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廣東肇慶發生了2件大事:端硯問世和開發七星岩。
就是在這個朝代,端硯一躍成為中國四大名硯之首,七星岩成為肇慶最受歡迎的景區。無數文人墨客、普通遊人,從唐時起,就爭相遊覽七星岩。這些都是有證據的,七星岩景區到處都是歷代文人留下的石刻,可謂不勝枚舉,數不勝數。
到肇慶不游七星岩,就跟去了武漢不吃熱乾麵去了桂林不吃米粉到了雲南不吃米線一樣令人遺憾。
所以,怎能不游七星岩!?
我們一行人從北門買票進去,整個景區面積很大,可以慢慢步行遊覽,也可以乘坐電瓶車。七星岩景區喀斯特山脈新奇獨特,水色清靈碧透,一山一水,一船一荷,一亭一廊,均如水墨畫般令人移不開眼睛。
七星岩至少有3個景觀不容錯過:五龍亭、水月宮和七星洞天。
在去五龍亭的路上,看到一座橋很特別,顏色跟民國時期流行的色彩十分相象,一問之下,果然是民國時期建的橋。
過了這橋便是五龍亭,約修建於1958年。五龍亭很像水上臥著5隻龍,水陸相接,從五龍亭看山,則有水,有岩,有山,無比秀美。偶爾有一隻船駛過,那畫面美得能令人詞窮。
水月宮大約修建於明朝,其實重點看的不是建築,而是門口的兩隻石獅子,約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明朝時期,兩廣總督府設在肇慶,這兩隻石獅子就擺在兩廣總督府大門前,後來被移到了七星岩。
除了在七星岩景區登山、遊船外,七星洞天要是錯過,那可就走寶了。裡面全是歷代古人熱愛遊覽七星岩的證據。
裡面有溶洞,五光十色很是漂亮。
洞裡可遊船,價格也不貴,20塊錢就能坐個來回。牆壁上的石刻十分醒目。
若是沿著台階向上走,則是別有洞天。密密麻麻的石刻遍布整個山洞。
古人們果然十分有雅趣,遊覽到興致高處則熱衷於題刻留念。看著那滿洞的風格迥異的題刻,有一種與古人對話的感覺。
遊覽完七星岩,大家嚷嚷著即然來了七星岩,那星湖濕地怎能不去?每一年固定的時刻,還有「臥佛含丹」的奇觀呢。
不用出七星岩景區就可以直接從碼頭乘船去往濕地公園。船大約行駛了10多分鐘,沿路的水杉垂直挺拔,不時有白鳥撲棱著翅膀從遠處飛過。
有人指著一座橋,說那橋是86版《西遊記》的取景地。一看,嘿,確實有點印象。
作為唐代的新景觀七星岩,主講唐朝和尚西天取經的《西遊記》看中七星岩,那可真是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只會感覺導演很有眼光。
下了船,上了岸。便見一水池裡落著幾百隻火烈鳥,煞是好看。
又沿著木棧道朝前走,則是丹頂鶴。
第一次近距離地欣賞丹頂鶴,還不是一隻兩隻,而是至少上百隻,那畫面,除了唯美,便是激動了。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丹頂鶴吃泥鰍和玉米,景區里賣這些食物。若想親自動手投喂,便可以買上一些體驗喂食的樂趣。
有人說,去過七星岩和星湖濕地很多次,至今不知道有火烈鳥和丹頂鶴,那麼,現在你知道了吧!
旅遊貼士:
七星岩地址:肇慶市端州區七星路1號
建議北門進,南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