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起三千年,新歌《關中頌》為多元陝西「立傳」

2023-12-26     搜狐城市-西安

原標題:「樂」起三千年,新歌《關中頌》為多元陝西「立傳」

在陝北的黃土高原上放歌信天游,在陝南的茶山翠海里哼著小調,那麼,在橫貫古今的關中,那個中國人心裡永遠的「長安」,會「唱」起什麼歌謠?

「函谷關內周泰漢唐盡顯輝煌,不管是長安還是成陽,都曾是世界中央。兵馬俑陣威武雄壯......」 近日,由長林作詞、左輝奇作曲、李一村演唱的歌曲《關中頌》正式發布。

《史記》載:「關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宋朝史學家胡三省在《資治通鑑·秦紀》註:「秦地西有隴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臨晉關,西南有散關,秦地居其中,故謂之關中。」如塤如篪,天潤地釀的關中,古有絲綢之路串聯興盛,今有「一帶一路」共求發展,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榮耀和厚重記憶,擁有流量火爆的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燈光,映照著今日關中平原的璀璨前景。

這首《關中頌》以大開大合的筆鋒、大氣恢宏的曲風,大寫意了關中地區獨有的文化脈絡、風土人情——帝王將相、秦嶺巍峨,兵馬俑、黃帝陵、大秦腔等關鍵性元素勾勒出一幅開闊、祥和、奮進的今昔畫面。

歌曲介紹

在歌詞創作里,由聲入樂、從古到今,由形到意,展現出陝西關中地區獨特的厚度與人文精神,也體現出了人對歷史文化的深度思索。

開篇以朗誦形式,交代關中地區的地理環境和自然風貌,徐徐兮,拉開樂章。關鍵地標長安、咸陽、黃帝陵、秦嶺、渭河的具象性出現,勾勒出關中的歷史空間感。又以帝王將相的俯仰、古老秦腔的抽象性點睛,最後,從古追今,落腳於關中兒女,謳歌、鼓勵一代代生活在此的人們奮力追夢。整首歌詞有血有肉,有神有魂。既有工筆,也有寫意,既有聲、相,又有抽象。從地理標記的時空橫向, 周秦漢唐的歷史縱向,彰顯大關中所孕育的生生不息之流動感。

在音樂設計上,李一村的氣聲唱法渾厚、大氣,將歌曲關於「大關中」的形象和其中所包含的民族脊樑與文化精準傳遞,讓關於和諧創新發展的時代音符在鏗鏘有力的聲線里一氣呵成。

左輝奇的作曲設計,突破傳統的民通、通俗慣用的手法,為歌曲帶來了節奏感、時尚感、厚重感、歷史感的融合解法。兼顧畫面感的呈現與精神內核的激發,加上歌曲流速的聽感,結合編曲的層次化交織設計,讓這首作品滿足了多元化聽眾的多層次需求。

詞作家的結構布排、副歌的強記憶句雙句呈現、起承轉合的氛圍,深入淺出地表達了對大關中與嚮往,充沛地表達出對讚美、自豪之情,隨音樂繞樑不絕。

《關中頌》整體創作雅俗共賞,在藝術性與傳唱度間取得協調與平衡。細膩的情感中不失大氣磅礴,大氣之中又扣人心弦。

如果從陝西的北部到南部俯瞰,會發現大自然在這裡打翻了調色盤——陝北有「長河落日圓」的壯美大氣,關中有「寶馬雕車香滿路」的繁華綺麗,陝南有「一川碧水一重山」的鐘靈毓秀......這樣多元、立體的陝西,自然也有更多風格的敘事,等著我們去發現。《關中頌》是一首詞曲編俱佳的音樂作品,也是對陝西重要地理標誌、時代門戶——陝西關中地區的最誠摯、飽滿的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27862040754b0726e39006a767a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