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農村插艾有說法:「兩不掛四講究」,指的都是啥?

2023-02-23     旅行囧記噢

原標題:端午節將至,農村插艾有說法:「兩不掛四講究」,指的都是啥?

說起中國傳統節日,身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的端午節必然是榜上有名,不論男女老少總能說出三五個端午節習俗,吃粽子、賽龍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但也有不少習俗隨著時間的逝去被人們所遺忘,例如佩豆娘、洗草藥水、畫額等。當然,還有一些習俗還有少部分人遵循,例如插艾葉。

這項習俗可謂是源遠流長,素有「詩佛」之稱的唐代詩人王維就曾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裡的插茱萸,指的便是插艾葉,可見插艾葉在古人心中是有多麼崇高的地位了。不過,插艾葉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農村就有「兩不掛四講究」的插艾說法。

那麼,這兩不掛四講究又都是指得什麼呢?這艾葉究竟該怎麼插?端午節將至,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講究與故事。

端午節,艾葉香

宋朝詩人陳造曾在《次韻梁廣文重午弔古》中寫下:「菰粽蘸蜜彩作絲,竹萌尚籜榴未子」,馬上就要到五月初五端午節了,相信各家各戶都開始包粽子了。

不論是蜜棗餡、蜜豆餡等甜粽子,還是排骨餡、蛋黃餡等咸粽子都是極為美味的,只是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讓這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少了幾分趣味,不少人更是認為吃過粽子便等於過了端午。

相較於現代人對端午節的忽視,古代人可就有儀式感得多,比如先秦時,人們認為乃是「惡月」中的「惡日」,容易引來蛇蟲獸蟻,便發明了沐蘭節。

也就是採集蘭草等草藥,並用這些草藥來泡藥浴,以達到沐浴除毒的功效。魏晉南北朝時,民不聊生、天下大戰,人民又發明了紅、黃、藍、綠、紫這五種顏色編織成的彩繩。

彩繩喚為「避兵縷」,以此來表明對和平盛世的希冀。隋唐時期,國力鼎盛,人民安居樂業,百姓間則流行起來賽龍舟,到了明清時期又流行起「五毒符」,可以說古代人民的端午活動多姿多彩。

雖然每個朝代都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活動,但每個朝代亘古不變的習俗便是「插艾」,所謂「插艾」就是「插艾葉」,艾葉乃是菊科類的中草藥。

艾葉形狀乃是卵狀橢圓形,在葉片的邊緣還有不規則的粗鋸齒,長得頗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茼蒿葉子。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艾葉溫中、逐冷、除濕,具有治療皮膚瘙癢、吐血等疾病的功能。

除此以外,古人們還認為艾葉具有驅蟲的功能,《荊楚歲時記》中就曾記載道:「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滌毒氣。」因此,在古代時人們常常在端午時熏艾葉,甚至將艾葉掛在自家門前。

百姓希望借艾葉來驅趕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這一類能夠引起人類不適的害蟲。不過,這掛艾葉聽起來十分簡單,但實施起來還是頗有幾分講究的,農村對於插艾就有一種「兩不掛四講究」的說法。

端午節的兩不掛

咱們先來看一看,何為「兩不掛」。「不掛,不掛」顧名思義就是不能做的事,第一件不能做的事便是不能掛不新鮮,和經過暴曬的艾草。

常言道:「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艾草本來的作用便是藉助濃郁的芳草香來防止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這一類害蟲進入家門。

不過,若是採用不新鮮或者是經過暴曬的艾草,就失去來這項意義。因為暴曬和脫離泥土太久的艾草,早已變得乾枯無味,自然無法驅除蚊蟲。

因此每當到了端午節,古人們便會早早地去田裡割上一把艾草,回家後迅速將這把新鮮的艾草掛在自家的門上。清新自然的艾草香,成為一道天然的氣味屏障,阻止了屋外那些蟲蟻的進入。

同時,也讓每一個從門下經過的人,聞到這提神醒腦的艾草香。第二件不能做的事便是掛上斷裂的艾草,不管是從美觀度還是留香持久度來說,斷裂的艾草完全比不過完整的艾草。

失去了根部的艾草,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失去了營養的供給,因此所散發的芳香味便會大打折扣,不僅是味道的濃郁程度,更是味道的持久度。

為了不三番兩次的更換艾草,古代人民大多會選擇,將一把完完整整的艾草懸掛在門上。除了香味的原因之外,懸掛完整的艾草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對於封建迷信的古代來說,端午節雖然不是什麼合家團圓的大節日,但也是傳統節日之一,懸掛一把不完整的艾草總歸不太好看,而且寓意也不好,因此選擇懸掛完整的艾草也有象徵的「有頭有尾」「圓圓滿滿」之意。

端午節的四大講究

講完了「兩不掛」,我們再來看看何為「四講究」,這四講究第一講究便是收割時間有講究,畢竟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峰值,而艾草的峰值便是端午節的前三天到端午節的後四天。

這四天內艾草乃是最佳成熟期,不論是品相還是香味的濃郁程度,都達到了最佳。因此,若是想要拔上一把艾草去賣,最好挑這幾天,畢竟如果太早去收艾草,便會收穫一把像禿頭大爺般稀疏軟塌的艾草。

若是取得太晚,則會拿到一把如白水煮雞胸肉般索然無味的艾草。第二講究便是講究捆艾草的繩子,作為端午佳節必不可少的物件,艾草也被百姓賦予了靈性。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認為,艾草就像會逃跑的人參一樣,必須得用紅繩子綁住,不然這艾草里住的小精靈便會棄草而逃,徒留一把草看門,毫無用處。

第三講究懸掛時間不能超過午時,由於早晨氣溫較低,艾草能夠散發出更多的芳香味。但到了中午,氣溫陡然上升,在高溫的壓迫下艾草開始發蔫變脆,自然無法如早晨一般繼續散發芳香味。

因此過了中午之後,艾草防蚊蟲的功效基本就失效了,所以大家在掛艾草時,最好不要超過午時。第四個講究,便是在懸掛艾草時應該將根部朝上。

根部朝上的則會讓艾草中的水分儲存得更久,也會增加艾草散發芳香味的持久度。總的來說,為了讓艾草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可以按照「兩不掛四講究」來懸掛艾葉。

畢竟「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這個端午節不妨嘗試在家中掛上一把艾葉,享受一下香滿堂的美妙感覺吧!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35d7ce01a7472b1b6666da226b32f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