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方便麵」再次登上熱搜,但「野性消費」扶不起掉隊的白象

2022-03-12     隔夜說動漫

原標題:「白象方便麵」再次登上熱搜,但「野性消費」扶不起掉隊的白象

方便麵相信大家都有吃過,只要一撕開包裝紙,把配料放在乾麵餅上,再倒一壺適量的開水,只需幾分鐘過後便可以吃了。

就是因為它開食方便,且價格通常不過5塊錢左右,很多打工人平時忙碌加班過度勞累,沒時間煮飯或是點外賣,這時候方便麵就是最好的選擇。

方便麵經常吃,但關於方便麵的國貨品牌,各位能記得多少---康師傅、統一、今麥郎,除去以上這些,大家還能想到別的嗎?

就在幾天前的3月6日,一個讓人感到似曾相識的方便麵品牌登上了熱搜,原因是它常年做公益的事跡被大家給發現了。

而這個品牌,便是最近話題熱度正火的「白象方便麵」。

01.低調的白象

說起白象方便麵,我記得以前讀書那會兒,時不時在電視上看到它的一則大骨面廣告。

畫面一開始就是兩根新鮮的大棒骨放入湯中,經過一陣燉煮後湯色潔白,配上一個「骨膠原的營養」的廣告文案,一看就很讓人流口水。(然而吃泡麵還是吃的康師傅)

那是我對白象方便麵僅有的清晰記憶,在那之後雖然還偶爾見過它的廣告,而這一次登上熱搜,也讓大家終於可以藉機好好認識一下這個品牌的真面目。

白象上熱搜與不久前的冬殘奧會開幕有關,其中一個重要緣由是,兩者都涉及到了殘疾人公益,在冬殘奧會仍如火如荼地進行之時,很多與該公益有關的新聞相較於平時也容易引起大家關注。

於是,近期便有網友在白象方便麵這裡發現了不曾知曉的「秘密」。

據網上轉發的報道稱,在山東濟寧的白象食品公司里有三分之一的員工都有各自的身體缺陷,在濟寧市裡的公司企業里,白象是安置殘疾職工就業數量的第一名。

同樣的在湖南的另一家分公司里,總共485名的員工里就有117名是殘疾員工,據說他們的年均收入有3萬多元,年均福利則是1.5萬元左右。

此外,還有親自去過的網友在社交平台上講述當時的情景,有在廠里裝貨見識到的,也有在飯店時間去飯堂吃飯時發現的,總之都挺讓他們感到震驚的。

在如今這個普遍都是996的年代下,能有個體恤一下普通員工的老闆都已經很不錯了,像這樣大規模地招收殘疾員工入職,還讓他們都享受到與正常員工同等待遇的公司,不只是少這麼簡單,這其中還體現了一個企業的社會擔當。

據網上的早期資料描述,白象食品公司的董事長姚忠良是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對於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特別關注,早在湖南分公司成立之初,他就開始吸納大量的殘疾人來此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殘疾員工都統一被稱為「自強員工」,公司內部對於「自強員工」的工作分配主要是根據身體狀況來安排崗位的,除了能和其他正常員工同工同酬,在生活方面公司也格外關照他們。

例如,在生產車間裡的生產線進行無障礙改造,另外從事簡單體力勞動和技術性較低工作的自強員工在發生危險時,會觸發自動報警系統及時暫停工作,以此保障員工的安全。

而車間外的公共區域,有無障礙通道和減速帶,洗手間裡有無障礙扶手和防滑墊,並且劃分有專門的安全通道,避免與貨車接觸,方便員工通行。

食堂里,有安防颱階的特殊窗口,方便為個子較低的員工打飯,而洗碗的地方也設置了防滑墊,防止腿腳不便的員工滑倒摔傷。

為了避免自強員工爬樓,他們的宿舍樓都是安排在一二樓,正常員工則安排到3樓及以上,宿舍內都有空調,洗衣房內裝有自動洗衣機,員工不僅能自行清洗衣物,還可以熨燙、縫紉等,此外洗澡間也設置有凳子供腿腳不便的員工使用。

諸如此類的生活便捷設施,充斥在公司的每一處角落,可謂無微不至。

這種處處體現在細節上的對於員工的關愛行為,也是大家會對白象品牌為之動容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白象因公益而第一次上熱搜了,各位應該還記得上一年7月河南遭受暴雨災害影響,鴻星爾克慷慨捐贈了5000萬元馳援災區這件事吧?

這場「破產式」捐款也讓一向低調良心的鴻星爾克突然受到社會大眾的熱烈關注,在這股熱度影響下,網友們紛紛湧進鴻星爾克的直播間和線上店鋪,甚至還帶火了線下門店的生意,例如西安有家門店營業到半夜了還是顧客爆滿。

網友們一邊高喊「國貨yyds」,一邊瘋狂地搶購,一度將品牌商品賣到斷貨。

那時候捐款的國貨品牌並不只有鴻星爾克,還有白象。

當時得知河南災情後,白象食品集團馬上捐款500萬元和一批補給物資,同時還免費提供泡麵、熱水及休息區域給受災地區,由此引起了外界媒體對該企業的關注。

經過一番了解大家才發現,原來這家方便麵企業自成立以來一直都在社會公益事業上默默付出,從未停止過。

2007年,白象向宋慶齡基金會捐款1000萬元設立「白象大學生救助基金」;2008年汶川地震,白象向災區捐款捐物159萬元,並派遣20人以上救援隊及20萬包方便麵支援災區。

2013年雅安地震白象不光捐款捐物,同時還以「用心去愛,不留污染」的實際行動回收災區垃圾,呼籲更多的人理性獻愛心,關注災後環境問題。

2015年國慶假期到2016年五一假期,白象以「美麗白象,感動泰山」為主題進行了兩屆「帶走行動」,對泰山環境的改善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2020年疫情來襲,白象向武漢雷神山醫院捐獻2000箱方便食品和300萬元接續助力疫情防控。

從上面這些公益事跡來看,白象方便麵自成立以來不是在做公益,就是在做公益的路上。

只是由於它低調做事的風格,加上長期市場競爭力不足的因素影響,使得不少人對白象方便麵的印象還只停留在兒時的記憶里,有的甚至以為它已經倒閉了。

直到流量時代的來臨,以及大家對國產品牌和正能量旋律追求的今天,白象方便麵這才在偶然間火遍全網。

就在白象登上熱搜的3月6日,白象企業的關注度數據又達到了近一個月來的峰值。

和當時的鴻星爾克一樣,在熱度和良心的雙重buff加持下,白象方便麵近期銷量暴增,天貓的官方旗艦店甚至都發公告稱全國各地工廠正啟動緊急預案全力生產,還不忘提醒大家不要浪費,可見這方便麵銷量有多驚人。

國貨品牌、良心企業能被大家所熟知自然再好不過,但問題是......大家對它的追捧熱度到底能持續多久呢?

02.「衝動消費」給不了白象未來

在鴻星爾克爆紅的短短3天內,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兩億元,所有夏季服飾全部賣空。

光是7月23日這一天的銷售額就增長了52倍,三個直播間的累計銷售額超過1.3億元,官方在某寶的旗艦店粉絲量也暴漲到900萬。

就連小米總裁雷軍都出來為鴻星爾克帶貨---

然而在它爆紅的100天後,鴻星爾克的狀況開始急轉直下,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顯示,僅在一個月內的人數監測中,鴻星爾克就掉粉超過29萬人次,平均每天的掉粉數量就將近一萬人。

而在銷售額方面的跌落就更明顯了,八月中旬那時的銷售額已經無法突破1000萬,到了11月的前一周,有數據顯示鴻星爾克的銷量僅有300萬。

這便是「野性消費」帶來的後續影響,本身很多消費者在瘋狂搶購過程中都是出於一種要麼對企業責任感的敬佩,要麼單純就是跟風的理念,並不具備可持續性的消費能力和忠誠度。

畢竟,一個商業品牌始終都是要靠質量和名氣來贏得市場的,熱度只是一時的,它所帶來的競爭力同樣也只是一時的,一旦消退了最後看的還是自身正業的實力。

今天可以支持鴻星爾克,明天就可能會支持李寧安踏,這便是鴻星爾克與同行品牌在市場競爭上的劣勢體現。

這樣的後期反饋,很可能也會出現在白象方便麵身上,到那時它依然比不過康師傅、統一等更有名的牌子。

是的,這樣講對大家來說這聽著是有些悲觀,但這的確也是目前無可奈何的一種現象。

長期的人氣不高讓大家本身對於白象這個牌子知之甚少,難以形成足夠高的知名度,這樣就很難給該品牌在國內方便麵市場上帶來足夠的競爭力,不然也不至於非要等上熱搜了才有所改變。

但是,對於這個問題白象的企業家們來講,我相信他們早就已經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了,畢竟從他們拒絕日資入股的那一刻起,肯定也想過自己未來的現狀,只是他們依然想做好一個最純正的國產方便麵品牌罷了。

當年的白象還是與康師傅、統一、華豐共齊名的中國四大方便麵品牌,在2005年的「白象大骨面」單品銷量已經高達5.7億元,到了2011年白象銷量更是達到40億元。

不久後日本企業看到了中國方便麵市場的巨大前景,便打算從中獲取可觀的利潤,其主要方式就是與國內知名品牌的企業進行入股,以此將公司做大,提高市場份額。

本身現代方便麵就是日本發明的,他們在這方面的技術也領先於世界水平,面對這樣的高回報選擇,很多企業都接受了日方的投資入股。

康師傅的第二大股東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會社所,占據著33.18%的股份;統一在2007年與日商株式會社SAZABY LEAGUE合資,其股份中也有30%左右屬於日本企業;而今麥郎也同樣接受了日本日清公司的多輪投資,只有白象一直在拒絕著日企的投資。

而這樣的商業抉擇,也決定了四大方便麵企業現今的市場局面。

據2020年方便食品大會數據顯示,康師傅、統一、今麥郎銷售額占據前三,其中康師傅在國內的銷售份額達到了驚人的46%,而白象的份額僅為7%,差距非常巨大。

這對白象來說是一個不得不承受的沉重代價,在那之後的好幾年裡它一直在尋找著自己的出路,既漲過價(袋面1元漲到了2.5元),也做過「福喜麵食工坊」的副業擴展,但結果都是收效甚微。

此外,近幾年外賣行業的盛行又開始迫使方便麵品牌往高端化方向發展,像康師傅便推出過什麼「速達面」、「鮮煮麵」、「湯大師」、「DIY面」等等。

白象這邊也不落伍,去年便對標當時備受追捧的「拉麵說」產品,推出了「鮮面傳」、「撩面」高端中式速食麵產品,可惜的是銷量非常低,購買量相比於拉麵說也就幾十人。

一直以來,白象都是走的低端消費市場,長期的停留導致白象在後期往中高端轉型會變得比較艱難,消費者一時也難以接受。

失去市場份額的地位優勢,還有商業上的決策失誤,最終才造就了白象方便麵現今式微的尷尬局面,但也正是有這份勇於拒絕外資入股的骨氣,我們才能理解白象方便麵總是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還保持得這麼低調的原因。

白象的走紅表面上是一次偶然發生,但這背後卻是他們日復一日堅持做正確的事才能換來的高光時刻。

雖然這次的「回春」只會是短暫的,等「衝動消費」的熱度一過,國內方便麵市場很快會恢復到康師傅和統一競爭的天下,但是隨著現代人對國貨商品的支持率和需求量逐漸升高,那些純國產、有良心的企業也會越來越受大家追捧。

無論是鴻星爾克,還是白象方便麵,在老百姓的心聲里,我們始終需要這種有社會責任擔當,有家國情懷,同時又價格實惠親民的良心企業,只要大家有這份嚮往,國產品牌就依然有未來市場。

只是,在支持國貨的時候,理性消費始終都是排第一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18c62165ee3e4e912d49086c7d9b6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