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雖不受後人待見,卻有一個很爽的「福利」,其他朝代都沒有

2022-10-18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元朝雖不受後人待見,卻有一個很爽的「福利」,其他朝代都沒有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不受待見的朝代之一,因為清朝統治者的腐朽落後,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得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並被西方反超,最後自己反倒落得個挨打的下場。但相比於清朝,享國不滿百年的元朝,似乎更加不受人待見。清朝雖然落後挨打,但好歹清宮劇一部接一部,而講述元朝歷史或者相關內容的影視作品,卻是少之又少,至少是沒有大火的作品。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游牧民族全面統治傳統漢地的政權,所以日本人也趁機搞出了「崖山之後無華夏」的論調,企圖以此來調動個民族之間的敵視情緒。而事實上,元朝統治者實行的一些政策,也給了這一觀點支持者以口實。比如元朝統治者推行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據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後,將全國人口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個等級。

其中「漢人」和「南人」都是漢民族的百姓,但因為民族成分,被數量處於劣勢的蒙古統治者所忌憚,所以在做官方面的可能性寥寥無幾。但是話說回來,元朝時期的中國國土面積,也是歷朝歷代都無法比擬的。雖然元朝不完全等同於蒙古帝國,但就像俄羅斯是前蘇聯最大的繼承者一樣,元朝也是蒙古帝國最大的繼承者。連歷代漢人王朝以為藩籬的長城,在元朝時期也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蒙古人是13世紀絕對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征服並統治了亞歐大陸的絕大部分地區,這也使得元朝統治者心中並沒有漢人那麼明確的邊界概念。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看得到的地方,都是自己帝國的領土。這樣一來,被元朝統治者壓制和提防的漢人,就得到了其他王朝想都不敢想的「福利」——不用戍邊。因為傳統漢人王朝對於邊界的觀念很深厚,所以邊境上一定要有人看守的,長城就是其產物。

但是到了元朝這裡,哪有什麼邊界?哪哪都是我的地盤,邊在哪裡?歷代王朝統治百姓,必須要獲得兩樣東西——賦稅和徭役。前者很好理解,後者包括給皇帝修皇陵、修長城、進行其他國家級的大工程,甚至是服兵役。秦末農民起義的第一把火,就是陳勝吳廣這兩個不願服役的人所點燃的。歷朝歷代的兵變和譁變數不勝數,相當一部分也是和「徭役」有關。因為這個活,不僅累還很危險,很有可能去了就回不來了。

所以在元朝時期,漢人是不需要承擔戍邊義務的,甚至連服兵役的資格都沒有。在蒙古人看來,自己是統治階級,只有蒙古人才有資格當兵。不用服兵役也不用服徭役,靠地吃飯的漢人們只需要承擔賦稅就行了,完全不用和家人分開遠鎮邊疆。或許這是一個「福利」,但它卻是統治階級壓迫和限制漢人的基礎上所誕生的。後人看元朝,好像除了奠定了我國省制這一貢獻,就沒有別的正面貢獻了。

但元朝真的是那麼不堪嗎?至少張三丰不這麼認為。看過《倚天屠龍記》的人一定知道張三丰,而他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他在《自題敕封通微顯化真人誥命後跋》的落款處,是這樣寫的「明洪武十七年歲在甲子中和節大元遺老張三丰自記於武當天柱峰之草廬」。很明顯,時間已經是大明朝洪武十七年了,但張三丰這個漢人依舊以「大元遺老」自居。甚至連朱元璋本人都這樣評價元朝:

「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

根據史書的一貫規律,前朝不是應該要多黑暗就有多黑暗才對嗎?不然怎麼才能突出後來者的正義性呢?元朝在後人看來的確不怎麼樣,但是要評價這個問題,好像只有當時的人最有資格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1a739752ab7363c73c5abdf76daf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