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斷聯、玩「躲貓貓」
有錢不還、轉移財產
為躲避執行
被執行人「花式拒執」
自以為相當成功的「戰術」
卻萬萬沒想到
還有更可「刑」的事即將發生
……
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案例
(圖源網絡 侵刪)
案情簡介
張某某與王某某債務糾紛一案,根據生效法律文書內容(該法律文書於2000年生效),王某某應於判決生效後10日內償還張某某本金30萬元及相應利息。王某某一直未及時履行,張某某於2001年9月申請執行,但因暫無可供執行財產,該案以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方式結案。直至2024年,張某某申請恢復執行,該案再次恢復執行。
恢復執行過程中,法院執行幹警向被執行人王某某送達《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拒執風險告知書》,並凍結王某某名下帳戶4萬餘元,查實王某某名下有房產一套。不久後,張某某尋找20多年未果的王某某便主動現身至法院詢問案件情況,並提出想與張某某進行和解。在徵得張某某的同意後,執行幹警給予雙方和解時間。
但在和解期間,王某某表面與張某某電話聯繫,私下卻著手轉移名下財產。經查實,王某某假借「和解」之名拖延時間,以1萬元的「白菜價」將其名下評估價值70多萬元、面積90餘平方米的房屋出賣給其親戚楊某某,還謊稱其與楊某某簽訂房屋租賃合同,仍繼續居住在涉案房屋內。王某某逃避執行的行為導致本案無可供執行財產,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2024年8月20日,碑林區法院執行局打擊拒執犯罪調查室依法向公安碑林分局移送拒執犯罪線索。
法院判決
碑林區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被告人王某某在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過程中,故意轉移財產,惡意逃避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對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具有執行內容並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遂作出上述判決。
法官說法
什麼是「拒執罪」?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簡稱拒執罪,是指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第一款對該罪的構成進行了規定。根據200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下列情形屬於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一)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二)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三)協助執行義務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四)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五)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針對上述規定的「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作了進一步細緻的規定,包括以下情形:
(一)具有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財產情況、違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費及有關消費令等拒不執行行為,經採取罰款或者拘留等強制措施後仍拒不執行的;
(二)偽造、毀滅有關被執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證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他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妨礙人民法院查明被執行人財產情況,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三)拒不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票證或者拒不遷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四)與他人串通,通過虛假訴訟、虛假仲裁、虛假和解等方式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五)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執行人員進入執行現場或者聚眾哄鬧、衝擊執行現場,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六)對執行人員進行侮辱、圍攻、扣押、毆打,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七)毀損、搶奪執行案件材料、執行公務車輛和其他執行器械、執行人員服裝以及執行公務證件,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八)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致使債權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本案中,王某某有能力履行卻故意轉移財產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逃避執行,不僅侵害了申請人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司法秩序,觸犯了法律底線。法院對其依法定罪判刑,有效懲治了拒執犯罪,維護了司法權威,對意圖轉移財產、拒不履行法律義務的被執行人起到了震懾作用。
端正態度積極履行,切勿心存僥倖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在於執行。
在此提醒,依法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所確定的給付義務,是每個公民和法人的法定義務。面對法院生效裁判,具有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應當端正思想態度、積極履行,如若罔顧法律文書的公信力,心存僥倖、逃避執行,終將受到法律制裁。
關注山東高法
來源: 碑林區法院、上海崇明法院、西安中院
編輯:石慧
來源: 碑林區法院、上海崇明法院、西安中院
編輯:石慧
離職時與公司約定雙方「再無爭議」「互不追究」,還能要求公司補繳社保嗎?
成年子女是否可以主張撫養費?
如何讓微信記錄成為有效證據?法官建議你這樣做