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肇慶金秋」來啦!懷集著力打造灣區西大門,建強肇慶副中心!

2019-12-14     掌上懷集

好消息!

2019年肇慶金秋-懷集縣投資環境推介會,

將在12月15日-16日舉行,

懷集將藉此機會向外

宣傳推介良好的營商環境,

助力懷集縣高水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

向著建設「灣區西大門」

打造「肇慶副中心」的發展目標繼續奮進。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看一看,

懷集要打造灣區西大門,建強肇慶副中心

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底氣?


今年以來,

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

展現出發展「加速度」:

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集中供熱項目竣工投用,

促進了一批用熱食品企業投產擴產;

園區生活配套設施進入工程收尾階段,

預計近期可投入使用;

企業孵化中心建設工程竣工,

同樣投用在即;

二期路網工程已進入施工階段……

懷集,這個肇慶市面積、人口、資源大縣,正在快馬加鞭奮力趕。今年,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寫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基於自身優勢條件,恰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機遇,懷集縣著力發展生態經濟,致力推動縣城擴容提質,加快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西大門」、肇慶的城市副中心。


打造「一園區一基地」

以生態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在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

由廣東地豪食品有限公司投資的

食品加工生產銷售項目經過近1年的建設,

已經進入試產階段,

計劃今年底前投產。

廣東地豪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智輝說,目前公司正在懷集平原地區布局生產種植基地,計劃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為果蔬罐頭提供玉米、豆類等原材料。


林智輝的選擇與懷集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

近年,懷集提出以「一園區一基地」為主要載體,

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食品加工業、

先進裝備製造業、生物製藥等產業,

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把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

在高水平生態保護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所謂「一基地」,即是粵港澳大灣區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今年,粵港澳大灣區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被寫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該基地也成為懷集乃至肇慶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平台。

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肇慶(懷集)

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目標,懷集

正著力打造一批優質農業產業、農業發展平台、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品牌,

大力發展糧食、水果、蔬菜、

禽畜、南藥等五大特色產業。

同時,懷集通過推動懷集絲苗米產業園、

懷集蔬菜產業園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引領農業產業規模化、現代化。

「一園區」——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則是懷集發展工業的「主戰場」。懷集通過加快構建以食品加工為主,先進裝備製造、生物製藥為輔的「一主兩輔」產業體系,使該經濟合作區逐步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大西南地區農業延伸、發展農副產品及食品加工業的重點區域。

結合一產、二產的發展布局,懷集同步發展倉儲物流、專業市場等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連接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大西南的商貿中心。


為此,懷集通過推進現代物流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建設倉儲設施、配送中心、轉運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著力發展專業型運輸物流、倉儲型物流、綜合服務型物流;同時,綠色農副產品交易博覽中心正在全力推進建設,該中心集冷鏈物流、信息服務、倉儲交易、展覽展示、金融信貸等服務於一體,有望進一步強化懷集作為區域物流中心的發展定位。


構建「一心兩軸三板塊多節點」

縣城擴容提質打開縣域空間


翻開交通地圖,

懷集區位優勢一目了然,

地處粵桂湘三省交匯處,

既是我省西北隅通桂達湘的交通要道,

也是大西南川、滇、黔

三地通粵達海的門戶。

如今隨著二廣高速、懷陽高速、汕昆高速

和貴廣鐵路「三高一鐵」貫穿全縣,

懷集完全融入珠三角「一個半小時經濟圈」。

從肇慶市內部區域來看,

無論在人口還是在土地面積方面,

懷集都占據肇慶1/4的分量,

大量人口集聚,

呼喚懷集縣城功能配套不斷優化完善。

這樣的背景下,懷集提出打造「灣區西大門」,建設「肇慶副中心」的目標要求。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目前懷集確立了「一心兩軸三板塊多節點」的縣域城鎮空間總體結構,統籌謀劃縣城擴容提質。


其中,「一心」以懷集縣城及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大縣域中心,加強懷集縣城的人口與產業集聚功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肇慶城市副中心。

「兩軸」中,一是以懷集縣城、冷坑鎮、馬寧鎮、藍鍾鎮、坳仔鎮為節點,以貴廣鐵路、二廣高速等交通幹線為依託構建懷集縣域中部產城一體發展軸,帶動城鎮與產業集聚發展,加強與肇慶中心城區及珠三角便捷連通,承接珠三角、肇慶城區外溢產業和部分城市功能;二是依託二廣高速、汕昆高速形成以懷集縣城為中心聯繫周邊外圍小城鎮的旅遊發展軸,聯動南北生態旅遊板塊的特色空間與旅遊資源,帶動全域旅遊發展。

「三板塊」包括依託貴廣鐵路、二廣高速等區域交通道路,促進城市、鎮區與產業平台一體發展的中部產城一體板塊;以及重點發展生態農業與旅遊休閒功能的南北兩大「生態+農業+旅遊」板塊。

「多節點」涵蓋懷集7個中心鎮和11個鄉鎮。懷集將通過完善城鎮功能結構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引導發展要素更合理配置,聯動城鄉發展。


懷集縣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懷集基本明確了中心城區的總體發展方向。其中,「南部融合」將重點推進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圍繞塔山公園建設配套居住區,推進高鐵新城建設,將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與縣城形成產城融合一體化發展;「北部優化」將在城區北部建設城市新區;「東西集約」將適當控制發展規模;「中部提升」將致力提升老城區空間品質。

動產城融合發展

「項目為王」促建促產出成效


產業和城市猶如「鳥之兩翼」。

當「一園區一基地」打開懷集的產業發展格局,

「一心兩軸三板塊多點」描繪出

懷集城市發展的美好藍圖,

產城聯動為懷集吸引人才、科技、資本

等創新資源提供更大的承載力。

同時,懷集圍繞肇慶工業發展「366」工程、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和現代農業發展「611」工程,深入推進「招商引資年」「工業園區建設年」和「項目落地年」工作,將發展藍圖變為一個個具體的項目和工程,堅持「項目為王」抓落實。


據統計,自2017年至2019年9月底,懷集共引進合同項目68宗,計劃投資總額約達110.4億元,按行業類別分,工業項目達58個、農業項目達9個、商業項目為1個;按計劃投資額度分,1億元以上達21個、5億元以上達7個、10億元以上3個。


位於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內的

富豐包裝有限公司,

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編織袋、快遞包裝、

紙箱、印刷品等,

該公司在2017年3月簽約落戶懷集,

10月動工建設,

2018年4月實現投產,

今年1—9月實現產值3078.26萬元,

達到規上企業的產值標準。


「得益於懷集的『項目服務員』制度,公司從動工到投產只用了半年左右。」肇慶富豐包裝有限公司經理章途春說,這期間,公司項目由一名懷集縣領導、一個懷集縣直部門、園區管理局一名負責人和一名工作人員掛點聯繫,全方位跟蹤服務,大大提高了溝通對接和問題解決效率。

以往,

企業還需要為辦理各種證件跑部門,

耗費大量時間。

通過不斷深化改革,

懷集進一步完善「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

充分發揮園區「一站式」服務平台作用,

以最快的速度協助企業

完成項目報建等各項手續,

推動項目儘快落地、轉化,

促建促產出成效。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9月懷集引進的68個合同項目中,投產或試產項目達26個、在建項目達20個、籌建項目為12個、待拍地10個,其中,2019年計劃新增落地開工的13個項目均已全面動工,今年11個計劃新增竣工投產項目中,已有7個項目在今年前三季度竣工投產。


以項目為牽引,懷集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今年1—9月,懷集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6.08億元,增長5.6%,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50.41億元19.27億元和96.4億元,分別增長7.5%、7.6%、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8億元,增長8.2%

一線走訪

懷集縣冷坑鎮:田頭蔬菜種出億元產值

11月以來,肇慶全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發農業」)的工人都會起個早,在懷集縣冷坑鎮雙祿垌蔬菜基地里忙碌起來,採摘好的菜心、芥蘭等時蔬從田頭被運往基地加工場的冷庫進行預冷,次日凌晨5時左右打包裝車,7時前發車,當天20時左右就能到達香港的批發市場,成為香港市民餐桌上的美食。

「雙祿垌蔬菜基地平均每天有3噸蔬菜銷往香港,最多一天的供港蔬菜量可達10噸。」肇慶全發農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羅戈說,近期供港蔬菜以菜心、芥蘭、苦瓜、節瓜和茄子等時蔬為主,它們當中大部分將進入香港的批發市場和合作超市銷售,部分還會從香港分流到澳門。

雙祿垌蔬菜基地位於冷坑鎮忠誠村,占地500多畝,是全發農業的供港蔬菜生產基地。此外,全發農業還在冷坑鎮雙甘村、樓邊村和馬寧鎮經營著3個蔬菜生產基地,所生產的蔬菜主要滿足廣州、東莞、深圳三地的消費需求。羅戈透露,上述四個基地可年產蔬菜1.2萬噸,產值近5000萬元。

肇慶全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冷坑鎮已深耕十餘年,其發展歷程是冷坑鎮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蔬菜產業鎮的一個縮影。據統計,目前冷坑鎮共有熔爐、雙甘、譚廟、樓邊、和平等8個規模連片的蔬菜基地,形成6000多畝規模的優質蔬菜產業園。

冷坑鎮鎮委書記鄧奇峰說,冷坑屬於平原地區,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水質優良,蔬菜種植業是當地農業的重要支柱,但長期以來,「小農經濟」封閉分散、抗風險能力差,導致種植業的效益一直比較低下。從2007年開始,冷坑鎮開始發展300餘畝規模化種植,為種植業的發展壯大找到了新出路。

數據顯示,在2018年,

冷坑鎮農業總產值達5.95億元,

其中蔬菜種植業產值達1.8億元,

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30.25%;

目前冷坑鎮總蔬菜種植面積達11800畝。

今年,冷坑鎮在和平、團結、富瑞等村新增了上規模的韭菜花種植基地共2000多畝,進一步推動當地構建起供港蔬菜、出口韭菜花為主要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

規模化種植也帶動了冷坑鎮當地種植戶增收創收。鄧奇峰說,目前冷坑鎮擁有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5家,蔬菜種植業帶動農戶6310戶,1000多人在上述8個蔬菜基地實現就業,人均月工資達3000多元。

來源:西江日報,懷集發布

作者:林洛峰,蘇泳生

編輯:蔡亞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46KBm8BMH2_cNUgDe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