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甲威龍!殲20身披金甲戰衣,滿滿武俠風。在中國空軍近期發布的紀念人民空軍成立74周年的宣傳片——《期望》紀錄片中,一架殲-20隱身戰機翱翔天際時,正遇上絕美霞光,讓殲-20戰機瞬間披上了「黃金甲」。
當今全球,能夠稱得上最先進戰鬥機的,無疑就只有已經服役的4款第五代戰鬥機:包括中國的殲-20,美國的F-22和F-35,以及俄羅斯的蘇-57。
不過,如果從嚴格意義上說,當今地球上只有中國的殲-20和美國的F-22A才能是真正的第五代戰鬥機,因為只有殲-20和F-22A戰機能夠滿足高標準的制空作戰的需要。
在影片《期望》里,首次公開了空軍殲-20隱身戰鬥機側彈艙實彈發射霹靂-10空空飛彈的畫面。殲-20隱身戰機採用了4+2方式的隱身彈艙設計,主彈艙可掛載4枚霹靂-15中距空空飛彈,機身兩邊的側彈艙各掛載一枚霹靂-10近距格鬥空空飛彈。其側彈艙的設計十分巧妙,在伸出飛彈發射架以後,彈艙艙門依舊可以關閉,即使在發射近距格鬥空空彈時也不影響隱身。
於是就有很多人非常關心殲-20到底採用了何種隱身技術。綜合各方面消息看,殲-20戰機與美國F-22A和F-35戰機使用的隱身技術沒有太多區別。屬於綜合隱身,包括機體外形的特殊設計,DSI無附面層隔板隱身進氣口,S型進氣道設計,機身隱身塗裝吸波材料,座艙蓋鍍膜設計,發動機噴口設計等等。
許多網友注意,到殲-20機身側面有2個六邊形的裝置,他們認為這就是殲-20的等離子隱身設備,很多人認為這個神秘的六邊形裝置其實是「等離子隱身發生器」。
其實並不是,這個六邊形的裝置,是「燃油/滑油空氣熱交換機」的進氣口,用於戰機的環控散熱。通過前部氣道引入低溫空氣,再通過吸收燃油/或滑油的熱量並最終從後方排氣孔排出的方式,來給戰機的各種設備「降溫」,是一種特殊的環控裝置。不是「等離子隱身發生器」。
等離子隱身技術,一度是軍事科技「神話」中最耀眼的明星。此前有很多人說俄羅斯的等離子隱身技術最厲害,但是人們發現俄羅斯已經服役的蘇-57隱身戰鬥機並沒有採用等離子隱身,其隱身設計方面非常原始,技術水平跟中國殲-20和美國F-22/35相比要差的很遠。
那麼,俄羅斯究竟有沒有等離子隱身黑科技?
實話說,根本沒有!
俄羅斯人說自己能玩轉等離子隱身技術,我在上中學時候就看到軍事媒體和雜誌上有很多這樣的論調,那麼俄羅斯究竟有沒有搞定等離子隱身技術?
從概念上說,「等離子隱身」就是在一個物體的周圍形成一團等離子體或電離氣體。這些人工形成的等離子體能夠吸收電磁波輻射,能防止雷達波的反射。
等離子隱身的最顯著的例子,是宇宙飛船或洲際彈道飛彈再入大氣層時形成的「黑障」,就是高速再入飛行器與大氣層摩擦產生高溫形成的等離子體團,導致電磁波全部被等離子體吸收,再入飛行器無法與地面聯繫,地面雷達也無法捕捉再入飛行器。
美國人當年最早提出了「等離子隱身」技術,在研製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時,為了消除「黑鳥」的巨大雷達反射,在飛機燃料中使用了一種特殊的銫添加劑,由30%的金屬銫粉末和60%的磷酸二烷基酯組成,能夠在發動機後噴高溫尾焰中形成很強烈的等離子體。但是這個技術遭到了最終用戶中情局的堅決反對,拒絕使用這種劇毒有害的「等離子隱身添加劑」。於是這個等離子隱身技術研究沒有能夠繼續。
「等離子隱身」技術在蘇聯發揚光大,一度是蘇聯眾多軍事科技「神話」中的最耀眼明星。曾經有很多軍事文章聲稱,當年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1.44超級戰鬥機時,希望能夠藉助於等離子隱身這種科幻的黑科技,來為戰鬥機提供強隱身效果。
不過,隨著蘇聯的轟然解體,以及俄羅斯航空工業基礎研究領域的停滯不前,這種傳說的中的高技術也無果而終。俄羅斯從事於等離子隱身技術的最好的研製單位是俄聯邦國家單一制企業「克爾德什研究中心」,但這個中心對飛機整體等離子隱身技術的研發早在十幾年前就完全停止了。直到目前,俄羅斯在等離子隱形技術上也沒獲得過任何成功。
拋開事實不談,俄羅斯研製的第五代蘇-57隱身戰鬥機的「隱身處理」相當「精湛」。蘇-57也採用了綜合隱身設計,例如前緣襟翼可以下垂,能夠部分遮擋住進氣道。量產型的蘇-57戰機的進氣道裡面增加了一個新式格柵,據說這是由神秘雷達吸波材料製成的同軸徑向隱身格柵,這難道不會造成發動機呼吸困難嗎?為什麼不老老實實學殲-20和F-22那樣搞一個S型進氣道?
看了蘇-57戰機的幾種粗糙「隱身」設計,即使是最愛俄羅斯的、最能吹捧俄羅斯科技水平的朋友,他們也不會閉著眼睛說蘇-57戰機的隱身性能可以達到中國殲-20的水平。
至於「等離子隱身」的權威看法,在中航首席專家叢書,《飛行器隱身技術》一書里曾有確切的論述,該書作者是611所副總設計師桑建華。該書對「等離子隱身」的結論是等離子隱身還存在很多不可克服的技術問題,有一些問題是無法解決的,還有一些問題是屬於致命的、方向性的錯誤。總之,「等離子隱身」是一種看上去很美、但實際上很扯蛋的技術概念。這個說法應該算是從官方否定了「等離子隱身」技術。
桑建華在書里反問:「等離子狀態的輻射和紅外信號是非常明顯的,這種狀態實際上是與飛行器隱身要求相矛盾的。否則,為什麼等離子體隱身技術研究的始作俑者的俄羅斯蘇-57戰機還是要採用外形修形技術和吸波材料隱身技術?
桑建華總師的另一個身份是殲-20戰機的隱身設計總師,他在飛行器隱身技術上的學術成果,奠定了殲-20戰機的霸主地位,獲得的隱身成果讓美國也服氣,
殲-20戰機的隱身技術是依靠桑建華院士基於射頻隱身導論,開發出的我國獨創的雷達隱身反射截面計算軟體,提出了飛機綜合隱身技術,論證了戰鬥機採用S型進氣道可以獲得的最佳隱身效果。殲-20戰機拋棄了傳統戰機使用的直通式進氣道,轉而採用了S型進氣道,以及DSI無附面層隔板隱身進氣口,改寫了鴨翼結構不利於隱身的定論。這才有了殲-20戰機領先世界的隱身能力。
殲-20隱身戰鬥機是中國科學技術突發猛進的一個最顯著案例,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率先裝備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國家,這也標誌著中國空軍一舉跨入了隱身機作戰時代。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空軍在時隔了70多年以後,在航空武器裝備技術領域再次攀升到世界頂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