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兒子武功極高,金庸為何不寫他的故事?你看段譽被他害得多慘

2023-12-27     阿斗愛

原標題:段譽兒子武功極高,金庸為何不寫他的故事?你看段譽被他害得多慘

《射鵰英雄傳》中,郭靖與楊康雖為結義兄弟,二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結果楊康死於非命,郭靖成了大俠,而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則是續寫了郭楊兩家後人的故事,楊過與郭芙、郭襄在書中都有不少互動。

續寫「前作主人翁的後人」的故事自然是能夠吸引讀者的,也正因為如此,金庸的做法就顯得很奇怪了,《天龍八部》書末提到段譽後來生了個兒子,從書中設定來看,那孩子應該算得上是武林中的絕頂高手之一,那麼金庸為何不以段譽的兒子為主角,續寫一段全新的故事呢?

(蕭峰、段譽、虛竹劇照)

答案或許與段譽之子段正興的為人有關,他這兒子可不是什麼善類。

一、段譽之子,段正興

在連載版和三聯版的故事中,金庸並未明確交代段譽的結局,甚至那兩個版本中的王語嫣還留在了段譽身邊,而到了新修版中,金庸為了讓段譽「求不得」,於是安排王語嫣離開段譽,並且也將段譽的結局寫明白了。

原文道:「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

這裡提到段譽當了四十年皇帝,之後出家為僧,他的兒子段正興便繼位登基,別糾結「為何段譽兒子的名字和他爹的名字不避諱」,那是大理不講究這個,而且這幾個角色都有歷史原型,原型就叫段正興。

(段譽、鍾靈、木婉清劇照)

那麼段正興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呢?書中只這麼提了一句:「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後,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他當了二十五年皇帝,之後傳位給了兒子,他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南帝」段智興,也正因為如此段正興這個角色大有故事可說。

二、段正興之子,「南帝」段智興

「南帝」段智興在《射鵰英雄傳》中是當世五絕之一,他憑藉一手一陽指與東邪、西毒、北丐、中神通四人一起站在了武林之巔。

儘管段智興並不會爺爺的六脈神劍、北冥神功以及凌波微步,但光是一門一陽指已足夠讓他在《射鵰》時代橫行無忌,那麼問題來了,段智興的武功是誰教的?

想也知道,自然是他爹段正興教的,也正因為如此,不論段譽是否將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六脈神劍傳給了兒子段正興,至少段正興應該會一門一陽指,只有這樣,大理段氏的武功才能夠代代相傳,直至「南帝」這一代。

(東南西北四絕劇照)

所以毋庸置疑,段正興的實力是極強的,尤其是在《天龍八部》結束後,逍遙三老已死,鳩摩智功力盡失,蕭遠山、慕容博、掃地僧退隱,蕭峰自戕,虛竹去向不明,段正興理應脫穎而出,成為當世最頂尖的高手之一,既然如此,金庸為何沒有細寫他的故事呢?

這或許與他對段譽的所作所為有關,你看段譽被他害得多慘。

三、皇子爭位,段譽被逼出家

段譽是個怎樣的人?樂觀,戀愛腦,不愛習武,這是他身上最明顯的標籤,然而無論是哪一個標籤都與「出家」二字毫不相關。

(周伯通、瑛姑劇照)

從明面上來看,段譽沒有任何理由出家,哪怕是大理歷來有「皇帝避位」的習俗,也並非硬性規定,歷史上是有大理皇帝不曾避位的,比如他孫子「南帝」的原型就沒有出家,金庸筆下的段智興之所以選擇出家是因為周伯通和瑛姑那點破事大受打擊,所以段譽的出家之舉自然也需要一個解釋,而這事或許就可以由他兒子來解釋。

段譽出家的理由或許能從《無為寺傳燈錄》中找到,你且看這段記載:「徽宗冊封和譽雲南節度使、大理王。己亥春,彗星再現,諸部蠻再叛,攻鄯闡,殺高明清於東堤……譽年事已高,漸漸與宋疏。譽因國中王室紛爭,力不從而禪位正興,計在位三十九年。削髮出家於無為寺,住持寺務。」

(段智興劇照)

段譽讓出皇位並不是自願的,而是由於他的兒子們爭奪皇位,而古代皇帝繼位往往講究名正言順,先皇在世,那段正興如何能登基?只有一種理由,那就是先皇要出家,避位為僧,那自然該有一位新皇繼位。

段正興能夠在諸多皇子中脫穎而出可不是因為他有多優秀,而是因為他手段最為毒辣,能在皇室鬥爭中勝出的人自然都是狠人,等於說段譽是被他逼得出家的,否則以段譽的性格如何會拋棄一眾妃子,甘當和尚?

如此看來,儘管段正興這人有一身蓋世神功,他的為人卻不似正派,也難怪金庸對他的故事避而不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28063b4f7276f6779abdf20a8dff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