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比熬夜更可怕!熬夜可能猝死,早起竟然...

2023-02-09   學會之聲

原標題:早起比熬夜更可怕!熬夜可能猝死,早起竟然...

早睡早起

不是健康風向標?

這就來帶你

了解真相~

01

早起比熬夜更可怕?

日本東京幾所大學聯合進行了一項研究,在「第五屆國際睡眠研究及睡眠醫學會聯盟會議」上公布結果,在調查了3017名23—90歲的健康成年人後,研究人員發現,起床過早的人更易患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美國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的睡覺時間都是4小時,23:00-3:00睡覺的志願者第二天的狀態比3:00-7:00睡覺的志願者狀態糟糕。

首先明確一點,早起和過早起床是不同的概念。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神經內科和睡眠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表示,過早起床和熬夜一樣,都會導致睡眠時間不足,產生睡眠剝奪的症狀

急性睡眠剝奪會產生頭痛、頭暈、注意力下降、煩躁等症狀

長期睡眠剝奪會導致身體免疫功能失調,患消化道疾病、肥胖、心腦血管病、痴呆、免疫性疾病的風險增加。

過早起床的人體內皮質醇水平更高。眾所周知,皮質醇是一種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皮質醇會使人對外界刺激的警惕性增高,因此更易煩躁和疲憊。

因為白天較長,午餐和午休的時間相對較短,過早起床的人更易出現疲勞,晚上就會更早躺下,這樣就會出現睡眠晝夜節律紊亂

02

這種早起是慢性自殺

很多人天剛蒙蒙亮就去公園跑步或爬山,這樣做隱含很多危險,早晨氣溫較低,寒冷會刺激身體,易誘發血管痙攣

清晨血粘度高,血壓容易升高,所以早晨還是中風、梗塞等疾病的「魔鬼時間」。

而且如果是以犧牲睡眠時間為代價的早起,並不是那麼有利於健康。例如你晚上23:00睡覺,但是凌晨4:00就起床,雖然是早起了,但長期堅持下去,只會收穫:

腦袋昏沉:睡不夠,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一整天都是迷迷糊糊的;

身體疲累:肌肉酸痛、手腳發軟,睡不夠總給人一種疲憊感;

反應遲鈍:反應不夠敏捷,甚至越來越遲鈍;記憶力下降: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正常運作,短期記憶能力減弱;

頭痛頭暈:研究發現,36%~58%睡眠不足的人醒來時會出現頭痛的症狀;

心臟病風險:長期睡眠不足的人,高血壓風險增加,誘發心臟病的風險更高;

免疫力下降:機體免疫因子多在睡覺時形成,而睡眠不足會容易導致疲勞、感冒、過敏等不期而至.......

03

幾點早起最健康?

中國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表示,隨著一年四季太陽運行規律的不同,人的起床時間也應有所變化,春夏兩季應該晚睡早起,秋天應該早睡早起,冬天則應早睡晚起

成年人在保證7-9小時的睡眠時間的基礎上,6點起床,是個相對四季都適宜的時間,既保證了充足的睡眠,又能使陽氣及時生髮。

04

熬夜後如何補救?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都可能面臨不得不熬夜的情況,那麼是選擇熬夜處理還是凌晨早起呢?

其實,只要能保證7-9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這兩種方法都可以

但要注意,熬夜加上久坐容易形成下肢靜脈系統血栓;多飲水,適時活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熬夜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亢進,引起胃酸分泌過多,容易發生潰瘍及淺表性胃炎。儘量選擇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類、麵湯等非油炸食物

不要劇烈運動。熬夜後身體機能下降,劇烈運動會出現暈厥、心律失常等意外。

不建議過多補覺。補覺要適度,補覺時間過長會引發第二天失眠。

可以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加速血液循環,有利於舒緩情緒和加速血液中廢物的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