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節目,能把奧林匹克競賽獲獎者、高考理綜之王、參與研究過「嫦娥七號」微波成像雷達項目的科研人,還有許多一看Title就是學霸的神仙人物彙集到一起,那阿槓能想到的「唯一解」就是《最強大腦》。
這個時不時讓觀眾覺得「我是來人間湊數的」「同樣都是人,差別怎麼這麼大」的節目自從開播,就誕生了許多超神場面。
比如讓「水哥」王昱珩一戰成名的微觀識水,拿到答題筆後兩秒內完成作答的關睿怡、在若隱若現環節幾秒看出答案的郭海欣……可以說,在《最強大腦》中只有觀眾想不到,沒有選手們做不到。
這些令人震撼的名場面一方面因為選手們在「神仙打架」,另一方面也源自節目組的「變態考驗」。
#阿槓日常疑問,《最強大腦》導演組的腦子裡到底存了多少「折磨人」的考題……#
今年,不走尋常路的《最強大腦》第九季也穩定發揮,一上來就給42位選手玩了場心理戰。
在全員未知的情況下,選手們將自由地進行盲盒式選卡。雖然大部分人都覺得在2、5、8這三個數字中,分值越高對應的題目難度也越大,但這屆皮到沒邊的選手,愣是出現了N多奇奇怪怪的選卡理由。
首位上場的選手蒙傑,一上來就盲選了8。這位2020年內蒙古高考理科狀元的選擇理由完全以數據說話,說團隊給猴子做數字實驗時,它會偏向數字大的拿,所以他基於本能反應,選擇了「8」這個既是難度也是挑戰的數字。
順位出場的曾華銘、焦奐聞因為想「三個人坐不同的地方」,分別選擇了2和5;年紀小卻一點都不怯場的郭澤昊,因為2和5是質數不能被整除,選了8;當場結義為「QQ三兄弟」的張曉毅、張宜良、崔金驁,到了選卡時「二弟」卻當場跑路……
#學霸們思考了一大堆,現實卻很喜劇,卡牌數字單純地對應資源數量。阿槓仿佛看到了導演組在背後狂笑……#
講真,這些光靠獲獎經歷就能秒殺一大波人的學霸,在官宣選手時每一個都是令人仰望的「人生贏家模板」,光環纏身的同時也帶著點「生人勿進」的疏離感。
可一旦觀眾們看到這些五花八門的選數理由,所有人的表情Be Like: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特點都很鮮活,雖然有部分選手出於穩妥、偏好等原因,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不同數值,但他們心裡的小算盤都打得啪啪賊響。
就拿最後出場的幾位大佬們來說吧,因為卡牌數量有限,所以他們是集體打包到2卡陣營的。面對這個情況,最後一位出場的曹奐東就說,不管他拿到什麼卡都可以通過後續努力來彌補前期的差距。
#有阿槓最愛看的逆襲流派男主內味兒了#
但熱衷於搞事有良心的節目組也為初賽中初始排名前8的選手提供了一個換卡機會,可隨意與其他人交換,且對方無法拒絕。
面對這個機制,初賽排名第一的曹奐東果斷選擇換卡,盲點了8區的孟泰龍來交換,場子的廝殺感一下子就拉滿了。
結果還沒等阿槓緊張三秒鐘,孟泰龍就說「可能我的名字太好記了……」,輕鬆幽默地表示「我接受這次交換」
救命!孟泰龍這個驕傲的小表情也太好笑了,搞得跟他有的選一樣,哈哈哈哈。
憑藉兩三句話就擺平了開局的緊張感,還順手減輕了選人者的「負罪感」,誇他是社交屬性技能點滿了的人,沒人不同意吧!
在情商這方面拿捏住了的,還有初始排名第四的張文靜和白宇鵬。在被初始排名第二的周紫荊換過後,張文靜選擇了手握8卡的白宇鵬,理由是比起向陌生人開刀,還是選私下比較熟的選手更為妥當。
他倆之間還發生了一段火藥味十足,但也真實可感的對話。
張文靜:我相信現在的決定對以後來說並不是絕對的,還是希望大家都能放平心態。
白宇鵬:我覺得這不應該是把別人的卡換掉的人該說的話。不過確實如此,我相信自己實力足夠的話,肯定能逆轉現在的局面。
哇哦!!!白宇鵬這兩句話,前一句從競爭關係上輕懟了一下,後一句則從戰友角度和思維高度上認可了對方的觀點,妙啊!
同樣處於被迫換卡的還有5卡的張宜良,在被2卡的張天揚點名後他陰差陽錯地跟大哥三弟聚齊了。
張宜良也沒啥怨氣,衝著2區喊了一句「大哥三弟,我去了」,語氣中莫名有一股江湖氣是怎麼回事……
就這麼說吧,資源大換血的換卡環節看似是「全員廝殺,刀刀見血」,實際寫作「大型情商現場」。而事實證明,選手們這樣的表現恰好能完美應對《最強大腦》第九季的新賽制。
第一階段的X賽制一共四輪衝擊,最終的淘汰人選是由前三輪累計得來的,也就是說如果前三輪無人淘汰,那麼淘汰數X則為0,全員均可進入第二階段。42位選手需要同舟共濟,才能最大化的保存集體利益,用曹奐東的話來說就是存在「最優解」。
在這群高智商人群里,雖然有陌生人之間天然的防備感,但這並不影響選手們迅速get到規則核心,各展其能地開始備戰。
黃若奕提出了試錯法,希望提供自己的思路供大家選擇;白宇鵬觀察正方體的格點走向,快速篩出掉了干擾項;
曹奐東組織大家進行場景想像,挑選最特殊的面來記憶;郭澤昊想到了圖形想像法,毫不吝嗇的在各個備戰間挨個分享;汪禹馳又在這個基礎上新增了排除法……
四個備戰室的選手紛紛拋出不同的解題思路,全員都在積極交流解題思維。
uu們,在我等凡人看來,分辨出264種魔方變化的規律,並從100張圖中找出唯一正確的側面展開圖,不如叫我們去生產魔方。如果是阿槓去答,別說群策群力了,腦子早亂成二維碼了……
可秉承著同舟共濟原則的選手們,卻一直處於平等互惠的思維碰撞中。就連在郭澤昊小朋友講述自己的觀點時,其他成年人沒有任何輕視或者把他當成小孩子的感覺,而是非常平等、以學習的態度跟他交流,肯定他的方法。
#這氛圍真的超級棒#
而這時限時助力的出現,又一次將「團魂」凝結。選手可以消耗手中3張資源卡參與助力活動,如果挑戰成功則為全員加時3分鐘,失敗則無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消耗自己的資源卡和備戰時間為大家謀取更大的利益,助力贏了是大家的,輸了是自己的。
#從這點上來看,導演組簡直大大的壞,把人性博弈這套玩明白了……#
可從選手的大局觀來說,導演組顯然低估了他們的能力和意志,聽完規則後曹奐東第一時間就去了
同樣手握8卡的韓東明慧也以團隊利益為出發點,積極參與助力。
在他們的嘗試下,第二輪挑戰的黃若奕、柴昊辰、龔金賽波三位選手,面對的不再是未知的運Q帷幄,而是有備而來的助力。這些人的努力也讓所有人的比賽時間從5分鐘延長至17分鐘。
#大家有興趣可以嘗試下這個遊戲,別看選手們完成的輕輕鬆鬆,阿槓反正是緩緩退下了。#
而事實也證明,這些敢於吃螃蟹、犧牲自己資源卡的選手,他們的消耗和投入是有用的。
時間上,17分鐘的時長給了選手們犯錯和試錯的餘地,大家在正式比賽時才會有退路。如果按照原本的5分鐘,通過的人數都不到三分之一,會淘汰31個。
比賽經驗上,通過群體備戰大家也吸收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不再是一頭霧水的狀態。
就拿第四十名踩線而過的胡玉濤來說吧,他有著超強的心理素質,在最後幾秒找到了正確答案。可他的真實經歷也側面印證了《最強大腦》第九季考驗的三種維度的重要性。沒有團隊的助力,個人的比賽將舉步維艱。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新一季《最強大腦》通過首期的資源兌換,好像是撕開了單對單大戰的口子,試圖讓選手們廝殺起來,但其實這一季新增的三種維度(決策廣度、認知高度、思維深度)考驗的並不是純粹的腦力對決,而是要遴選在人與人交往中淬鍊出的最強大腦。
用河森堡老師的話來說,這一季考驗的三種維度可以概括為格局、決策、預判,是保全別人、成全集體的重要屬性。
賽制設計上也極大地考慮了社會化選擇,很多選手都覺得團戰的優勢要更大,為團隊貢獻的決心也更強。
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也在凝聚的過程中變得閃閃發光。
#完成比賽的選手下場後一直在為場上的選手加油,這點真的好戳人。#
可能團戰的概念對於抱著單對單想法參賽的選手們來說需要轉變思維,可放眼到集體和當下的國情中,卻是珍貴的品質。
當代有智青年們,需要有鑽研精神、超強大腦、縝密的邏輯思維,更要明白如何能在自己可控的情況下,最大化的實現集體利益。
一場比賽,可能會讓很多選手重新思考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比如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角色和價值,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人性與集體性的對立關係,相對「弱勢」的選手如何在集體中被保護好等等。
以小見大地講,這是《最強大腦》第九季第一階段的比賽核心,更是社會走向文明與進步必須經歷的階段。
某種程度上說,42位精英選手不僅僅需要有腦力上的出眾,更要擁有能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英雄主義。
如何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小我和大我的問題,都需要他們在未來給出答案。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各項能力展現的最佳舞台。
團體沒有淹沒個性,個人積極地帶動全局,才能最終達到「團結第一,包容第一」的效果。
《最強大腦》第九季雖然在賽制上有了變化,但核心是不變的,那就是選出最符合條件的「最強大腦」,實現雙贏。
從觀眾角度來說,阿槓很喜歡這種快節奏、燒腦,且能夠活學活用的理論性節目,每一個環節每一位選手都值得反覆推敲復盤。
我們總愛看天才間的PK和對決,但其實比這種巔峰對決更燃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天才們攜手並肩。有碰撞有火花,更有集體利益和犧牲精神。
《最強大腦》第九季,是LEVEL—K的腦力個人戰,也是「同舟共濟」的六維團體賽。
開年的第一期已經把期待值拉滿,阿槓已經迫不及待想看接下來的比賽了,《最強大腦》給我gk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0b29fd3a26094aecd182ceb41058c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