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服飾的色彩特徵是質樸素雅,強調本色,以淡雅為尚。
色彩均偏中高明度,純度偏低,對比色應用則較少,色彩不如以前那樣鮮艷,顏色搭配十分協調。
淡紅、珠白、淡藍、淺黃,是宋人最喜愛的顏色。
-淡紅-
宋代強調「存天理,滅人慾」的觀念,壓抑人的個性,對服飾顏色的約束也推到了極點。
宋代服飾顏色拘謹、保守,色彩淡雅恬靜,連使用色彩中最為艷麗的紅色時,也多用淡紅。
歐陽炯曾在《賀明朝》中描述穿石榴裙的女子,可見其婉約之美:
憶昔花間初識面,紅袖半遮,妝臉輕轉。
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
-珠白-
宋人不追求唐時的花紅柳綠,喜歡在同一色系上追求變化,且青睞白的淡雅。
除純白外,還喜愛月白、青白、珠白、粉白。
正如葛兆光所說:「趙宋王朝就像是初七初八到不了滿月的月光。」
白色的純潔、溫潤,如月光,也如宋朝。
宋人服飾講究的是「內聖」,於細微處見心思。
宋仁宗在朝堂便常穿白色的圓領袍。但不是單純的白色,又特別利用絲線的色彩,織出不同的花樣,使得白富有層次。
-藍-
人們常用「揉藍衫子杏黃裙」來形容雅宋氣質。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立德夫人也把中國稱為「穿藍色長袍的國度」,直讓人想到詩經里的那句「終朝采藍」。
這四個字如此安寧質樸,卻又流光飛舞,像一個乾淨蔚藍的夢。
淡藍色在宋代十分流行,它最接近如玉的謙謙君子,那種素凈溫潤、閒散淡遠的自然美,有著內在的豐厚與光芒。
頌簡素之雅,順萬物之道。
-淺黃-
宋太祖趙匡胤策劃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創立北宋王朝。
「黃袍」或「黃衣」被視為皇帝權位的象徵,《宋史·輿服志》中規定赭黃色和淡黃色為皇帝的專用服色。
淺黃色用在女子的服飾上,天然便帶著幾分大家閨秀的驕矜與美好。
李清照詞里「蹴罷鞦韆,慵整纖縴手」,「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少女,就該穿這樣一席淺黃衣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