟孩子講道理的時候,一本好的繪本卻可以輕鬆解決,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

而且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孩子也感受到了難得的親密時光,感受到媽媽的愛和溫柔,一個吃手的習慣,有什麼改不了的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5cb20e8f22e46aed0444a879fadf3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